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喝茶,一定會注意到杯子、茶壺壁上留下的深褐色茶垢。愛喝茶的人將這些茶垢稱為“茶山”,就像古董上的包漿,深受愛喝茶人士的青睞。但傳言說茶垢里面有很多重金屬,還有亞硝酸鹽,如果不清洗掉可能會危害健康。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實際上,茶垢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少量金屬離子參與了茶垢的形成。由于綠茶的多酚類物質(zhì)更多,因此它更容易形成茶垢,而經(jīng)過深度發(fā)酵的紅茶、黑茶的茶垢比較少一些。當(dāng)然,不同類型的茶形成的茶垢成分基本相似。茶垢是茶多酚在空氣氧化作用下產(chǎn)生的聚合物,因此,主要在水線附近形成并附著在容器的內(nèi)壁上。研究顯示,隨著時間的延長,茶垢中聚合物的分子量逐漸增加,這意味著茶多酚的聚合反應(yīng)還在緩慢進(jìn)行。因此,茶垢時間越長,越不容易去掉。
隔夜茶的茶湯表面常常有一層帶有金屬光澤的“油膜”,讓人誤以為其中有某種重金屬。其實,這層膜的成分和杯壁上的茶垢并無明顯差異,也是以茶多酚聚合物為主,不過它確實含有少量金屬離子。這些金屬元素主要以不溶于水的碳酸鹽或氫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鈣元素是茶垢形成的主要促進(jìn)因素,主要來自泡茶的水,而不是茶葉。鉛、鎘、汞等重金屬污染物并不是茶垢的主要金屬元素,因此不必過分擔(dān)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