除M G S機動火炮型外,“斯特賴克”裝甲車族大多只裝有12.7毫米等型機槍,2013年底美軍開始為其裝甲人員輸送型的遙控武器站換裝30毫米自動炮。升級后稱為2CR“龍騎兵”,2015年秋開始交付,隨美軍第2騎兵團等部隊首次部署到歐洲戰(zhàn)區(qū),以應對俄羅斯,目前正在實彈射擊測試。該車型還升級了新型一體化指揮站、傳動系統(tǒng)和車體結構。2018年3月,通用動力公司還在“斯特賴克”的原型LAV基礎上推出了LAV-FSV型8×8火力支援車,戰(zhàn)斗全重2.81噸,炮塔裝有1門30毫米炮和1挺7.62毫米機槍,頂部有光電和紅外裝置。不過在美軍機動連建制內,FSV的火力支援能力主要是通過4臺加密作戰(zhàn)無線電將目標捕獲、識別、跟蹤和指示信息自動傳輸給其它武器。
從1978年起,印度從前蘇聯采購了500輛T-72、T-72M和T-72M1坦克并許可證生產。此后,印度國防工業(yè)又研制了“茶隼”8×8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2016年4月,塔塔汽車公司公布了“茶隼”的改型車,裝有俄羅斯BMP-2步兵戰(zhàn)車的炮塔。目前,印度陸軍裝備著約980輛“薩拉斯”步兵戰(zhàn)車、125輛BMP-2K指揮車和350輛陳舊的BMP-1裝甲車,仍需要一個更加通用的新型履帶式裝甲車族,以便發(fā)展出輕型履帶式裝甲車、架橋車、自行榴彈炮、自行防空高炮、炮兵偵察車、工程偵察車和裝甲搶修車等11種不同類型的變型車。2017年11月,印度國防部向全球征集新裝甲車族的方案,共需要1770輛各型裝甲車,首先取代老舊的T-72M坦克。2018年2月,美國已經表示希望與以色列共同為印度研制這一車族。
2016年6月,南非派拉蒙集團與哈薩克斯坦工程公司推出了聯合研制的“巴爾斯”8×8裝甲車。從2017年底開始開始野外測試。該車自重19噸,戰(zhàn)斗全重28噸,采用派拉蒙公司的Mbombe 8×8底盤,安裝哈薩克斯坦ASELS公司與土耳其阿瑟爾桑公司合資制造的無人炮塔,配有2A42式30毫米機關炮和PKT型7.62毫米并列機槍,此前該車還安裝過俄羅斯的AU-220M無人炮塔,配備57毫米炮。該車防彈能力等級為STANAG 4569標準3級,防地雷等級為STANAG 4569標準4b級,可搭載包括車長、駕駛員和炮手在內的11名士兵。2015年,哈方已在首都阿斯塔納為該項目建好了組裝車間,可年產120輛“巴爾斯”。
克羅地亞的M Adler D公司開發(fā)的RAK-SA-12輕型128毫米多管火箭炮重量較輕,平時由卡車牽引,也方便鐵路、船舶或飛機運輸。該炮射程800~8500米,既可在開放地域射擊,也能從掩體中發(fā)射。它能適應不同地形和各種氣象條件,能在-30℃~+50℃溫度范圍內使用。該炮可使用配備RUK M92和RUTI M94引信的M91、M91A1和M91A2等型128毫米口徑火箭彈。其炮班由5名士兵組成,行軍/戰(zhàn)斗轉換時間1.5分鐘,戰(zhàn)斗/行軍轉換時間只需1分鐘。不裝彈時,該炮公路牽引行軍速度高達80千米/小時,碎石路面50千米/小時,裝彈后也能分別達到60千米/小時和40千米/小時。該公司還生產107毫米輕型火箭炮,以及60、82和120毫米迫擊炮和40毫米榴彈發(fā)射器。
2018年2月28日,印度國防部國防采購委員會(DAC)批準采購價值14.4億美元的槍械,包括為三軍換裝35萬支5.56毫米近戰(zhàn)卡賓槍和4.1萬挺7.62毫米輕機槍。根據官方政策,該項目的75%將從私營企業(yè)采購,其余從國營兵工廠采購,如果采用外國型號將要求技術轉讓。印度邊境和軍事沖突地區(qū)部隊的突擊步槍、卡賓槍和輕機槍等輕武器都已十分陳舊,2018年1月16日以來,國防采購委員會已批準采購價值18.9億美元的74萬支突擊步槍,為陸軍和空軍采購價值1.5億美元的5917支狙擊步槍,還將為三軍采購價值2.8億美元的1.7萬挺輕機槍,以及價值5.48億美元的7.24萬支沖鋒槍和93895支卡賓槍,特別是最后兩項需求緊迫,要求12個月內完成。
