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光
《遙遠(yuǎn)的向日葵地》(花城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是青年作家李娟的最新生活隨筆,全書以清新俏皮、灑脫明快的語言,以母親苦心經(jīng)營九十畝葵花地為視點,情趣盎然地繪制出一幅邊地人民艱辛勞作與生活的精神圖譜。
全書共分四十八個小節(jié),以作者一家人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游牧生活為背景,將北疆大地茫茫戈壁灘上的一次次遷徙與留守,都鏤刻于平淡而瑣碎的日常生活記憶中。她的筆觸,既記敘親人的直率單純和勤勞樂觀,將他們辛勤耕耘的身影,不甘于命運擺布的向上精神,鮮活地呈現(xiàn)于筆端;而且,還以平視的視角,以擬人化的筆墨,生動勾勒著家中小動物們的生存圖景。
書中,李娟觀察生活的視野由小而大,漸次展開。以家人、特別是母親經(jīng)營葵花地為背景,謳歌邊疆人民“與大自然作艱苦斗爭”的不屈群像。她就像一個鐘情于戍邊生活的畫家,飽蘸著清雅的筆墨,在一望無垠的戈壁灘上欣然展開大筆,吮吸著歲月的甘霖,浸潤著流年的積淀,汲取著思想的瓊漿,濡染著清亮的釉彩,精致細(xì)膩地繪就著北疆人民昂然樂觀的心靈畫卷。
生在新疆,長在四川的李娟,曾跟隨母親在新疆短暫生活過一段時間。歲月的淘洗,讓她對那段過往的日子始終記憶猶新?;蛟S是生活的磨難和艱辛,讓她有了太多的感悟;或許是邊疆人民從不輕易向命運低頭的品格深深感染了她。特別是她對自己母親的記敘,尤其出彩。西北干旱少雨的季節(jié),不僅讓大片的莊稼隨時面臨著枯萎和凋謝的命運,而且也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常陷于無水可用的尷尬。在晴熱的日子里,母親穿行在廣漠的葵花地里,精心侍弄著這些向陽而生的生靈。為了節(jié)省洗衣服所要耗去的水量,只要一出汗,母親就即時褪去身上的干衫,直到不著一紗為止。作者寫到這里,也和讀者一般驚異地問母親:“這難道不怕人家看見嗎?”面對女兒的擔(dān)擾,母親卻悠然一笑:“那么大的地方,有誰來呀,再說比人還高的葵花林密密麻麻的,誰也看不到呀?!痹偃缒赣H在忙完了農(nóng)活后,還要一個籽一個籽地為家中的小狗剝葵花籽仁吃,嚷嚷著“老子累得要死,還要侍候這些小祖宗”的描述,既彰顯出母親豪氣耿直的性格,又展現(xiàn)為她苦中作樂的生活態(tài)度。
行走在北疆深沉?xí)邕h(yuǎn)的草原、荒灘和雪山,李娟對美若天仙的阿勒泰戈壁風(fēng)光的描畫,同樣讓人印象深刻。不論是湛藍(lán)的天宇,還是低懸的浮云,抑或是風(fēng)吹草低現(xiàn)牛羊的草灘,甚或于筆直堅挺的向日葵林,在她的筆下,無不透著渾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她有著屠格涅夫在描寫風(fēng)景時的婉約與細(xì)膩,又有著蕭紅在直抒胸臆時的奔放和通暢。她用心用情感受著自然界的四季更替,聆聽著蒼茫大地上原始而古老的天籟之音,騎著摩托,趕著牛羊,在簡陋的地窩子里,與家人品著邊塞的清幽與荒涼;在氣勢如虹的葵花林里,目睹母親的柔韌和剛強,在悠揚的馬提琴聲中,攤開潔凈的稿紙,盡情頌揚著北疆人平凡而偉大的生命激情,以及流淌在他們心靈深處最為昂揚的生命斗志。
千百年來,生活在阿勒泰戈壁灘上的人們,早以習(xí)慣了與季節(jié)相隨的遷徙和堅守,生活賦予了他們隨遇而安的豁達(dá)和超然。李娟以別樣的眼光,采擷著這種思想上的芳香,用她涓涓流淌的文思才涌,給我們帶來了邊疆大地上亙古悠長的風(fēng)情長圖,這種清新明麗的驚喜,樸素而簡約,曼妙動人中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