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保英
初中階段是人生最關鍵的時期,生理心理復雜多變,是厭學、逆反的高發(fā)期。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新課標的要求,具有非常有利的條件,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既教書由于人,是自己神圣的職責,我在做人、自信、克服困難等方面做了一些實際工作與探索。
一、在語文教學中讓初中生獲得自信
從小學升入初中,有很多聰明的學生不知不覺中淪為學困生,學習無動力,學習習慣差,作業(yè)馬虎,對學習對老師長生逆反情緒。2013年,我中途給一個初二的班當語文老師。第一次上課,就有一個學生趴在課桌上睡大覺,我很生氣,叫他站起來介紹一下自己。他脖子一擰,一句話:不會!同學們說他不管什么課,老師提什么問題都這樣,被一所學校開除后插班來的,家長老師拿她沒辦法。遇到這樣的學生,心里甭說有多別扭了。
我問:“你有名字嗎?”
“有啊 !”他說。
“你耳朵聾嗎?”
“我不聾!老師你侮辱學生,我只是聽不懂,學不會!”
“不聾不啞不傻就可以學會語文,你能學會嗎?”我盯著他問。
同學們都笑了,他也笑了。我讓全班同學一字一句地叫他讀背一首詩,教不會我叫不上新課,沒幾遍他就背熟了,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掌聲。從此班里的學生一人輪一天幫他,很快他就達到了及格的水平。
二、在語文教學中讓初中生明白做人的道理
聽說班里有名學生三天一大架,兩天一小架,他爸爸用皮鞭抽他,抽累了,他都沒掉一滴眼淚,軟硬不吃。有一堂語文課上,我設置了若干成語、俗語、對聯(lián)、歇后語等填空題,班里的同學都興致勃勃的搶答著,他也打起了精神,開始搶答。
我問:“路見不平的下一句是什么?”
我見他把手高高地舉起,趕緊點名叫他回答。
“拔刀相助!”他得意地喊道。
“結果是你把他放倒了,還是他把你放倒了?”
同學們愣了一下都哈哈大笑起來。
他也愣了一下昂著頭說:“當然是我把他放倒了!”
“如果他死了,他爹媽沒孩子了!你要坐牢甚至償命,如果他殘了,世界上多了一個悲哀的人,你要掏醫(yī)藥費,養(yǎng)活她一輩子!”
“我連自己都養(yǎng)不起,還養(yǎng)別人,要命一條,要頭一顆”
“那世界上最可憐的人就成了你的父母!你可真仗義呀!”
他終于低下了頭。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萬一被放倒的是你,會是什么結果呢?你是不是覺得躺在醫(yī)院當殘廢也比坐在教室里舒服呢?”
“老師,原來你是想教育我不要打架了,好,我答應你,不打了!”
“你說話能算數(shù)嗎?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回答。
“再也不打了!我有說話不算數(shù)嗎?這點人格我還是有的,問問大家!”
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三、在語文教學中讓初中生獲得克服困難的勇氣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勵志文章,如《再塑生命的人》,本文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女作家,自幼因病成為集聾、啞、盲于一身的人,但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克服了生活上的種種困難并且以優(yōu)秀的成績考上名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于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利和等的社會活動。1964年獲總統(tǒng)自由勛章。課文學習完后,我讓學生收集了大量身殘志堅的事跡,補充了一節(jié)語文綜合實踐課,討論:為什么海倫凱勒、霍金、司馬遷、張海迪、貝多芬等身體有嚴重殘疾的人能有杰出的貢獻,我們一個健全的人卻完不成一個小小的學習任務呢?討論的結果是:除懶散、沒上進心、沒責任心外,最主要的是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這些活生生的勵志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的心。以后每當有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想放棄的時候,我就提醒,效果很明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及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背踔姓Z文教學中的德育切入點無窮無盡,不夸張地說:可以矯正一切問題學生!關鍵是初中語文老師有沒有認真用心地去做,我將在教學工作中繼續(xù)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