經過3年的投標,澳大利亞國防部于2018年3月為其“陸地400”計劃第2階段選定了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拳擊手”裝甲車。該階段將耗資50億美元,為澳陸軍采購221輛8×8戰(zhàn)斗偵察車(CRV),外加12套備用模塊,生產將在澳本土東南昆士蘭進行。另一家競爭者芬蘭帕特里亞公司與英國BAE系統(tǒng)公司合作的AMV35方案投標失敗。他們的方案以帕特里亞的裝甲模塊化車輛(AMV)和BAE公司的赫格隆E35炮塔為基礎,前者在7個國家裝備了1400輛,后者則隨CV90步兵戰(zhàn)車裝備了5個國家,還采用了瑞士盧瓦格公司經過實戰(zhàn)檢驗的最新復合材料裝甲技術。不過經過在澳本土各種地形和氣候條件下進行的廣泛野戰(zhàn)測試,澳還是選中了德國產品。
當前,大型無人機的軍事應用已漸趨流行,但2018年2月27日美國航空航天協(xié)會發(fā)布報告,預計2036年全球大型無人機系統(tǒng)市場規(guī)模將達300億美元,呈爆炸性增長態(tài)勢。這一增長的主要原因將是民航客機的無人化,這將根本改變普通人的出行和貨運方式。為此政府和無人機行業(yè)有必要制定相關行業(yè)監(jiān)管措施,從而既確保安全,又促進商業(yè)創(chuàng)新,具體措施將包括飛機性能檢測、自主性認證、無線電頻譜分配、統(tǒng)一的國際航行規(guī)則,以及民用大型無人機出口審批等政策。雖然目前民機制造業(yè)仍在專心開發(fā)下一代高效客機,但從軍用領域的經驗看,有人機改裝成無人機并不困難。屆時,民航飛行員也將同軍機同行一樣,越來越多地在地面上班。
得益于武器出口流程簡化和交付能力提升,2017年美國武器出口額達419.3億美元,年增長率達25%,其中通過對外軍售機制的占320億美元,通過對外軍事援助方式的為60億美元,以國防部援助方式的近40億美元。亞太地區(qū)是除歐洲外美國第二大武器出口地區(qū)。預計2012~2019年,美國在亞太的軍售/軍援對象具體份額為澳大利亞20%、臺灣19%、韓國18%、日本15%、印度13%、新加坡6%、巴基斯坦4%、泰國2%、菲律賓2%,其中前5家就占了總額的85%左右。在2008~2015年間的對外軍售額中,澳、臺也各占22%,隨后較多的是日16%、韓15%、巴基斯坦10%。在出口內容上,美國向亞太地區(qū)主要出口軍用飛機,占50%左右,隨后依次是雷達系統(tǒng)15%、導彈11%和軍用通信系統(tǒng)9%。均完全形成戰(zhàn)斗力。
2018年3月2日,訪印的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強調兩國將落實“2015~2020防衛(wèi)合作共同愿景”,加強在重要海上戰(zhàn)略航道等方面的海洋合作。到2020年,兩國雙邊貿易額將達到150億美元,印度還將向越南提供總額6億美元的國家信貸,用于購買印度制造的武器裝備和相關技術,以加強越南國防。其中1億美元已用于為越南邊防部隊采購印度巡邏艇。印度還向越南提供包括俄制蘇-30MK2“側衛(wèi)F”多用途戰(zhàn)斗機和基洛級潛艇操作使用的軍事培訓。訪問期間,兩國還簽署了關于加強核能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2006年越南就計劃2020年建成一個功率2000兆瓦的核電站,到2025年核電功率將達到8000兆瓦。印度原子能部的全球核能伙伴中心和越南原子能研究所將開展合作。
2018年2月16日,美國戰(zhàn)略司令部司令、空軍上將約翰·海騰在國防大學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研究中心發(fā)表主題演講稱,政府2月初剛剛發(fā)布的《核態(tài)勢評估》報告談及?;埠綄棔r并未強調“潛射巡航導彈”,實際上該報告包含一項長期計劃,將把部分現有的“三叉戟”D5潛射彈道導彈的核彈頭改裝成較低當量,并開發(fā)一種新型低當量?;搜埠綄棧员隳莒`活回應對手的有限核打擊。這些低當量核武器將不限于使用彈道導彈核潛艇作為唯一發(fā)射平臺,也將把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新型隱身導彈驅逐艦、巡航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都作為搭載平臺。這一言論使外界擔心美國更容易發(fā)動核打擊,并被潛在對手誤認為是大規(guī)模核打擊的開始。
