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識猷
要學一項新技能,通常步驟如下:
一、買買買。學樂器,就買樂器;學繪畫,就買畫具;學健身,就買器材。不先買點東西,簡直無法學習。
二、師傅領進門。按照師傅的要求,先修一課。修到自覺掌握,便提升難度;再自覺掌握,再提升難度……如此不斷循環(huán)。直到你自己覺得,已經(jīng)從“一無所知”學到“略懂一二”,出師有望。
三、修行在個人。出師以后,怎么繼續(xù)練?自然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該吊嗓吊嗓,該站樁站樁。學外語就每天把學會的東西說幾遍,彈鋼琴就每天把學會的曲子彈兩輪。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功夫下得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對吧?
錯,這種修行叫幼稚練習。從你覺得“基本可以”的那一刻,進步就停滯了。重復與機械訓練只能帶來熟練,不能帶來進步。即使花再多時間,也只是“降低了完成某事的難度”,而不是“提升了某方面的能力”。
真正提升能力的練習,叫預思練習。預,是有明確預期。要明白怎樣練習效果是好,怎樣是差,并且知道需要衡量哪些指標來給自己反饋。思,是要用腦思考,用各種新方式不斷嘗試,刻意練習。如此,才能不斷往上突破。
英國一項研究顯示,倫敦的士司機與公交司機同樣開車多年,但是只有的士司機負責記憶空間位置的大腦海馬區(qū)變大。公交司機每日開同一條路線,固然駕輕就熟,大腦卻未得到足夠挑戰(zhàn);而的士司機需時時掌握倫敦最新路況,思考如何最快最順地將乘客送達,大腦遂得充分發(fā)展。
一個學會拉《梁?!返娜?,重復練習五年,可能拉得不費吹灰之力,但對曲子的控制力與表現(xiàn)力卻不曾精進半分,沒準還不如剛學會時。頂級醫(yī)院里,老醫(yī)生是一流人才,因其持續(xù)面對疑難雜癥,必須不斷突破自我。在無甚挑戰(zhàn)的小醫(yī)院,年資高的醫(yī)生有時反而知識陳舊落后,還不如畢業(yè)沒多久的年輕醫(yī)生。才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順風順水地練了一萬個小時,你可能只是在幼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