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學(xué)萍
也許,所謂成長,就是這樣一個愛恨整合的過程。
前兩天,有個年輕的媽媽留言給我說,最近在考慮該給孩子斷奶,就在晚上哄睡的時候?qū)⒆又v, “寶貝,你趕緊睡覺,要是你不好好睡覺的話,晚上小仙女就把媽媽奶奶(nai -聲)里的奶水給收走了。”
這個媽媽想知道,她這樣做,會不會哪里有什么不妥?
當然是不妥了?!昂阱仭钡降渍l背?
既然是媽媽你自己要給寶寶斷奶,那么這個“不給孩子喝奶”的黑鍋,就不該平白無故讓人家小仙女來背。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個小仙女是不存在的,讓她受點兒委屈也不是多大的事情??蛇@孩子是咱親生的,我們不能讓這樣一句聽起來挺可愛的胡話,把孩子帶入到自我責備的思維慣性之中。
畢竟,媽媽的這樣一句玩笑話,會讓孩子在吃奶這件事上,誤以為他自己才是那個可以單方面“控制局面”的能人,等到孩子果真哪天吃不到了心心念的奶水,也就只能怪自己晚上沒有乖乖聽話好好睡覺。
一切都是因為我有錯?
這感覺很難受的。
之前聽一個姑娘跟我講,在她小的時候,由于父母離異,爸爸就把她常年寄養(yǎng)在小鎮(zhèn)的外婆家。每每到了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她就天天在巷口晃悠,等著見到爸爸的身影。每一次爸爸小住之后離開,都會摸著她的頭發(fā)說:“你乖乖地聽大人的話,爸爸就早一點來看你!—可是我明明一直都很乖啊?
作為一個悲傷故事的專業(yè)聽眾,我自然知道,在這個往事中一直說謊的爸爸,和今天過來問我仙女問題的媽媽一樣,他們本心都一定不是想要去傷害孩子的惡意。他們可能只是太不擅長去面對和安撫一個哭鬧的小孩,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和勇氣,去承受來自孩子在那個時刻對自己所產(chǎn)生的恨意。
是的,小孩子就是常常會恨父母的。每每遇到這樣的時刻,就需要我們勉為其難地接受下來,去勇敢(雖然很不舒服)地承受這些來自孩子們的恨。而這種承受本身,恰恰就是我們父母的力量和愛的體現(xiàn)——寶貝,我知道你還小,還不能完全理解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所有事情,也無力(同樣也無責)和我一同承擔來自生活的各種挑戰(zhàn);你大可恨我,我不會苛責你的理解和包容,更不會因此去恨你,不會因為承受不了你的這些恨,就選擇將你放棄;我等你長大。
所以呢,如果一個媽媽決定要斷奶,就清楚地告訴孩子“你是大寶寶了,不需要喝媽媽奶了”,同時不再向給孩子袒露乳房;如果一個爸爸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外婆家,就坦白對孩子說“很抱歉,爸爸現(xiàn)在不能帶你回家”。
在這樣的時刻,就讓孩子不配合地哭鬧,給他們擁抱和安撫,做父母該做的功課。用這樣的行動,幫助孩子了解到, “即便在這一刻我恨了,也不會失去父母雙親的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