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億年前,我們的太陽系處于形成初期,一群原行星繞太陽旋轉(zhuǎn),其中一些原行星開始合并且越來越大,而另一些則在碰撞中被炸成碎片。這些碰撞會產(chǎn)生無數(shù)的宇宙彈片碎片,其中一些碎片繼續(xù)繞著太陽旋轉(zhuǎn),成為了富含碳的小行星。
現(xiàn)在,在對墜入地球的碎片分析之后,也證明了這種想法的正確性,即這些碎片實際上是我們太陽系中一顆失落行星的殘骸,其中一些可能之前是水星大小,或者更大。
2008年在蘇丹努比亞沙漠發(fā)現(xiàn)的幾百塊巖石碎片,它們被稱為阿爾瑪哈塔錫塔隕石,其中包括一些富集粗粒碳的碎塊,稱為ureiteites,它的內(nèi)部全是小鉆石,這比行星碰撞時形成的納米金剛石大至少100倍,并且遠大于行星碳蒸氣冷凝形成的鉆石。
除了這些可能性之外,一項新的研究提出,阿爾瑪哈塔錫塔隕石中的鉆石在遭受碰撞之前,就在原行星內(nèi)部深處生長,之后經(jīng)過碰撞就變成了宇宙碎片。
這個原行星到底有多大?這些鉆石內(nèi)富含鐵的硫化物的小氣泡提供了關(guān)鍵線索,研究人員近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稱:由于礦物只能在超過200000倍的地球海平面大氣氣壓下形成,因此這些鉆石應該在水星大小或更大尺寸的行星中心附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