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軍
摘 要 介紹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影響的美國教育家、文物學(xué)家和收藏家福開森的著作《中國畫》(Chinese Painting),轉(zhuǎn)述并評論了書中一個有趣的文物流傳故事,由此折射出清末官場風(fēng)情和昔日古畫行情。概括了此書的章法與結(jié)構(gòu),以顯示福開森對于中華藝術(shù)的深厚修養(yǎng)與造詣。
關(guān)鍵詞 福開森 中國畫 章法與結(jié)構(gòu) 會稽山圖手卷 古畫交易 文物捐贈
十年前,筆者從新罕布什爾州新港的一家書店(Ronald Purmort)郵購到一部福開森所著英文版《中國畫》(Chinese Painting,John C. Ferguson),系1927年12月芝加哥大學(xué)出版社初版初印本,大十六開硬裝,原書匣不存,封面燙金,見圖1。
J. C. Ferguson(1866—1945),漢名福開森,或福茂生(圖2)。在胡光麃所作《影響中國現(xiàn)代化的一百洋客》的排行榜上,福開森列“八位西化教育的先進”中的第七:“創(chuàng)辦金陵大學(xué)辦新聞報的美國教育家。”(實際他是中國兩所一流大學(xué),南大、交大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除了從事西式教育,福開森還被清政府和民國政府延請,楚材晉用,辦過外交,做過兩江、湖廣、郵傳的顧問和賑濟的會長,獲封清廷二品頂戴(官至“正部級”)、民國的紅十字會會長,以至大上海都曾辟福開森路(Route Ferguson,今武康路)為紀(jì)念。不過,今天福開森的普世名氣不在其官職爵位和頂戴花翎,因為那些都遠(yuǎn)不及他的“文物家”和“收藏家”的名頭。自從跨進了新世紀(jì),“盛世知收藏”,這位洋客與大收藏家張伯駒一樣,重新火爆了起來。
百年余前的清末民初,巍巍天朝正值國力孱弱、社會動蕩、經(jīng)濟落后,對外交戈一負(fù)、再負(fù)、三負(fù),民眾自信心喪失殆盡。國運、家道頹敗,大戶人家中祖?zhèn)鲿?、瓷器、文玩、家具諸物流散。那年頭,中國無有多少拿得出去換匯的,況且英鎊、美金也盡占強勢,洋鬼子們從不吆喝什么操縱匯率或銀元升值。所以,在神州大地尋珍探寶的老外們(福氏的眼力卻一點不“老外”),挾鷹洋外幣猶虎入羊群、步無人之境。福開森搜集華夏寶物——金、石、書、畫,素有聲名,到今天還為國人樂道:只要東西真、物件好,一是出大價錢,二是不還價,三是給現(xiàn)金。這三條都是咱祖先自嘆不如的,因為“古玩文物向無明碼標(biāo)價……賣古玩的沒有要一口價的,買主也少有你要多少錢,他就給多少錢的”[2]。不過,誰也別想去蒙他,福氏自有修煉(他被聘作故宮博物院“文物鑒定委員”),也有掌眼,更何況古董商們都知道福大人是活財神,得罪不起。當(dāng)年古董行里坑蒙拐騙并非像今天是常見的事,由此福開森能網(wǎng)得大量字畫、銅器、瓷器、玉器等等,且多是精品與珍品(圖3)。
福開森曾為美國的各大博物館物色到許多華夏名貴古物,今天還能見他的“部分收藏品陳列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①。該書第57頁記錄了一個確切而有趣的古畫交易——“顧長康從會稽還”。不僅留名句百世:“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而且(據(jù)說)傳名畫千載——《會稽山圖》手卷①。畫上存有唐初貞觀(皇家)的收藏印,幾枚宣和徽宗的章,幾枚宋代賈似道的章,一枚項元汴的章,幾枚王士禎的章,屬流傳有序的珍品。當(dāng)年的藏主山東濰縣陳家,求售于在南京時任兩江總督的大藏家端方(圖4),索價一萬兩銀子。在旁的賓客勸阻端方總督,說:大人當(dāng)心挨宰了(可見當(dāng)年并不至倚勢“豪奪”),容小的設(shè)法弄來獻與您(又可見“巧取”之術(shù)古即亦有)……這一邊交易尚未談攏,那一邊端方就前去天津上任(案:原文如此;實際上1904年兩江任后端方轉(zhuǎn)赴湖南巡撫),結(jié)果賓客得手此《會稽山圖》后,卻沒有機會獻上去。后來它就流入了北京的茹古齋:“被我為大都會博物館購下,花費四千鷹洋(約合2000美元)。”([3],p. 57)
故事折射出了清末官場的風(fēng)情和昔日古畫的行情。從細(xì)來談:每鷹洋標(biāo)準(zhǔn)含銀七錢三分,四千鷹洋折銀兩千九百二十兩。倒手三次,最后的出口成交價竟然遠(yuǎn)遠(yuǎn)低于起初的要價!個中究竟已不可知,但前后數(shù)年,國寶《會稽山圖》跨滿清、民國兩朝,經(jīng)濰縣、金陵、北京、紐約四地,中有曠世奇珍、落魄富戶、總督藏家②、精明幕僚、古董畫商、二品洋客、花旗館藏……一連串的傳奇,能敷衍出一套系列電視劇了吧?再,一百年前的兩千美元,大約價值對應(yīng)現(xiàn)今二十到三十萬美元,絕不出二百萬人民幣。憑二百萬元就搞定了山水畫鼻祖顧愷之的“真品”(時國人看真、福氏看偽:系初唐仿作,而當(dāng)代判定為明佚名作者③)和精品(福氏說比《洛神賦圖》更好),今天聽來豈非天方夜譚!
