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開松
績優(yōu)藍籌在分化,尤其是在估值方面,有的難免憂傷,如海螺水泥、萬華化學、寶鋼股份、太陽紙業(yè)也只有六七倍市盈率,萬科、保利、上汽、格力、北新建材和招行只有9倍左右,而海爾、三一重工、分眾傳媒、美的、福耀玻璃、東阿阿膠、五糧液在10倍左右,消費大龍頭伊利和茅臺也只在20倍附近,海康威視作為中國有一定含金量的科技股不到25倍。有的則站在高估值上不下來,如比亞迪、寧德時代、海天味業(yè)、片子癀、恒瑞、愛爾眼科、智飛生物、華蘭生物、涪陵榨菜、湯臣倍健、用友軟件、東方財富和恒瑞醫(yī)藥等。
未來的這種分化還將繼續(xù),也因此有三類股值得市場注意。一類是有市場增量或創(chuàng)造增量的公司。比如汽車業(yè)遭遇寒冬,比亞迪的電動公交車卻在走向全球。在電池巨頭沃特瑪身陷債務危機之際,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則多了一份市場增量空間。
第二類是在特點市場具有壟斷性的公司。如海天味業(yè)、涪陵榨菜,都能掌握市場的定價權,從它們自身的業(yè)績增長情況就能看到這一點。
第三類是估值較低和未來增長動力不錯的龍頭公司。如上汽集團,估值在8倍附近,分紅也不錯,同時其榮威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表現(xiàn)和名氣都很出色。公司和大眾在嘉定有一筆總投資達170億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如果創(chuàng)新和新能源業(yè)務能夠與世同步,上汽集團的前景將大為不同。
和汽車業(yè)休戚相關的福耀玻璃,占據全球汽車玻璃市場25%的份額,汽車業(yè)整體頓挫時福耀在干什么?福耀在通過智能化設備降本增效,同時為適應汽車業(yè)的發(fā)展研發(fā)智能化玻璃。同時,公司將玻璃從汽車領域滲透到高鐵領域。這些都構成了福耀玻璃未來的成長動力。
總之,每家上市公司包括騰訊阿里,都是在經濟的波濤中浮沉,只有能穿越波濤最終回到“渡口”的公司,才是市場的真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