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晨
南宋詩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記載:李氏家族有一人為官廉潔,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燭光下辦理公務,有人送來一封家書。他當即滅掉公家的蠟燭,點燃自家的蠟燭。因為在他看來,公與私是不能混為一談的。這就是古人所崇尚的“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在古人看來,廉與貪之間的界線,就是公與私之間的紅線。大凡清廉的官員,皆把以權謀私看作是一種恥辱,故而絕不越雷池一步。
無獨有偶。同處于宋朝的還有一位州官名曰林孝澤。他的前任因貪污去職,留下的風氣很壞。下邊的官員拼命搜金藏銀,買田置地。府衙的役卒沒有機會撈到大的好處,就常常順手牽羊,把府衙里的辦公用品如筆墨、紙張、蠟燭帶回家去。林孝澤對此深惡痛絕,決心制止這種陋習。
一日深夜,林孝澤處理完了一大堆公務,準備休息。仆役便拿了蠟燭準備送他回后院休息,林孝澤急忙阻止道:“這是公家的蠟燭,只能辦公事用,怎么能拿回家呢?”從府衙至后院的路坑坑洼洼,很不好走。這天夜里又伸手不見五指,但林孝澤堅持不用公家的蠟燭,摸著黑走出府衙,深一腳、淺一腳地回后院家中去了。一支小小的蠟燭,值不了幾文錢,但這是公家的。林孝澤的行動影響了其他人。經(jīng)過以身作則及嚴肅治理,府衙里假公濟私的風氣有了改變。
李氏清官讀私信不秉公燭,林孝澤拒公燭私用,都充分顯示了公私分明,對公物絲毫不沾、分文不取的高尚情操。追昔撫今,有公車而不坐,騎自行車上班;配有專車卻不讓子女沾光;管著林場卻不買木質(zhì)家具等行為……無一不是對昔日公私分明高尚精神的傳承和光大。
對于如何處置公私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有過更明確的論述。他說:“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边@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公私觀”,當然也應該是全黨的公私觀。這一公私觀,一言以蔽之:公私分明是基本操守,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按照這一要求,每個黨員和黨的干部,都應做到公私分明,不借公家的光,不揩公家的油,不占公家的便宜,不鉆制度的空子,把守好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總開關”,始終把群眾裝在心里,始終把好公私的標尺,不為私欲所動、不為私利所惑、不為私情所困,堅持做到清白做人、清廉從政,永葆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當前,個別黨員干部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混淆了公與私的界限,在公私關系問題上?!澳@鈨煽伞?,時不時地將私欲、私利凌駕于國家利益和群眾利益之上,不惜采用各種手段以權謀私、損公肥私、假公濟私,最終走上法律的審判臺,走向黨和人民的對立面……
千萬不要小看了公燭私用這樣的小事。因為,說到底,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度就是公私二字。古人云:“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弊鳛辄h的干部,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所要求的那樣:“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風問題,都與公私問題有聯(lián)系……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睒淞⑵鹫_的公私觀,確?!肮珷T”公用,讓“公燭”永遠燃放無私的光焰,才能成為黨的好干部、人民群眾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