2018年3月3日,印度表示第二次月球任務——“月船”2號可能推遲到10月發(fā)射,甚至不排除進一步延遲。因為它還需要一些測試,不宜匆忙發(fā)射。該任務將由GSLV Mk2運載火箭發(fā)射,包括一臺可在100千米的軌道上繞月飛行一年的軌道器、一臺將在月球南緯70度的兩座環(huán)形山之間的高原上降落的著陸器以及一臺可在月面運行14~15天的巡視器。它將是全球首個在月球南極地區(qū)軟著陸的月球任務,也將是第一個攜帶紅外超光譜成像儀的任務?!霸麓?號計劃2018年4月到11月之間發(fā)射,實際上一度定于4月發(fā)射。如果該任務10月發(fā)射,將正好是2008年10月22日發(fā)射的第一個印度月球探測任務——“月船”1號發(fā)射10周年。
2018年1月19日,美空軍發(fā)射了第4顆天基紅外系統(tǒng)(SBIRS)衛(wèi)星,從而基本配齊了SBIRS星座,包括4顆地球同步軌道衛(wèi)星和4套搭載在大橢圓軌道“號角”偵察衛(wèi)星上的傳感器,將為美軍提供全球導彈預警、戰(zhàn)場空間感知及其他情報數據。雖然2021和2022年還將發(fā)射GEO-5和GEO-6,但鑒于這種大型同步軌道衛(wèi)星易受攻擊,投資回報也不高,美國空軍在2019財年預算中取消了對GEO-7和GEO-8的投資,大幅減少對SBIRS項目后續(xù)發(fā)展的投資,同時提供6.43億美元研發(fā)稱為下一代過頂持續(xù)紅外的新型導彈預警衛(wèi)星,以確保在2020年代中期獲得生存力強大的導彈預警能力。同時美國空軍還在大力發(fā)展稱為未來作戰(zhàn)韌性地面部分的預警衛(wèi)星地面控制系統(tǒng)。
2018年3月7日,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建造的“朝日”號驅逐艦在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服役。該艦是日本《中期防衛(wèi)整備計劃》中規(guī)劃的兩艘朝日級驅逐艦的首艦,2015年5月開工,造價7.17億美元,將部署在佐世保市的海自第2護衛(wèi)隊,該級艦的2號艦“不知火”號預計2019年3月服役?!俺铡碧栭L151米,寬18.3米,高10.9米,最大航速30節(jié),是日本海自首艘采用燃氣輪機-電力復合推進系統(tǒng)的驅逐艦,大大增加了續(xù)航力,反潛能力也大為提升。3月12日,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建造的蒼龍級常規(guī)潛艇的第9艘“青龍”號也正式服役。該艇長87米,寬9.1米,標準排水量2950噸,造價5億美元,潛航深度、潛航時間和安靜性能較為先進。
2018年3月,美國海軍宣布取消了為34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改裝燃氣輪機-電動混合動力技術的項目,僅在DDG-103“特魯斯頓”號上繼續(xù)試用該技術。迄今該項目已耗資約5200萬美元,預計總經費需要3.6億。這項技術由L3公司研發(fā),它在艦艇航速低于24千米/小時時不再由LM-2500燃氣輪機驅動主軸,而改為采用電動機驅動主軸。這種航速適用于艦艇的夜間航行、彈道導彈防御或反潛作戰(zhàn),但不適用于伴隨航母作戰(zhàn)。目前遇到的問題主要是采用電力推進時,阿利·伯克級上的兩臺發(fā)電機(第三臺備用)既要驅動主軸,還要為艦上雷達和相關系統(tǒng)供電,負載過大。雖然這種條件下燃料效率并不像設想的那樣高,但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該技術還是頗有潛力。
2018年2月19日,英國政府以1.17億美元的價格將今年退役的“海洋”號兩棲攻擊艦出售給巴西海軍。2017年12月,該艦完成了最后一次作戰(zhàn)部署,將于3月底正式在德文波特退役,然后在6月交付給巴西。1998年,造價2億美元、排水量22000噸的“海洋”號入役。迄今已航行超過83萬千米。作為英國海軍的旗艦,它退役后將使英國一度沒有航母,因為新的旗艦“伊利莎白女王號”航母還需要兩年才能完全形成戰(zhàn)斗力。雖然只能搭載“野貓”攻擊直升機和EH101“默林”Mk3多用途直升機,但它的用途非常廣泛,英國海軍將其退役也是經費緊張下的迫不得已。預計2020年,經過整修的“海洋”號將在巴西海軍完全形成戰(zhàn)斗力。
