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可怕的預言,我的一生中,確實多的是這種事。比越窯的碗,珍貴百倍千倍萬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脫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久聞木心先生之大名,初讀其作品,感受同諸評論家相同:博學,豐富,典雅,意境稍深澀難懂。在此僅選一篇易讀的小散文稍作評論。
這篇散文,筆者讀至開篇時,以為只是對童年所做的佛事進行少許的回憶和有關(guān)風俗、古今的議論,但順著作者清麗的白描手法和似若無其事的平淡筆觸讀下來,后文那“平平地劃著水”的盌卻不知不覺扣了人的心弦。當讀完全文時,不由感到整顆心也好似隨著那下沉的碗一般,無聲地沒入那靜深的水天茫茫之中。
木心先生這篇散文的語言,少了晦澀的用典和議論思辨。雖刻畫人事時多用白描,但卻絲毫未傷及其典雅清麗。首先,本文以一個孩童的角度,述說與家人去山上做佛事祭奠祖先結(jié)束后發(fā)生的一件“小事”,前文花了大量筆墨在典淡的寺廟生活和對往年學習生活的回憶上(如對“睡獅庵”名字的困惑,與和尚誦經(jīng)相關(guān)的描寫,以及對幼時的我背書作文的回憶),為文章奠定了一種樸實而雅致的基調(diào)。“我只好瞎湊……湊到近兩百,‘輕舟已過萬重山。等到卷子發(fā)回,朱筆改得‘人面桃花相映紅……”這樣帶著文墨氣息的幽默使行文優(yōu)雅而又不失風趣。文中不時穿插“山已玩夠,素齋吃得望而生畏,那關(guān)在庵后山洞里的瘋僧也逗膩了。心里兀自抱怨:超度祖宗真不容易”和“經(jīng)他們一說,倒使我不服,除了省縣鄉(xiāng),我還分得清寺廟院殿觀宮庵呢”這樣的句子,顯出童真童趣的童言。兒童豐富的心理描寫,讓文章顯出了一種樸實真摯的意趣,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寺院佛事的靜謐典雅和孩童活潑生動的心理一起賦予了本文語言風格的“雅”與“真”。
在這樣的語言風格所賦予的平淡真摯的氛圍下,本文的主要事件在看似平靜的一切之中悄悄展開,且漸至跌宕震撼:終于佛事結(jié)束,大家可以乘船回家;可即將開船之際,“我”卻想起來自己將寺廟老法師贈予的一個珍貴的盌落在了山上的臥室床上——在一番抗爭后,母親囑咐船夫上山去取……文章的筆墨從前文對寺廟生活和往事回憶的泛泛描述,一下集中到了返程的這一件小事上。船夫遠遠地空手下來,又從懷里掏出碗的這一細節(jié)動作,讓讀者的心隨著“我”一樣先期待、急切,后驚訝、失望,最終轉(zhuǎn)而驚喜、慶幸。
本來,尋碗一事就此終了。讀者同主人公一樣帶著失而復得的慶幸,剛剛松了口氣,事情就又發(fā)展變化了。
“河面漸寬,山也平下來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順手潑去,陽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來,可以潑得遠些——一脫手,碗飛掉了!”
此刻,讀者的心也隨著那碗的脫手霎時提到了嗓子眼,“那碗在疾旋中平平著水,像一片斷梗的小荷葉,浮著,汆著,向船后漸遠漸遠……”
讀者的心也隨著那消失的碗,同主人公一齊“望著望不見的東西——醒不過來了”。痛惜、不舍、悔恨、難以置信的感覺緊緊攥住每個人的內(nèi)心。
如此曲折而細致的描寫,讓這一件過程極短的“小事”在主人公和讀者心里造成了極大的起伏。一切塵埃落定之后,讀者同主人公在失而復得又得而復失的長久痛惜之中聽到了母親這樣發(fā)人深思的話語:
“有人會撈得的,就是沉了,將來有人會撈起來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進艙來喝熱茶……這種事以后多著呢。”
如此生動、細膩、引人入勝、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結(jié)束后,配以母親最后一句的“輕描淡寫”,頗有種對于人生無奈的參透和看淡。緊接著,“我”心里“最后一句很輕很輕,什么意思”的設(shè)問,將全書的情感和立意和盤托出,著實為畫龍點睛之筆。文章從貌似簡單平淡的回憶散文一下嬗變?yōu)楦挥猩羁陶芾?、震撼人心的美文。生活,這潭看似平靜卻深不可測的湖水曾吞噬掉那原屬于我們的,多少珍貴的人和事啊!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布局的精巧:先是讓讀者沉浸在主人公山中寺廟祭祖的恬淡生活和對人物的充分理解中,體會到濃厚真實的生活氣息與孩童的心理,產(chǎn)生共鳴;同時不忘用回憶、詩句、祭祖過程等來豐富內(nèi)容,塑造恬淡沉靜的氛圍。一切就緒,情節(jié)便集中到歸船啟程這里,在前文讀者已將自己帶入的基礎(chǔ)上,毫不費力地、曲折而細致地展開。其過程緊張跌宕而絲毫不顯突兀。最后,在結(jié)局主人公的嘆惋、不平之中抒發(fā)的簡短議論尤為發(fā)人深省、震撼人心: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可怕的預言,我的一生中,確實多的是這種事。比越窯的碗,珍貴百倍千倍萬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脫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時,那浮汆的碗,隨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p>
結(jié)尾處與題目呼應。用一句虛寫結(jié)束全文,給人留下不盡的回味與思考空間。無奈,生活就是那潭靜深的湖水,悄無聲息地吞噬著我們所珍愛的人和事物。
如果說生活是那潭湖水,我還要說,木心先生在這篇文章的語言與結(jié)構(gòu)方面暗下筆力而毫無雕琢之跡,也似一潭靜深之水,表面平靜,實則暗涌著無盡激蕩心靈的哲思與情感。
作者簡介:蘇樺凡,女,1998年出生,現(xiàn)為濟南大學2016級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愛好閱讀、寫作、音樂等,曾獲全國大學生文學作品大賽三等獎。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