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穎
【摘要】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隨著鋼琴演奏水平的不斷提高,演奏者需要了解鋼琴作品在不同時期不同的音色變化。所以,手指的觸鍵方法就尤為重要。為了避免演奏過程中出現千篇一律的演奏方式和音色,本文就不同時期不同音色的觸鍵方法進行了研究,讓手指感受到怎樣去觸鍵,才算是真正的演奏鋼琴。
【關鍵字】音色;觸鍵;鋼琴演奏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觸鍵方法的歷史發(fā)展與過程
在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鋼琴還未出現的時候,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古鋼琴已經流行開來,雖然古鋼琴也叫做鋼琴,但深度剖析古鋼琴的發(fā)聲原理后,發(fā)現古鋼琴和現代的鋼琴在發(fā)音上并沒有太多的相同之處。因此,控制手部的力量以及控制身體其他部位動作,專注于手指間觸鍵的精巧靈活度,就成了關鍵的觸鍵方法,從而運用這種觸鍵方法,以獲得柔美、連貫的音色,就形成了古鋼琴觸鍵方法的關鍵和準則。
兩類古鋼琴具有不同的音色,因為它們具有各自特點的發(fā)聲構造,它們所需的觸鍵方法不同,擊弦古鋼琴善于表達歌唱性的旋律,因此,它所需要的觸鍵更加專注于連貫性;而撥弦古鋼琴,在演奏的過程中,為了可以使撥子在撥動琴弦后能及時的返回原來的位置,下鍵后的琴鍵要及時松掉,由此,一種敏捷而又靈活的觸鍵方法形成了——非連奏(non-legato)。
非連奏(non-legato)形成了,這種觸鍵方法在整個18世紀中占據首要地位,在這種觸鍵方法的影響下,非連奏(non-legato)在早期的鋼琴演奏中成為了最常用的彈奏方式。
二、各時期觸鍵方法發(fā)展與音色的關系
巴洛克時期:17世紀反宗教改革的和君主專制的出現成就了巴洛克時代,巴洛克時期藝術形式多種多樣,發(fā)展迅速。這段時期大多是宗教音樂,這種類型的音樂以歌劇、清唱劇和合唱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主要為宗教服務,所以并不包含太多的個人思想,只要韻律端莊即可。
古典主義時期:在復調音樂逐漸被厭倦的時候,主調音樂開始盛行,主調音樂有著明顯的旋律感和和諧的伴奏音型,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主調音樂的不斷發(fā)展中,奏鳴曲式大為流行。隨之出現了重奏、合奏的音樂形式。隨著這些合奏形式的不斷流行,出現了古典主義時期最為重要的管弦交響樂隊,交響樂使得音樂可以面向大眾而非僅僅屬于貴族,因此,使得音樂發(fā)展的內涵得到了升華。
浪漫主義時期:在音樂發(fā)展中,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開始強烈地表現自我,從而走起了開放的大眾音樂路線,主要依靠敏感的中產階級觀眾支持,摒棄了宮廷內部的人士贊助。由此看來,如果古典主義音樂像一根鮮明的線條,那么浪漫主義音樂則是濃墨重彩的調色盤。
三、各時期觸鍵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在巴洛克時期巴赫創(chuàng)作的《十二平均律》中,獨特的音色需要也決定了當時的觸鍵方法,利用手指不離開琴鍵的演奏方式,保持手型的同時依靠手指第一關節(jié)的力量觸鍵即可,彈奏出清晰的音色,使用低位置貼鍵的觸鍵方法,僅用指尖發(fā)力,即使對于顫音的演奏,身體也不會有大的動作。16分音符在演奏時要有很強的顆粒感,手指利用指尖來彈出清晰明快的聲音,并富有彈性,每個音節(jié)奏均勻統(tǒng)一,所以保持指尖的獨立性是最大的特點。
古典主義時期旋律輕松淳樸,擁有規(guī)整的結構特點,沒有明顯的對比性規(guī)整旋律。古典時期出現了交響樂,鋼琴作品想要具有交響樂隊效果,音型音色就要模仿各種各樣的樂器。演奏時有時出現樂隊合奏的效果,演奏出飽滿的聲音、豐富的共鳴以及細膩的音色變化。譜例中《悲愴》第一樂章大篇幅快速的音程跳躍,彈奏時指尖提前準備好,利用手指的第一關節(jié)發(fā)力,指尖要有力,觸鍵速度快,摒棄多余手指動作,從而有效的把握快節(jié)奏的音程變化。在彈奏左右手交叉部分的旋律時,手腕不要緊張,需要重視力量的下沉和上抬,避免手指僵硬。
浪漫主義時期鋼琴作品可謂豐富多樣,形成了多種新穎的音樂小品形式,這些音樂小品大膽使用7和弦和9和弦,從而形成詼諧的不協(xié)和音響效果,增加了音樂的色彩感,使音樂在和聲層次上得到了提高。例如在肖邦《諧謔曲op.31no.2》中,譜例中開頭引子以靜謐的三連音跑動進入樂曲,緊接著大片和弦出現,極弱與極強的對比,對音色的要求極為細膩。緊接著的和弦音色要求明亮且具有震撼力,左手和弦保持不變,右手三和弦突出旋律音,手指快速轉換在上行的三和弦之間。這時要求全身的力量瞬間在指尖爆發(fā),手指力量迅速轉移的完成整個和弦連接。
上下型交替的華彩,其音域范圍較寬,變化音較多,而且要表現漸強漸弱的音樂色彩,是諧謔曲中抒情性旋律最鮮明的特征。那么在演奏時,琴鍵一般只能彈到琴鍵下鍵的3/4或4/5處,保證音的快速跑動和連貫性,主要靠指尖用力,觸鍵速度要快,情感表達要強烈。
四、結語
隨著學習鋼琴的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了解各時期具有特點的曲目,感受不同時期音樂的特色,增加學習彈奏的趣味性,而不是急于求成。真正了解曲目的時代背景和旋律特征,而不是“看譜子彈曲子”。只有讓手指感受到什么是觸鍵,才算真正的演奏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