美國海軍水面戰(zhàn)中心達爾格倫分部一直在研制的電磁炮聲稱炮口動能可達32兆焦,射程177千米,但至今仍未在測試中達到預期射程,因為以極高速度發(fā)射金屬彈丸時炮管磨損很快,另一個未解決的問題是能量來源,目前只有3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能提供該炮所需的電源,而海軍希望在更小的驅逐艦上部署另一型電磁炮。目前該項目已投入5億美元,海軍作戰(zhàn)部長安慰國會說,該計劃并未失敗,已經完成了較低射速和較短射程的試驗,下一步將以設計射速和128~160千米的射程進行測試。另外,該項目研發(fā)的高速射彈技術也可應用于其它武器項目,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并不打算放棄這一項目。五角大樓的戰(zhàn)略能力辦公室也提出了射程更遠的高速射彈計劃。
2018年2月22日,第二艘遠征移動基地船(ESB)“赫舍爾·伍迪·威廉姆斯”號(ESB4)交付美國海軍。該船和后續(xù)的“米格爾基斯”號(ESB5)都將由通用動力公司建造。高度模塊化的ESB有飛行甲板、機庫和多功能甲板,可支援特種作戰(zhàn)、航空反水雷、救援和指揮控制等多種任務。3月1日,第10艘遠征快速運輸船(EPF)“伯靈頓”號也在奧斯塔船廠下水。EPF可運載600噸貨物以65千米/小時航速航行2222千米,并設有飛行甲板和滾裝設備,目前仍有“波多黎各”號(EPF11)和“紐波特”號(EPF12)在建。另外,美國海軍還向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yè)公司訂購了價值14.3億美元的第13艘圣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LPD29),預計2023年交付,該級艦的第12艘正在建造中。
2017年5月,美國海軍作戰(zhàn)部長理查德森表示:無人系統(tǒng)具有成本優(yōu)勢,結合自主性、機器學習和聯網能力時性能也絲毫不差,將有助于海軍實現355艘艦艇規(guī)模。2017年9月,國防部戰(zhàn)略能力辦公室設想了可連續(xù)航行90天的水面船,航速至少35千米/小時,航程至少8334千米。2017年9月,羅·羅公司提出了長60米、可連續(xù)航行100天的無人船,可起降無人直升機。其海軍型采用電力驅動,功率4兆瓦,以太陽能電池板為備用電源。除為MQ-8“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提供起降平臺外,它還可用于非對稱戰(zhàn)爭、反水雷和裝備運輸,預計2025~2030年發(fā)展成熟。目前美國海軍正大力發(fā)展的無人水面艇都較小,大型無人船如何進入國際航線和海軍艦隊尚需要更多政策研究。
2016年10月,美軍聯合需求監(jiān)督委員會批準了海軍陸戰(zhàn)隊的空地特遣部隊遠征無人機(MUX)項目的初始能力需求文件。MUX將具備指揮控制、預警、持續(xù)火力支援、護航、電子戰(zhàn)、情監(jiān)偵和戰(zhàn)術運輸等7項能力,原計劃研發(fā)一型4類或5類無人機滿足這些需求,但這將使它的尺寸幾乎與剛服役的MV-22傾轉旋翼機相當,成本也過高,還不如研發(fā)一款無人型的MV-22。為此海軍陸戰(zhàn)隊取消了對其無人戰(zhàn)術運輸能力的要求。2018年3月,美國海軍正式開始征集MUX方案,初步設想它可能是無人直升機或傾轉旋翼機,無空中加油時作戰(zhàn)半徑約648~1296千米,巡航速度370~556千米/小時,續(xù)航時間8~12小時,內載1362千克,外掛載重1362~4086千克,預計2028年部署。
