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仨 吳曉
摘 要:生態(tài)學引入教育已多年,可與之相適應的家校共建卻面臨諸多困境,我校在“生態(tài)式教育”理念的支撐下,在學校的引領、助推下,經由“學校強制,家長被動——學校開放,家長接受——學校主動,家長關注——學校民主,家長樂意——學校努力,家長積極”的過程,逐步向家長滲透家庭教育的理念與方法,探索出了五步四維多向的家校共建路徑,以期構建家校共建健康、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系統,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家校共建;生態(tài)化;路徑
本文以環(huán)縣第五中學積極實踐新生態(tài)教育的過程中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新生態(tài)課堂實踐、生態(tài)德育體系、教師生態(tài)成長機制、生態(tài)課程建設體系和生態(tài)教育互助體系等改善學校教育生態(tài)的系列化實踐研究為基礎,從實踐研究的角度對家校共建的生態(tài)化路徑進行行動推進。
一、 家校共建的生態(tài)化
教育生態(tài)學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一種重新審視教育的思維方式,讓我們得以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去關注教育問題,關注人的生命。從生態(tài)學角度看,生態(tài)圈中的各個成員無論相識與否都會相互作用和影響,這種生態(tài)現象通常被稱為群體動力。學校、家庭分屬于教育生態(tài)圈中的成員,只要兩者緊密地溝通協作,彼此間的多維多向互動被激活,優(yōu)勢得到互補、融合,就可使群體動力最大化、效果最優(yōu)化,這種教育合力能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家校共建是以學校教育為主導,以家庭教育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以互動為形式,以增強家校合作團隊力、優(yōu)化家庭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為追求,全面優(yōu)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生態(tài)發(fā)展,提高二者的教育力與教育的有效性,從而達到教師、家長、孩子共同成長的目的。家校共建的生態(tài)化應該是學校和家庭通過相互協作達到的一種科學、平衡、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旨在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動態(tài)系統。
二、 學校引領、助推的必要性
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只是學校的事,需要家長和學校的通力合作??涩F實中,很多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就不管不問,尤其是農民及外出務工人員。如果把孩子的教育比喻成爬一架人字梯,那么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別是人字的一面,只有兩者相互支撐才會讓孩子爬得更高。所以,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學校相互作用凝聚合力。家校雙方需要在家校合作的實踐活動中形成一種共同推進學生發(fā)展的向心力。
筆者所在的環(huán)縣第五中學是2010年全縣教育布局調整時為解決進城農民工子女上學難而新建的一所完全中學。該校在建校伊始就大力倡導“生態(tài)式教育”,嘗試走新課改之路,力求把學校變成有利于學生和教師健康、快樂、有尊嚴地成長的綠色環(huán)境。從建校以來,該校就積極建立聯誼機制,著力營建信息暢通、互動高效的生態(tài)教育圈,對家校共建生態(tài)化路徑不斷地進行著探索。
但是,由于該校城鎮(zhèn)戶口學生僅占學生總數的10%。家校共建面臨諸多困境:其一,家長無家庭教育意識,更無家校共建意識,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是盡了教育的義務,具體怎么教那是學校的事;其二,家庭教育無從談起,父母外出打工賺錢,認為給孩子一定的經濟基礎就是對孩子好,或留年邁老人在孩子身邊,或讓孩子孤身求學;其三,家長教育素養(yǎng)低,缺乏家庭教育知識,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子女要么過分溺愛,要么嚴厲苛責,甚至用棍棒教育;其四,家長無處習得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長想要學習系統的家庭教育理論知識和恰當的教育方法,可是社會上這類的培訓中心少之又少。
家長背景和態(tài)度、教師的實踐、學校及其周圍的“氣候”是家長參與學?;顒拥纳鷳B(tài)環(huán)境。這些因素與家長參與之間存在方向和程度都不同的影響關系?;诖耍爰议L參與學?;顒?,走出家校共建的困境,調動家長參與學校合作教育的積極性,就得充分利用“學?!边@一因素,學校就必須變被動為主動,想方設法采取措施去喚醒家長,改變家長,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有和學校溝通的意識,繼而打通家校共建的渠道,架起家校共建的橋梁,引領家長、助推家長走上這橋梁,最后給予他們正確的科學的方法。只有以學校為主體引領家長,由學校搭建各種平臺,吸引家長關心并參與學校教育,讓家長的教育責任得以回歸,才能助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融合,形成教育合力,互相配合和支持,使兩者的教育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實現家校共建的生態(tài)化。
