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輝
1918年的一個夏夜,以色列開國之父戴維·本·古里安端坐書房,捧著一本書在閱讀。妻子保拉輕輕走進來,為他披上一件外套,柔聲地說:“親愛的,時間不早了,該睡了?!?/p>
古里安頭也不抬地回應(yīng)道:“等我讀完了50頁書,我才有資格去睡覺?!?/p>
保拉愛憐地勸丈夫:“你明天不是還有重要的事情要做,還是趕快睡吧?!?/p>
古里安這才抬起頭,握住妻子的手說:“我再讀一會兒就去睡?!?/p>
為了實現(xiàn)以色列的建國夢,古里安從17歲開始四處奔波,而每天讀50頁書的目標卻雷打不動。有時因白天工作忙沒有完成目標,他就利用晚上補回來。他說:“讀書能提升自己的社會責(zé)任感,使我站在更高更大的角度看世界。”長期熬夜嚴重影響了古里安的身體狀況,朋友們勸他要注意休息,他這樣回應(yīng)大家:“不僅我要堅持讀書,建國后,也要讓我們的孩子都熱愛讀書,只有讀書,猶太民族才能擁有終身受用的智慧和知識,也才能使這些知識和智慧轉(zhuǎn)化為財富。”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古里安擔(dān)任政府總理。他發(fā)表了即興演講:“兩千多年的大流散讓猶太民族早就大徹大悟,只有知識和智慧才是散盡天涯后可以卷土重來的武器,而讀書則是補充這一武器的最好彈藥庫。所以,每個人都要樹立這樣一個意識,哪天不讀書,哪天就沒有睡覺的資格!每個人每天也都要問問自己,今天你讀夠50頁書了嗎?有沒有睡覺的資格!”
直至今日,以色列人依然牢記“你今天讀夠50頁書了嗎”的自我問答題,每個人都將讀書作為自己每天不可或缺的事情去做。正因如此,不及世界總?cè)丝谇Х种莫q太人,卻拿下了24%的諾貝爾獎。
【素材點撥】我們的人生與追求,皆因讀書而有根據(jù),只有多讀書,才可以讓我們看得更遠,也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讓我們離我們追求的目標更近一步。
【適用話題】讀書使人進步:書籍的力量;讀書,提升人的視野……
(芷彩卓摘自《文史博覽·文史》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