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斌
很久以來,就想寫一篇關(guān)于全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徐漢棠和他精心創(chuàng)燒微型花盆的文章。
徐漢棠先生的長子徐達明是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理事,十多年前,他從日本購回一批明清時代的宜均,邀請我到宜興觀賞。他的宅第在丁蜀鎮(zhèn)上,一個小小的院落,花木扶疏,客廳窗明幾凈。從國外回流的這批宜均有十多件,皆為瓶盤大器,且多有葛明祥款,造型精美,釉色斑斕,完好無缺,難得一見,很是一飽眼福。
在樓上參觀完徐達明的古陶瓷藏品后,來到他的工作室。工作室博古架上、工作臺上,擺著他和夫人王秀芳的紫砂作品。面對一件件造型各異的精美紫砂器,我不住地贊嘆。達明說自己制壺的技藝,是家傳的,跟老爸學的。他說的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徐漢棠。徐漢棠先生出身于紫砂世家,二十歲成為顧景舟大師的第一個入室弟子。加上勤奮好學、勇于實踐,所以功力深厚,壺藝超群。1997年榮獲“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稱號,2004年獲“中國陶瓷藝術(shù)大師”殊榮,2006年被中國工藝美術(shù)學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shù)終身成就獎”。
徐達明說:“若論壺藝我與老爸比差遠啦!等一會我?guī)闳タ纯此淖髌?,特別是他早年制的微型紫砂花盆,那才叫精巧呢?!弊罱锹犝f漢棠大師才從臺灣回購一批他的“漢棠盆”,但不知來龍去脈,如今在徐達明這里才知道詳情。
原來這批小花盆,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徐漢棠應上海盆景協(xié)會請求,特意無償為他們制作的。上海人居室狹小,只能在有限的空間種點小花小草,因此要求花盆不能大。當時正值文革興起,廠里工人鬧革命,生產(chǎn)不正常。徐漢棠不屑于參加派性活動,也無意于批斗當權(quán)派,便躲著造反派,在業(yè)余時間,利用很少的一點紫砂泥料,巧妙構(gòu)思、精心設(shè)計,偷偷制作和入爐燒造。因此這些花盆大的十幾厘米,小的三兩厘米,都是微型的。開始,只是嘗試著做了一二十個,結(jié)果上海盆景協(xié)會負責人十分滿意。別致的造型,精湛的陶藝,既可制作精致盆景,又能放在手中把玩,因此在盆景愛好者中大受好評,懇請徐漢棠繼續(xù)設(shè)計制作更多的品種。徐漢棠受到鼓勵,引起制盆興趣。他盡心竭力,絞盡腦汁,邊設(shè)計圖紙,邊動手制作,以至于廢寢忘食,一發(fā)不可收拾。他制的花盆泥色搭配十分講究:有紫、紫紅、朱紅、黑褐、墨綠、青灰、青銅色、段泥等,有的一盆同時用雙色、三色。小小花盆造型紋飾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根據(jù)不同的造型運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如:在不同泥色上采用不同的鋪砂、混砂、冰紋開片、黑白線條、開片鋪金剛砂等手法。在線條上運用優(yōu)美靈便技巧,腰線、凹凸線、反口線、底足線、云肩線、凹肩線、脛瓤線、青銅夔龍紋線、回紋邊線、平圓重復線、粗獷亂紋線等等。
精選的各色泥料,精致的手工技藝,精美的不同造型,很快在海內(nèi)外贏得了“漢棠盆”的美譽。徐漢棠全憑個人藝術(shù)興趣,也是踐行朋友之托。燒制出一批,取走一批,一來二去,不知不覺幾年中竟制作了250多個完美的各不相同的掌上花盆品種。漢棠為了不給別人留下話柄,他全部無償贈送,分文不收。如此眾多的微型花盆,極具藝術(shù)價值和收藏價值?!皾h棠盆”多為近水樓臺的上海盆景協(xié)會負責人和少量理事收藏,到后來會員們是“一盆難求”。聽了達明介紹,我感嘆道:漢棠先生為此該付出多少時間和心血??!達明話中有話說,沒想到厚道人遇到不厚道的朋友。
在好友徐達明、潘建新先生的陪同下,我拜會了徐漢棠大師。大師也居于丁蜀鎮(zhèn)上,一座灰色的二層小樓,樓后一個院落,擺滿了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盆景。原來徐漢棠還是宜興市盆景協(xié)會名譽會長。先生特別愛養(yǎng)蘭花,怪不得一進大門便飄來一陣陣淡淡的幽香。樓下是會客室,樓上有他的作品陳設(shè)。先生視為生命的許多件微型花盆,便展示在一個個小博古架上。大師十分熱情,如數(shù)家珍地介紹他的作品,還讓我上手,零距離撫摸把玩。
我小心地詢問起這些“漢棠盆”失而復得的回歸經(jīng)過。徐漢棠沉吟一會說,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我曾為上海盆景協(xié)會制作了200多個品種的微型花盆。其中有一個負責人,一人就收藏了100多個。當時正值文革期間,我以友誼為重, 從未收取過他們一分錢。我只是提出一個要求:如果以后我要出書,能給我送你的盆照個相。他說這不是小事一樁嗎。1992年我去臺灣參加紫砂交流會,回來以后打算出本書, 想起這批小花盆來,便與這位朋友聯(lián)系,要去上海拍照。沒想到他卻推三阻四,一個盆都不肯給我拍。1997年,上海主辦中國首屆陶藝展,我和兒子達明、維明有作品參展。想順便到他家去看看我過去的作品。聽說他已搬新居, 通過朋友多方打聽,輾轉(zhuǎn)找到他家,他卻一個盆都不拿出來。后來才知道他為了要買一套洋房別墅,將我制的140只盆高價賣給一位臺灣收藏家。怪不得他吞吞吐吐,推三阻四。
得知這一消息, 我真是日思夜想,寢食難安。最后還是通過朋友與這位臺灣收藏家聯(lián)系,終于將這140只盆以50多萬元人民幣收回。有人說我是個傻子,而我認為這批盆是我在精力最旺盛時制的,不論造型品種之多,還是制作技藝之精,可以說在紫砂花盆史上都是前無古人的。如今我能將這批花盆收回來也感到欣慰了。
聽了徐漢棠一席話,還有幸看到如此眾多的“漢棠盆”,著實令我大開眼界,感慨良多。面對不同泥色,不同器型,不同裝飾手法,一個個玲瓏剔透,小巧精致的“漢棠盆”。我心中感嘆:徐漢棠這些精心創(chuàng)制的花盆,器型雖小巧,卻盡顯大氣象,這不正是體現(xiàn)大國工匠的神思與匠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