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玲
摘要:機械制圖是技工學校機電專業(yè)的基礎課程,應實施一體化教育改革,理論和實踐結合,以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能力為主,達到教學目的。本文分析了機械制圖教學存在的問題,就如何在課程中實施一體化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機械制圖 教學 一體化改革
一、機械制圖教學存在的問題
機械制圖是技工學校機電專業(yè)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程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對物體空間形象、繪圖和識圖能力,強化專業(yè)基礎知識。當前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如下。首先,教材容量多,理論繁雜;其次,教具陳舊,課程缺少實踐鍛煉,很難深入教學,學生一知半解;第三,學校場地有限,配套設備更新較慢,實踐內容難展開。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授課取得的效果不佳。而一體化教學能以就業(yè)為導向,結合專業(yè)特色,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學這些需要掌握什么樣的知識點,可把理論和實際操作緊密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做到知行合一。
二、如何在課程中實施一體化改革
1.設置好課程目標,融入相關知識點
教師授課如按照課程知識點按序教授,缺乏任務的實施,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知為何要學。如能圍繞著這些知識點布置學習任務,任務突出行業(yè)應用性和崗位針對性,體現職業(yè)特色,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課程章節(jié)有一項內容是“平面圖形的繪制”,可結合工具扳手,把這個知識點變?yōu)橐豁椚蝿找灰弧袄L制扳手平面圖形”,再布置子任務學習繪制扳手平面圖形需要掌握的知識,按小組分發(fā)扳手的模板,由學生去觀察此工具特征并進行繪制。學生就會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能有目的地去展開課程的學習。
2.入門課程采用直觀教學,增強學生的測繪能力
機械制圖需要多觀察多總結,把抽象、復雜的空間視圖直觀化,只有多進行積累,才能夠更好地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講授基本體的投影,學生了解三視圖的形成特性后,可按組分發(fā)模型并測量繪制,讓每位學生能夠直接觀察模型,并按適當的比例繪制出物體的三視圖。教師可根據學生繪制情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三視圖投影的對應關系。如此操作,學生能去反思總結,并在繪制的過程中掌握工具的測量、比例的選用、三視圖的對應關系等等。制圖要入門,只有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觀察和練習,用實物檢驗所畫圖形,才能不斷提高看圖與繪圖能力。
3.對核心復雜的內容分階式目標引導
零件、裝配體的測量和表達是該課程的核心內容,把這門課程實施目標分為幾個階段,每次課的教學目標是完成任務的一部分,循序漸進。下面以繪制支承座剖視圖作為任務,以學習“剖視圖的畫法”為例,介紹如何實現目標分階式。
(1)分析零件特征,了解為什么要學習新知識。找出支承座的三視圖,提出疑問:此零件在生產實踐中有什么作用?支承座的安裝特點是里面的孔要與對應的軸配合,常規(guī)畫法因虛線過多,不能清晰表達配合部分,重點不突出。那是否能把不可見部分變?yōu)榭梢??由此,教師就可以引出新知識一一剖視圖畫法,從而展開剖視圖的講解。
(2)小組觀摩討論,確定方案繪制圖形。帶著問題,引發(fā)學生主動去學,可由學生觀察實物模型,教師根據涉及的知識點設疑,通過小組討論和實物測繪,根據所學知識點得出方案。在學生討論的同時,教師要巡查并進行適當的引導,把小組討論得出的繪圖方案列舉出來,讓學生對比并納入課程考核,達到激勵的目的。
(3)通過對比強化個人繪圖能力。學生討論加深了對作圖的理解,但是個人作圖的細節(jié)和要領未必能真正掌握。在學生繪制好支承座的剖視圖后,要讓他們通過答案的對比,找出問題所在并且修改,同時教師要找到學生容易錯的地方進行概括總結,并針對此問題加強練習,幫助學生鞏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4.結合生產實踐,加強讀圖能力
機械制圖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對物體空間形象的識讀能力,那如何檢驗學生的讀圖能力呢?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制圖知識后,教師把學生帶到生產車間參觀,介紹各種零部件,講授加工的要點,讓學生根據零件加工特點,通過圖樣檢測實物。這一考核方式可以在加深讀圖能力的過程中把標注知識引入到實踐課中,如公差、粗糙度等,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小結
采用一體化教學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根據企業(yè)需求設置任務,貼合專業(yè)實踐去教,學生就能明確目標去學。采用一體化教學,教師必須具有生產實踐經驗,學校需增加模具數量和擴大場地,課程設置需要增長教學時間,才能更好地達到一體化教學的效果。
(作者單位:廣州市公用事業(yè)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