三、 家校共建生態(tài)化路徑的實踐探索
在我校“生態(tài)式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一直致力于在學校的引領下喚醒家長的教育意識和責任意識,轉變家長觀念,實現生態(tài)化的家校共建,經過幾年探索實踐,經由“學校強制,家長被動——學校開放,家長接受——學校主動,家長關注——學校民主,家長樂意——學校努力,家長積極”的過程,由觀念到方法向家長逐步滲透,初步形成了五步四維多向的家校共建路徑。
(一) 學校強制,家長被動的三級承包
很多家長把學生送進學校就不再過問,為了擺脫家校共建停滯不前的困境,學校選擇主動出擊,實行三級承包制度,“行政領導包年級、年級領導包班級、科任教師包學生”,下移管理重心,層層落實責任,強制讓科任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和學習狀況,向家長滲透家庭教育理念并對具體教育方法做以指導。在每學期開學之初,政教處就將三級承包名單及反饋表(走訪表和匯總表)下發(fā)每一承包人手中,每一位科任老師承包10~15個學生,要求老師走訪所承包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在家中的表現,并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在校狀況,更重要的是給家長做思想工作,讓家長有家庭教育的意識,有和學校攜手協作的意識,引導家長認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走訪后教師將走訪情況做以梳理上交政教處,同時在匯總表上記錄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和家長采取相應措施幫助學生轉變,到學期末在匯總表上記錄學生的轉化情況并上交政教處,以備后期跟蹤觀察。
三級承包制度的落實點最終在科任老師,因為科任老師和學生的接觸最多,也最了解學生存在哪些問題,這樣和家長進行溝通就容易得多,在溝通中,就為家長和學校架起了一座橋梁。多次走訪后,家長就愿意了解自己的孩子,愿意配合老師轉變學生存在的問題,自然就有了家校共建的意識,而且,通過面對面的心靈交流,家校雙方對學生的認識就會更全面、更深刻,有利于雙方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
(二) 學校開放,家長接受的家長開放日
為了進一步增強家長的家校共建意識,讓家長主動了解孩子,學校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把家長請進學校。每學期中考后的一周為前半期工作總結周,在這周分年級分時間以班級為單位舉行為期一周的家長開放日活動。為保證較高的家長參與率,班主任提前一周就通過各種方式與家長預約。學校、年級組都特別重視,提前本著以交流與溝通的目的制定活動方案,大概流程包括班主任向家長介紹學校辦學理念,班主任及各科老師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情況,給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家長頒獎,家庭教育良好的家長分享經驗等等。班主任和科任老師根據本班具體情況設計內容和形式并落實,最終呈現出來的家長開放日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為了提高家長的關注度和參與熱情,體現學校辦學民主的理念,家長開放日活動也由部分家長和學生參與設計和主持。學校還特別對體藝特長生設置了專場家長會,由特長老師負責,特長學生協助。此外,我們也將家長開放日活動根據校歷做以延伸,學校每學期的重大活動都邀請家長前來參與,比如文藝晚會就邀請家長前來參觀并參演一些節(jié)目,以此拉動家長與學校、與學生的距離。
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和老師、家長和家長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家長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分享經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感染和帶動家長參與家校共建的積極性,可以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提升他們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三) 學校主動,家長關注的網絡互動平臺
通過教師走訪以及家長開放日活動,很多家長已經對學校和孩子開始關注,愿意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孩子,這時候,學校趁熱打鐵,利用移動互聯網開設各種網絡平臺,引導家長關注我校校園網,加入班級QQ群和班級微信群。為了突破時間、地點的限制,我校的網絡家長會也正在實踐,老師和家長可根據需要隨時通過網絡視頻召開家長會,出席率更高,大家暢所欲言,互動內容更豐富。通過網絡平臺,其一,可加強老師和家長的聯系,增進雙方對學生的關注度。老師和家長每天及時將學生情況互相反饋,使得雙方的教育有針對性,提高雙方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其二,可加強家長之間的聯系。家長之間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互相交流和分享經驗,共同探討家庭教育,豐富教育方法。久而久之,家庭教育素養(yǎng)就會得到提升,家庭教育方法就會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網絡平臺,無疑又是學校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溝通的一座橋梁,而且成本低、方便快捷、及時有效,信息量豐富。
