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鄉(xiāng)市公安局獲悉,警方經過一年多的縝密偵查,成功破獲一起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特大系列冒充醫(yī)院和國家工作人員連環(huán)電信詐騙案,搗毀犯罪團伙2個,抓獲涉案嫌疑人11名,案件中,來自全國25個省100余個地市的老人上當受騙,涉案金額近百萬元。
七旬老人半年被騙一萬多“養(yǎng)老錢”
2017年11月,新鄉(xiāng)一名年逾七旬的司女士,向新鄉(xiāng)市公安局鐵西分局案件偵查大隊報警稱,其被以報銷醫(yī)藥費為由詐騙現(xiàn)金1萬余元。接警后,鐵西警方立即對案件展開調查。
經查,2017年5月,一男子給司女士打電話,稱其是北京某知名醫(yī)院財務科科長張某,根據國家相關規(guī)定,司大媽前期在該醫(yī)院購買保健藥品花費的近10萬元費用可以報銷其中的80%,但需要先補齊1100元的差額,并預交個人所得稅7000元。隨后,司女士通過貨到付款方式,將1100元差額和7000元個人所得稅款通過快遞支付給了對方。
不久后,一位自稱是國家某調查小組陳某某的男子,又以為其辦理困難群眾購藥款報銷為名,詐騙司女士現(xiàn)金3000元。
近兩萬份快遞單中發(fā)現(xiàn)可疑男子
經對該案進行梳理分析,民警發(fā)現(xiàn)作案過程中,涉案嫌疑人多次寄給司女士的快遞單上,標注的發(fā)貨地址均為虛假地址。
辦案民警經對快遞單相關信息進行查詢獲悉,嫌疑人實際發(fā)貨地位于河北衡水。
“犯罪嫌疑人會不會就在衡水?”隨后,辦案民警胥林等立即趕赴河北衡水展開調查。經對衡水當地快遞部門展開地毯式走訪摸排,先后查驗了近兩萬份快遞單后,胥林等很快將當地一位名叫徐某某的青年男子納入視線。
經查,徐某某,26歲,河北武邑縣人,無業(yè),平時經常通過當地快遞業(yè)向全國各地郵寄各種包裹,行跡較為可疑。以此為線索,民警很快掌握了一個以徐某某為首,由多名團伙成員組成,專門通過網絡購買受害人資料信息,冒充醫(yī)院和國家工作人員,以辦理國家報銷退費為名,對全國各地曾經購買過保健藥品的群眾實施詐騙的犯罪團伙軌跡。
就在對徐某某犯罪團伙進行偵控過程中,經進一步深挖細查,民警又挖出了另外一個以王某為首,同樣以冒充醫(yī)院和國家工作人員辦理國家報銷退費為名實施詐騙的犯罪團伙。
2018年11月,辦案民警在該局案件偵查大隊大隊長彭栗飛帶領下展開抓捕行動,一舉將兩個特大犯罪團伙摧毀,當場抓獲涉案嫌疑人9名,破獲案件200余起,查扣作案電腦4臺,手機6部,贓款27000余元。
最后兩名團伙成員落網
該案9名主要涉案嫌疑人落網后,另外兩名涉案嫌疑人崔某和劉某卻僥幸逃脫。
為盡量將另外兩名涉案嫌疑人緝拿歸案,防止其再次實施詐騙,專案組民警立即對崔某、劉某的行蹤展開深入摸排,并最終將二人成功抓獲。
2017年11月17日,得知嫌疑人崔某已經流竄到新疆伊利的消息后,大隊長彭栗飛帶領民警張家潤立即駕車前往實施抓捕。當車輛行駛至新疆果子溝山口時,艷陽高照突然變成了漫天飛雪,而彭栗飛和張家潤身上都只穿了薄薄的毛衣。戰(zhàn)機稍縱即逝,為防止嫌疑人再次逃脫,彭栗飛和張家潤硬是在風雪中蹲守了7個多小時,最終成功將崔某抓獲。“整個身體都被凍透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彭栗飛記憶猶新。
2017年12月16日,專案組民警張家潤通過走訪得到可靠消息,最后一名在逃嫌疑人劉某在四川廣元一帶藏匿。隨后,張家潤立即帶領同事連夜驅車趕往廣元實施抓捕。很快,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張家潤等在四川廣元的一輛出租車上將劉某抓獲。至此,兩個犯罪團伙的1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
200余名老人上當受騙 最高達10余萬元
經對以徐某、王某為首的兩個犯罪團伙詐騙過程進行梳理分析,新鄉(xiāng)警方發(fā)現(xiàn),兩個詐騙團伙內部分工明確。
據專案組民警介紹,犯罪團伙負責人主要負責整個犯罪團伙的運作、購買客戶資料和傳授詐騙技巧、統(tǒng)計團伙成員“業(yè)績”等;其他人員則主要從事客服、聯(lián)系受害人等工作。實施詐騙過程中,客服主要負責對前期通過網絡買來的客戶資料進行“粗加工”,將“潛在客戶”分流至各業(yè)務組業(yè)務員,同時負責客戶與業(yè)務組之間的“溝通”;業(yè)務員主要負責通過電話冒充醫(yī)院財務人員、國家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等,以國家對就醫(yī)的中老年人有補貼政策,可以報銷部分保健藥品費,但需要先期交納個人所得稅、保險費、檔案費、解凍費等為名對全國各地的中老年人實施詐騙。
偵查中民警發(fā)現(xiàn),該案中的受害群眾來自全國各地,且大部分都是年齡在70以上的老年人,詐騙金額從600元至10余萬元不等。雖然犯罪嫌疑人實施詐騙次數較多,但由于被騙數額小,害怕被家人發(fā)現(xiàn)引起家庭矛盾等原因,不少受害人在被騙后都沒有及時報警。為了進一步查清犯罪事實,固定證據,隨后辦案民警不斷擴大走訪排查范圍,拓寬線索來源渠道,走遍四川、甘肅、江蘇、寧夏、廣西、河南等25個省100余個地市,行程5萬多公里,走訪了200多名受騙老人,摸清了整個詐騙網絡。
“溫情”詐騙 主動送老年手機等禮品
此類電信詐騙犯罪案件的詐騙手法和犯罪伎倆較為常見,但為何能夠屢屢得逞?
辦案民警分析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犯罪嫌疑人打出的溫情牌減弱了被害人的防備心理。在對詐騙案中的多個受害人進行走訪民警發(fā)現(xiàn),實施詐騙初期,犯罪嫌疑人往往會通過甜言蜜語和老年人溝通聊天,主動關心老人的身體健康,還會經常送一些老花鏡、老年手機等小禮品,把自己偽裝成“孝順孩子”。據家住北京市密云區(qū)的受害人王大伯稱:多年來,孩子們都忙于生計,無暇照顧自己,騙子們的“關愛”讓自己感到十分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