該《會稽山圖》手卷還有一個尾聲:大約2012年前后有一則新聞,報道上海博物館派人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考察“顧愷之《會稽山圖》”原件,是否有意或?qū)⒁⒄劵刭彛钊烁∠搿,F(xiàn)網(wǎng)絡(luò)搜索未見下文,如有知情者請披露結(jié)果。
《中國畫》是論古代各朝名家繪畫的一部專著。書中穿插進五十余幅東晉以降的國畫圖影,盡管大多數(shù)為作者過手的物件,但它不是以收藏目錄的形式,而是以美術(shù)史的面貌現(xiàn)于讀者,敘述了中國畫的技術(shù)、起源、流變,并涵蓋了各代名家的風(fēng)格,顯出福氏在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shù)方面的興趣、鑒賞、知識以及理論。該書軟體采以現(xiàn)代或西式的章法與結(jié)構(gòu),包括目錄、序言、(歷史)概論、章節(jié)、注解、插圖、索引(圖5)等等,加上硬體的版式,如紙張、印刷、裝訂、硬封、書匣等等,顯而易見是關(guān)于中國繪畫的“現(xiàn)代著述”的前驅(qū),很可能還是第一部([3],p.57)!
該書的主體如下:
引言
資料來源
技術(shù)
早期畫家
唐代畫家
五代畫家
北宋畫家:山水
北宋畫家:其它
南宋畫家
元代畫家
明代畫家
清代畫家
書中涉及的和援引的書目,有《貞觀公私畫史》《宣和書譜》《宣和畫譜》《歷代名畫集》《方氏墨譜》《國朝苑畫錄》《國朝書畫家筆錄》《庚子銷夏記》《唐朝名畫錄》《佩文齋書畫譜》《紅豆樹館書畫記》《困學(xué)記聞》《辛丑銷夏錄》等等,業(yè)內(nèi)人就此看得出此書的份量??上?,福開森在中華藝術(shù)方面的著述成果,長期消失在國人的視界之外,僅目錄三部:《歷代著錄書目》《歷代著錄畫目》《歷代著錄吉金目》(中國書店1939年出版) 曾有中文版,近年則新譯出版了《福開森作品:中國藝術(shù)講演錄》;還有其它的英文著作似未見譯介進來。
筆者所得此部為作者題贈本,扉頁上有福開森的親筆題贈(圖6):
To Eleanor,
With affectionate memories of your visit in China.
February 1932. John C. Ferguson
(譯為:深切回憶您的中國之訪)
受贈者Eleanor難以查考,只能依此推斷她在1932年2月時在華,大概是美東新英格蘭人,《中國畫》這部書就留在那一地區(qū)。據(jù)查,天津外語學(xué)院校史館藏有福開森親筆題贈給北洋政府文人總統(tǒng)徐世昌《中華藝術(shù)綜覽》(Outlines of Chinese Art)的英文原版,是筆者所知的另部福氏題贈本。
陳重遠(yuǎn)說福開森“在回國前將自己收藏的文物交給了故宮博物院”[2],似有商榷的余地。福開森的確奉獻了大量的藏品給國人,然而,早在“1934年(筆者注:非“回國前”的1943年),捐贈家中數(shù)十年全部收藏品給金陵大學(xué),1952年金陵大學(xué)和南京大學(xué)合并,陳列于南京大學(xué)考古與藝術(shù)博物館”① 。事實上,捐獻的939件名貴古物是給福氏作為校董的金陵大學(xué),捐出地點在北平,也就寄存于“古物陳列所”(故宮博物院的前身)。為此還開辦了展覽會(圖7),當(dāng)年在文明古都造成轟動 ?,F(xiàn)南京大學(xué)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勘書圖》《大觀帖》和小克鼎均系福開森所贈。
《大公報》發(fā)表社評,盛贊:
以此等大批古物慨然輸捐者,在我國堪稱空前之舉?!筛姓?,福開森博士將其一生心血智慧的結(jié)晶,不傳給子孫,不帶回美國,而仍然留在中國,教中國青年們,得以永遠(yuǎn)借著福開森博士考古審美的智識,來所賞他們祖國的文化。福開森博士這樣的胸襟,一方面為收藏家樹立一個很好的模范,一方面則因此證明福開森博士,真能愛中國文化,愛中國,愛中國人!
不知有沒有人寫過《福開森傳》,紅色語錄里有一句可以借鑒: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文化事業(yè)當(dāng)作他自己的事業(yè),這是什么精神?
安省出英俊,加國產(chǎn)異才——前有福開森,后有白求恩,這兩位知名人物都出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都不遠(yuǎn)萬里、為著中國人民的事業(yè)鞠躬盡瘁。當(dāng)然,福開森有別于白求恩,他似乎可算是“國際主義者”,卻不屬于解放全人類的“共產(chǎn)主義者”。
2011年12月作于德州達拉斯遠(yuǎn)水樓
2018年4月改于華府西郊維也納
參考文獻
[1] 胡光麃. 影響中國現(xiàn)代化的一百洋客[M]. 臺北: 臺灣傳記文學(xué)出版社, 1983.
[2] 陳重遠(yuǎn). 收藏講史話[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178—182.
[3] Ferguson,J.. Chinese Painting[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