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o
在旖旎的春光中拍攝人像是件令人愉悅的事。但光線條件千變?nèi)f化,要想拍好并不容易,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布光。有些愛好者會覺得布光很難,其實并沒有那么費勁。這里,就結(jié)合實例,講講在業(yè)余條件下用離機閃光燈拍攝人像的一些基本技巧。
實拍的地點我們選擇在北京一個植被茂盛的公園,時間是4月初的下午。當天是多云天氣,柔和的光線也非常適合拍攝人像。器材方面,我們準備了一臺佳能EOS 5D Mark III單反相機、佳能EF 16-35mm f/2.8L III USM和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兩只鏡頭、一只白色反光傘、一個燈架、一個國產(chǎn)神牛X1C引閃器(佳能版)和兩只神牛V860II閃光燈(尼康、佳能款各一只)。這些設(shè)備都很容易買到,價格也不貴,工作時一人拍攝,一人控制閃光燈,這種操作方式很適合業(yè)余愛好者。
在白天拍攝人像時,由于光線雜亂遮蔽物多,經(jīng)常會遇到圖02中出現(xiàn)的問題。由于模特站在樹底下,陰影造成了模特的“花臉”,或人臉被映成了綠色。此外,暗背景和模特的黑色頭發(fā)融為了一體。我們在模特左前方45度位置放置一個燈架,用一只帶有白色反光傘的閃光燈作為主光,位置稍高于模特。一個助手在模特后面頭部高度手舉一只帶有柔光罩的閃光燈做輪廓光,用神牛X1C引閃器進行離機引閃。使用手動曝光、1/8閃光燈功率進行拍攝。
拍攝效果見03,可以看出模特臉部光線更均勻,頭發(fā)也從背景中分離出來,但立體感稍有下降。
很多攝影師都喜歡逆光拍攝人像,金色光芒讓畫面看起來夢幻又有層次感。但強烈的逆光會造成模特臉部暗淡無光甚至死黑一片。這時候就需要使用反光板或者閃光燈,對模特臉部的陰影進行適當補光。
圖04、05是側(cè)逆光下補光的例子。圖04未補光,模特臉部光線明暗不均。圖05是從右側(cè)1.5米左右通過反光傘反射光對模特臉部進行補光后的效果。閃光燈的輸出功率經(jīng)過反復(fù)試驗確定為1/8。遠距離的反射光能夠讓畫面細節(jié)更為豐富,使用閃光燈進行補光后,模特臉部陰影被消除,也更有神采。在晴天使用閃光燈追求的是自然的光影效果,所以在布光方面只用了一盞閃光燈。
這里需要留意的是在使用較高的輸出功率時,最好使用M擋曝光模式,搭配相機參數(shù)一起調(diào)節(jié)。不然會造成模特臉部過曝、后景被壓暗的情況,同時閃光指數(shù)太高也會讓模特主體產(chǎn)生陰影,畫面效果不自然。
圖06是利用閃光“壓光”,在白天模擬夜晚效果的實例。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與上面幾張基本相同,但看上去像黃昏拍攝的一樣。竅門就是用一只帶反光傘的閃光燈從模特右前方1米處使用1/2的功率閃光,用1/3000秒的快門速度拍攝。大功率閃光使靠近閃光燈的模特和前景被打亮,而背景由于嚴重曝光不足被壓暗,成為黃昏甚至夜晚的效果。
要想拍攝好一張“壓光”照片,特別需要注意相機的設(shè)定,光圈控制主體的曝光,而快門就用來控制背景的亮度。這里,較高的快門速度直接導(dǎo)致畫面曝光不足,這時候就需要閃光燈進行補光。閃光燈功率開到了1/2,同時開啟閃光燈高速同步功能。
在順光或陰天下,也可以用閃光燈補光,可以達到美白膚色、制造眼神光、增加神采的效果。
從圖07可以看出,模特處在順光位置,臉部沒有明顯的陰影,但是膚色有點偏黃,雖然曝光準確,但缺乏生氣。用1/64的輸出功率從前側(cè)補光后,圖08中模特膚色明顯改善,膚色更白,眼神光也顯得更有神采。
夜晚外景是閃光燈存在感最強的場景,閃光燈是主要光源。在夜晚進行人像拍攝時,最好找一些燈光充當背景。在大光圈虛化下,這些燈光就會形成點點光斑,使背景生動。在布光方面,如果拍攝臉部特寫,只需要一盞閃光燈即可。
題圖中的人像,我們用一只帶反光傘的閃光燈從模特前方打光,輸出功率為1/8,拍攝參數(shù)是f/4.0,1/125秒,ISO 200。
戶外拍攝中用好閃光燈,能讓我們的照片增色不少。只要多加嘗試,便可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