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祺
眾所周知,詞是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別看它小,也別看它可以自由運用,它的數(shù)量之大,所具有的色彩、風格、意義之迥異以及它那不可估量的隱伏力、穿透力與輻射力,都令人很難駕馭,太自由了還真不行。
使用好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這首先就要看你對它的尊重。如若對它不夠尊重,使用不謹慎,不抱有三思而后用的態(tài)度,即使面對浩如煙海的語言寶藏,也休想“以無厚入有間”而“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也正因為你對一個詞一句話的不尊重甚至褻瀆,許多時候又是在不經(jīng)意間或不清醒間完成的,一個詞一句話本身不會決定你的取舍抑或做出某些本能的暗示,但是你應清醒地意識到一點,由于你對它的不尊重與不謹慎,不僅會憑空鬧出許多笑話,成為他人的笑料與談資,更會“黑”了它們,給語言和自身都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與代價。不知道你在實踐中的體會如何?
生活亦是如此,說簡單,它就簡單;說復雜,它也復雜。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一個詞或一句話,會給你看似平靜的生活釀成天壤之別、大相徑庭、迥然不同的結果。
請、好、行、您好、謝謝、不錯、抱歉、沒啥、真棒、可以、對不起……似一縷春風拂過心的田野,帶來的是溫馨與美好。
蠢、笨、呆、滾、人渣、混脹、渾蛋、傻X、瞎啊、熊樣、奶奶的……似一股寒流入侵心的田野,帶來的是傷害與打擊。
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不可勝數(shù)。
擁擠的公交車上,為了尋找立足的地兒,一位老漢不甚踩了一位年輕人的后腳跟,年輕人立即二目如牛眼,一狠詞沖出口腔“瞎啊”!老漢聞聽,情緒的雷管即刻爆發(fā):“你才瞎呢,你全家都瞎!”一個詞,令老漢情緒膨脹,氣大傷身,竟瞬間昏厥倒下,有乘客打電話叫來120,將老漢拉走,眾人皆心有余悸,感慨良久。
居民樓步行樓梯上,李大娘拎著重重的菜筐艱難行進,身后來了鄰居小王,她微笑著拿過菜筐,一句“我來”,為李大娘排了難,李大娘心暖若夏。李大娘見了鄰居,口中直夸小王“有愛心,是個好人”。一句話,為小王贏得了口碑與人脈,產生了榜樣的力量。
生活中如何使用好這一個詞一句話,關鍵在你的修養(yǎng)。平素要養(yǎng)成讀書看報及遇事善于思考的好習慣,給儲存在頭腦中的一詞一句排排隊,在使用它們的時候一定做到有所選擇、量體裁衣、張弛有度,以尊重的態(tài)度來對待它們,讓一詞一句都有思想的功力,都有用心的尺度,都有思考的定力,都有冷暖的溫度。
一詞一句在我們的生活中東奔西走,畢恭畢敬地為人類服務,千萬不要給它帶錯了方向,惹出了不應有的麻煩,讓它受到了不應有的待遇或玷污,那樣,不僅對語言是不公平的,給使用者也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