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林
文學是對生活打量后的心動,打量需要一雙慧眼。
在皖東這塊地界上,幾十年來,生有這雙慧眼的先生不少,對于生活的打量之后的心動之作,自然也不少。程學武便是其中一位。
最近幾年來,程學武的雜文登上了國內幾十家報刊的版面,洋洋灑灑,篇幅逾千,結集有《新三教九流外傳》《化學演義》《刀尖上的舞蹈》等。程學武的雜文,往往一針見血,觀點獨到,點中看不見而摸得到的時弊之穴,說出心里有而難以言的大眾心聲,形成了有質量有特色有魅力的文風。
閱讀程學武的雜文,會從中看到憂患意識,看到擔當意識,看到正義感和同情心,看到愛與恨這個永恒的也是根本的文學主旨。他觀社會時局,探時代脈搏,開扶正祛邪良方,日常所見與知識修養(yǎng)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很容易使他成為所謂“感應的神經”和“攻守的手足”,而出于對靈敏和敏銳的迫切性需要,雜文自然成了他手里最具機動性和高效能的應急手段和應對裝備。
雜文有見微知著的功效。程學武雜文很多篇什,就是從細微處入眼,不慌不忙展開,一事一例道來,讓道理漸漸顯現(xiàn),進而若有所悟?!逗螢椤坝形幕薄芬晃木褪沁@般操作的。有文化,不僅是國策構想的目標,更是普通百姓的人生基本愿望,但有文化是否一定對于國家民族有益、是否一定能夠實現(xiàn)自愛與愛人、是否一定高貴于“沒有文化”的人群?未必。程學武挑揀了幾例社會生活常見之事,活生生剝下一些“文化人”的斯文偽裝,從而將告誡之劍高懸于所謂文化人的頭頂,讓人對自身所持之“文化”一再質詢、一再反思、一再求證。
雜文的作用,是警憒覺聾。程學武在瞇眼看世界的時候,常常將瞬間的心動,轉化為一篇篇的雜文新作?!堕e話“撈人”》一文,即是用心之作。撈人一詞大家都懂的,人情社會嘛,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特別是近年,撈人,實際上已經成為某類人群的常見現(xiàn)象———所撈之人,專指落馬的貪腐官員,通過疏通關系、鉆法律空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將負罪之人的罪責減輕,提前重獲自由。程學武從五花八門的撈人故事里,看到了一個驚人的問題:撈人背后隱藏著對于公共權力的動用;這種動用,或許還會演化為擅用。于是,學武開始了“閑話”,舉例子說故事,娓娓道來,最后通過故事本身,揭示出這種人情背后對于公信力和司法權威的傷害以及社會的公平正義得不到伸張的實質,其效果是振聾發(fā)聵的。
憤世嫉俗是雜文的表象,愛才是雜文的靈魂所在。恨鐵不成鋼的恨字哪里有一點恨的意思?完全是愛意遭到誤解、遭到扭曲、遭到破壞時的委屈之詞。程學武的雜文也大多飽含此意。他采取針砭的姿態(tài),采取“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的技術性手段,采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表達方式,來幫助他自己賴以生存的社會和生活走向進步,這不就是大愛嗎?在《時光怎能倒流》一文里,程學武將很多官場的“過來人”的懺悔進行了玩味,在時光不能倒流的真理中,意味深長地說到:“人生沒有下一次,只有這一次;今天不懺悔,明天就后悔?!边@對于眾多的公務人員以及位高權重者來說,無異于一劑醒酒湯。
程學武為文,非常注意為人之道。他大量的雜文洋溢著內省和批評的味道,這也恰好說明了他的愛之深和愛之切;正是因為熱愛,才有了以理性和冷靜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態(tài)度。這是一種具有辯證色彩的人生。
程學武有一雙慧眼,而且他沒有辜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