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萍
【摘要】《越人歌》的語言可能與壯語有系族上的關聯(lián),因而也可以說它是一首古老的壯歌。它表達了越女對鄂君的感戴,說明楚越人民的親密關系。這首詩在民族歷史、民族語言及文學史的研究中具有一定價值。
【關鍵詞】越人歌;愛慕;暗戀;哀愁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一、背景介紹
《越人歌》創(chuàng)作于先秦,即春秋(“先秦”是指從上古到秦王朝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時期,即春秋戰(zhàn)國時期。詞作者佚名(指時間太長無法查找到作者的真實姓名),曲作者劉青,民歌體裁,收集者劉向, 配伴奏鄧垚白棟梁。
《越人歌》由越女演唱,楚國翻譯,是中國最早的翻譯作品,是一首愛情詩歌。它體現(xiàn)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諧共處的狀況。
二、歌詞分析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翻譯:今天是究竟是什么日子啊,我劃著小船在長江上漫無目的地漂。今天是究竟是什么日子啊,我竟然跟王子同坐一艘船。承蒙王子看的起我啊!不因為我的身份而嫌棄我。當我知道眼前的他是王子時,我內(nèi)心既興奮又哀愁!山上有那么多樹木,而樹上有許多樹枝,我愛慕著王子啊,卻不知怎么讓王子知道。
三、曲式分析
這首詩歌是一首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A—B—B,可細分如下。
這首詩歌為G大調(diào),4/4拍,多為八分音符構成。速度較慢,抒情性強。音與音之間較為平坦,旋律優(yōu)美,具有歌唱性,結構整齊,伴奏織體多以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為主。
詩歌引子部分為1—8小節(jié),較為婉轉,抒情性極強。9小節(jié)—12小節(jié)進行為a,它與17小節(jié)—20小節(jié)旋律相同,伴奏織體越來越密集,緊湊,大多以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為主。B段25—34小節(jié),d段d段將整首詩歌緩緩推入全曲的高潮,鋼琴伴奏左手一直以十六分音符上下爬,表現(xiàn)越女內(nèi)心非常著急,想把對子晢的愛戴之情表達出來,卻又不知如何說。一方面自己只是一個劃船的,身份渺小微不足道;另一方面,王子聽不懂越語,自己也不會說楚國語,兩人溝通有障礙,所以只能用一首情歌唱出來。作品B段再次重復B段,突出主題,“山上有那么多樹木,而樹上有許多樹枝,我愛慕著王子啊,卻不知怎么讓王子知道?!备柙~上更加精確地表達了人物心里的惆悵、哀怨以及中國式愛情—含蓄美。
四、演唱處理
A段9—24小節(jié)a、b兩樂句是主題材料的陳述,旋律悠揚縹緲。譜例如下。
這句反映了越女劃漿泛舟河上悠然自得的心情,沒想到還能遇到王子。
A樂句是主題材料的重復“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眂樂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在高音及解洲山略有一些變化。譜例如下。
這樂句是主題材料的重復, B段 d樂句開始出現(xiàn)了新材料,后面有A段里的材料發(fā)展,越女得知能與王子同舟的欣喜之情,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棄我。通過音高逐漸上升及節(jié)奏的密集變化表現(xiàn)越女待見愛慕之人,心中掙扎的害羞情懷。d最后兩樂句體現(xiàn)了越女心中的痛苦與無奈。
B段是B段的重復,共鳴更加加強,爆發(fā)出內(nèi)心多么渴望他能夠知道我的情意,聲音越來越緊迫、悲涼和無奈的情緒。譜例如下。
此處伴奏從豐富的和聲逐漸變拖長變慢到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烘托越女內(nèi)心將希望寄托給上天,希望王子能知曉她的愛慕,仍抱有一絲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