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思匯成銷售有限公司與員工李果簽訂的勞動合同中,工作地點為全國,但李果實際上一直在思匯公司湖南辦事處工作,后來辦事處撤銷,思匯成公司通知李果去北京上班,李果不同意,思匯成公司便以李果曠工為由解除了與李果的勞動合同。李果遂提起勞動仲裁,要求思匯成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最終被駁回。李果不服,起訴到法院。
法院審理后認為,雖然雙方勞動合同約定工作地點是全國,但李果系湖南籍人,入職時工作地點亦在思匯成公司的湖南辦事處;思匯成公司在湖南的辦事處因故于2014年1月撤銷,思匯成公司要求李果到北京工作,此屬于雙方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雙方就此未能協(xié)商一致,思匯成公司應向李果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本案爭議焦點在于是否應當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xié)議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綜合全案證據和當事人具體情況,因此本案屬于雙方訂立勞動合同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不能履行。思匯成公司以李果長期曠工違反員工手冊和勞動合同約定與其解除勞動合同缺乏法律依據,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檢察日報》2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