(四) 學校民主,家長樂意的家長委員會
要想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家校共建中,光有橋梁還不夠,還必須得有一定的組織形式,于是,我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選聘社會各階層、代表各職業(yè)的學生家長代表,組成家長委員會。委員會設置理事長、分職理事和家長代表,建立和學校的雙向交流通道。學校采取信息公開平臺,向委員會介紹黨的教育方針、學校的辦學特色、教師委任、收費明細、工作計劃等;家長委員會則形成議事制度,把最能代表家長心聲或體現社會關注的問題向學校進行反饋,也可以個人名義向學校建言獻策、參政議政。家長委員會每年換屆一次。
家長委員會是實現家校共建的有效合作組織形式,通過家長委員會,可加強家校對話,協調家校關系,有效整合家校教育資源,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還可以參與學校的管理、決策、監(jiān)督,充分發(fā)揮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民主權利,很多家長真真切切地參與到了學校的工作中,在參與中就來了熱情,來了激情,就會帶動更多家長參與到家校共建中。
(五) 學校努力,家長積極的家長課堂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很多家長都有了家校共建的意識和主動性,想要協同學校一起教育孩子,可是,苦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沒有科學的教育方法,于是,我校的家長課堂應運而生。
我校的家長課堂由七名專業(yè)老師分別對家長進行培訓,培訓形式多樣。1. 現場家長課堂:在全校范圍內對家庭教育的理念、理論、方法進行宣講,意在喚醒家長,讓家長轉變更新觀念。2. 開設講座:針對某一年齡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在年級組開設主題講座,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家庭教育方法給予恰當的指導。3. 家長沙龍:針對某一類型問題學生的家長進行專題沙龍,比如把厭學學生的家長匯聚一起,家長老師共同探討最佳解決之道。每次沙龍15~20人,確保沙龍的高效性。4. 個體咨詢:家長課堂有專業(yè)老師針對問題較大學生的家長進行個別心理咨詢和培訓。5. 建立環(huán)縣五中家長課堂專屬微信群。所有學生的家長都加入這個微信群,家長培訓,老師每天早上六點鐘會準時在群里發(fā)送早點分享,每周星期四晚上七點到八點,培訓老師會有一次微課講座,平時家長有好的想法和方法也都可以分享出來。家長課堂的老師也將好的經驗和方法及時搜集起來,通過各種平臺推廣出去,以點促面,帶動更多家長參與到家校共建中,目前,相關負責老師已整理出《環(huán)縣五中家庭教育手冊》,我們也將繼續(xù)讓這種教育活動課程化,積累教育案例,整合理論和實踐成果,逐漸形成校本課程。
家長課堂的初衷就是從意識上喚醒家長、從觀念上轉變家長,從方法上指導家長,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認識到和學校合作的必要性,能夠用正確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從而和學校教育形成一種合力。我們不僅僅致力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過家校合作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
經由以上五個步驟,從學校、老師、家長、家長培訓老師四個維度,實現了學校與家庭、家庭與家庭多向互動的家校共建路徑,使家長回歸家庭教育的本位,促成家庭教育的行為自覺,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協調統一并相互促進。通過這樣的路徑,引領、助推、促進了家庭教育,提高了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優(yōu)化了家校共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給學生一個健康的綠色的發(fā)展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姚慶春,易申君.教育生態(tài)學視野下課堂生態(tài)問題的探討[N].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8,9(1):53-57.
[2]牛躍輝,趙婷.課堂生態(tài)觀——一種新型的外語課堂觀念[J].大學英語:學術版,2007,4(2):176-179.
[3]蔡漢棠.家校互動教育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探索[J].教育導刊,2010(11):49-50.
[4]魏同玉,李祥文.家校共同體的內涵、特征及建設[J].教學與管理,2017(19):21-23.
[5]范國睿,王加強.當代西方教育生態(tài)問題研究新進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7,36(9):39-45.
作者簡介:
慕仨,吳曉,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