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美,宋進波,章毅之,馬鋒敏,謝佳杏,吳姍姍
(江西省氣候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
近年來,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頻發(fā)生,越來越引發(fā)公眾的關注。尤其是持續(xù)時間長、強度高、概率低的極端降水事件,往往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jīng)濟損失。面對災害,氣象部門傳統(tǒng)的預測業(yè)務,如10 d以內(nèi)的中、短期預報和30 d以上的月、季尺度的長期預報,已經(jīng)無法滿足氣象服務的需求[1]。延伸期預報能夠起到銜接短、中期預報和長期預測在10~30 d時間段“時間縫隙”的作用,為政府在防災減災部署方面帶來針對性和主動性,在農(nóng)業(yè)防災減災中顯得尤為重要。
延伸期預報方法主要分為動力模式和統(tǒng)計方法兩種。對動力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對動力延伸預報的可預報研究上,如利用歷史資料對模式誤差的訂正和模式延伸期預報結果的評估[2-7]。其中,封國林等[8]利用可預報分量提取法對2009年初長江中下游持續(xù)性陰雨過程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地面持續(xù)性陰雨過程與提取出的穩(wěn)定分量有較好的對應關系。此外,采用復雜網(wǎng)絡方法建立氣候網(wǎng)格模型,研究氣候網(wǎng)絡動力學統(tǒng)計特性,為延伸期動力學預報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9-12]。由于數(shù)值模式預報存在各種不確定性,低頻系統(tǒng)的預報誤差隨著時間明顯增長,單純地采用模式進行延伸期預報還存在較大的困難。目前,針對延伸期統(tǒng)計預報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大氣低頻信號的演變[13-18]。信飛等[19]利用700 hPa低頻位勢高度場建立自回歸模型來預報長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孫國武等[1]根據(jù)大氣環(huán)流低頻振蕩的特征及原理,研究出“低頻天氣圖”預報方法并在多個省份實際預報業(yè)務中得到了應用。楊秋明[20]指出,大氣季節(jié)內(nèi)振蕩對我國東部洪澇的影響很大,特別是長江中下游降水與低頻振蕩關系密切。由于大氣季節(jié)內(nèi)振蕩(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簡記為ISO)主要由大氣內(nèi)部動力過程決定,它的強度存在顯著的年際變化,不同年份不同時間尺度的ISO型變化特性及其與影響區(qū)域極端天氣的可預報性和聯(lián)系也存在顯著差異[21-25]。
江西省位于中國的東南隅,地形復雜,水稻種植面積廣層次豐富,受東亞季風的影響,汛期(4—6月)雨量集中,洪澇災害頻發(fā),給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社會經(jīng)濟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對江西的延伸期預報研究和業(yè)務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利用850 hPa環(huán)流低頻主成分,對江西2011年降水10~30 d、50~70 d低頻分量,分別建立多變量時滯回歸(multivariable lagged regression,MLR)預測模型。該模型利用適應方差貢獻較大的主要低頻振蕩系統(tǒng)空間結構隨時間的改變(從春季到夏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低頻振蕩時空結構變化的非線性特征;基于時滯相關關系的變化,完全由動態(tài)數(shù)據(jù)構建MLR模型的方法可將環(huán)流的復雜系統(tǒng)空間結構變化及其與低頻降水之間變化信息反饋到模型中,從而提高模型的精度。為江西降水延伸期預報提供一些新思路。