2018年初,圖波列夫公司宣布,首架未來遠程航空系統(tǒng)(PAK DA)的轟炸機試驗樣機將在喀山飛機廠開始制造前的準備,計劃2021~2022年推出。目前技術特點已經明確,制造樣機的合同已簽訂。2009年,圖波列夫設計局就獲得了俄國防部的PAK DA初步設計合同,但2017年7月才同國防部協(xié)調了具體設計要求,2018年1月才進入正式設計階段,而試飛可能要到2023~2024年才能開始。此前俄國防部高官曾表示PAK DA將在2025~2026年完成首飛,批生產計劃2028~2029年開始。目前只知道該機型采用飛翼布局,載彈量較大,具有隱身能力,機場適應性較強。如果項目成功,將能保證喀山飛機廠未來近十年得以生存。另外,PAK DA也沒有無人化的計劃,俄正在另外研制可以低空超聲速飛行的長航時重型無人機。
2018年3月5日,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首個F-35B中隊——“綠騎士”戰(zhàn)斗攻擊中隊的6架戰(zhàn)機隨“黃蜂”號兩棲攻擊艦首次海上部署,位置位于西太平洋海域?!包S蜂”號遠征打擊群除包括2300人的海軍陸戰(zhàn)隊第31遠征部隊外,還編有“杜威”號和“斯特雷特”號兩艘驅逐艦,以嘗試“火力升級遠征打擊群”概念,以增強傳統(tǒng)的三艦兩棲戰(zhàn)備群的反艦和防空能力。F-35B使兩棲部隊遂行高端戰(zhàn)爭的能力大增,比如F-35B的機載傳感器將為驅逐艦的“標準”6艦空導彈提供敵方艦船和飛機的瞄準信息,它還能對內陸地區(qū)進行精確打擊?!包S蜂”號自2013年開始大修和改裝,2017年剛剛離開諾??瞬渴鸬饺毡?。海軍陸戰(zhàn)隊第2個F-35B中隊將部署在“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上。
2018年1月30日,波音首次公布了為T-X教練機項目開發(fā)的BTX飛機的座艙圖像,目前尚未指定供應商。該座艙拋棄了全部旋鈕、開關,所有功能集中在大尺寸觸摸屏顯示器上,而且前、后艙采用相同的顯示器和符號系統(tǒng),訓練飛行中飛行教官可以準確看到學員看見的信息和操作動作。如果中選,今后這種座艙設計還可能成為美國空軍所有戰(zhàn)斗機和轟炸機的標配。波音的競爭對手萊昂納多公司的T-100和洛-馬公司的T-50A教練機的座艙也采用大尺寸觸摸屏顯示器。這一設計充分考慮了伴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長大的這一代年輕人的習慣,這些設備幾乎沒有實體按鈕。T-X項目價值160億美元,美國空軍需要至少350架,以替換1961年開始生產的T-38“禽爪”,預計2018年春夏選定承包商。
2018年3月,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第1師第7陸戰(zhàn)團第3營結束了為期18個月的InstantEye小型四旋翼無人機試驗部署,開始實現海軍陸戰(zhàn)隊副司令羅伯特·沃爾什中將2016年提出的為每個海軍陸戰(zhàn)隊步兵班(11~14名隊員)配備小型四旋翼無人機的要求。InstantEye無人機重0.5千克,采用電力推進,電池續(xù)航時間約30分鐘,航程5~10千米,飛行高度可達3658米,可手動控制也可預編程飛行。該機型裝有3臺光電/紅外相機和1個前視紅外熱成像儀。海軍陸戰(zhàn)隊將采購800套,每套包括2架無人機、1個小型地面控制站和備用電池,每架無人機將配備兩名操作員,其中1名備用。陸戰(zhàn)隊第2師、第3師以及預備役部隊的步兵班將于2018年夏季部署,現在正加緊訓練操作人員。
2018年3月2日,波音公司獲得美國海軍金額7300萬美元的合同,為F/ A-18E/F“超級大黃蜂”戰(zhàn)斗機進行延壽和升級。經過大修翻新,這些戰(zhàn)斗機的使用壽命將從現有的6000飛行小時延長到9000飛行小時,還將從現有的第II批次配置升級為第III批次配置。后者具有更強的網絡能力、增大航程的保形油箱、先進的駕駛艙系統(tǒng)和增強型通信系統(tǒng)。它還將安裝洛-馬公司的IRST21光電/紅外系統(tǒng),以及通用電氣公司的增強性能(EPE)發(fā)動機,后者的推力增至11986千克。這些升級將使F/A-18再服役10~15年。從4月開始,波音將開始首批4架的升級,2019年在德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再建一條生產線。美國海軍擁有568架F/A-18E/ F,因而還會有后續(xù)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