由美國國家環(huán)境預測中心(NCEP/NCAR)提供的2011年3—7月850 hPa經(jīng)向風場逐日再分析資料(2.5°×2.5°網(wǎng)格點,0°~45°N、90°~180°E);利用一階Butterworth濾波器對風場分別進行10~30 d、50~70 d帶通濾波,經(jīng)標準化后得到850 hPa低頻經(jīng)向風場。
還采用江西省氣候中心提供的2011年2—8月江西省(24°~31°N,113°~119°E)87站逐日降水資料。
本文采用基于主成分的MLR模型:對某區(qū)域D中M個觀測樣本和N個格點的濾波資料矩陣MSN=(sij),i=1,2,…,M;j=1,2,…,N進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前L個主分量為tj1(i),i=1,2,...,M;j1=1,2,...,L,江西低頻降水(rkj)與時間滯后為r的主要分量tj1(i)滿足方程:
系數(shù)aj1(j1=0,1,2,...,L)由線性最小二乘估計;當r=1,2,...,30 d時,江西省低頻降水(rkj)的1,2,...,30 d變化由(1)式來預測。時滯線性回歸式(1)稱為主成分低頻多變量滯后線性回歸模型,反映了各個時間滯后r主要分量tj1與低頻降水之間相互獨立的回歸關系;式(1)可寫為:
當初始時間i=i0,利用時滯線性回歸式(2)可得到低頻降水預測值rkj(i0+r),r=1,2,…,30 d,其中時滯相關結構(回歸系數(shù)aj(r)隨r的變化)體現(xiàn)了各個環(huán)流低頻分量與低頻降水之間的相互作用。當這種作用發(fā)生正負位相轉(zhuǎn)換時,產(chǎn)生強降水的概率明顯增大。
本文采用3月1日—7月18日(樣本長度N=140)江西逐日降水和850 hPa低頻經(jīng)向風場進行預測試驗。由于PCA計算出的主要空間分布型與樣本序列長度有關,因此本文采用限定記憶法,保持子序列N0不變,用MLR模型對獨立樣本進行滑動試驗。具體方法如下:
(1)利用Morlet小波變換對江西2—8月逐日降水進行功率譜分析,確定季節(jié)內(nèi)振蕩的時間尺度。
(2)對初始時間i0,使用i0-N0+1,i0-N0+2,...,i0-1,i0時次的子序列資料(N0是子序列的長度),對850 hPa低頻經(jīng)向風場進行10~30 d、50~70 d的帶通濾波,標準化后經(jīng)過主成分分析得到主要空間分布型和逐日變化的主成分tj(i),對江西逐日低頻降水rk和低頻經(jīng)向風主成分tj(i),建立MLR模型。在本文計算中,主分量個數(shù)L=4,子序列長度N0=80。
(3)由初始時間(i=i0)的t(i0),用30個MLR(分別對應于預測時間r=1,2,…,30 d)來預測未來30 d江西逐日低頻降水rkj(i0+1),rk(i0+2),…,rK(i0+30)。本文從3月1日開始每隔5 d滑動進行獨立樣本預測,其中i0=80,85,…,105,110共進行7次預測。當i0=80時,初始時間是5月19日,基于3月1日—5月19日期間資料的空間模態(tài)和變量之間的時滯聯(lián)系,預測5月20日—6月19日江西降水低頻分量的變化。
為了了解江西2011年降水的周期,本文對降水低頻振蕩特征進行Morlet小波分析。延長降水序列時間尺度以消除邊界效應的影響,故選取江西2011年2—8月的降水時間序列。小波分析的結果表明(圖1),2011年江西降水量從5月中旬到6月下旬、5月中旬到7月下旬分別存在明顯的10~30 d和50~70 d周期的低頻振蕩,且50~70 d振蕩較10~30 d振蕩表現(xiàn)顯著。為了研究延伸期降水多時間尺度季節(jié)內(nèi)振蕩的可預報性,下面對2011年(5—7月)江西降水10~30 d和50~70 d低頻分量進行延伸期預報試驗。
圖1 江西2—8月降水量的Morlet小波變換功率譜分析(陰影區(qū)表示通過0.1的顯著性檢驗)
過去的研究表明[26],東亞地區(qū)低層風場的低頻信號與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延伸期強降水密切相關。本文對2011年3月1日—6月18日逐日東亞地區(qū)850 hPa經(jīng)向風場進行滑動主成分分析,采用方差貢獻較大的前4個低頻主成分PC1~PC4(表1)作為因子構建預測模型,可以看出50~70 d主成分解釋方差顯著高于10~30 d主成分解釋方差。每次獨立預測試驗中,將東亞地區(qū)低頻經(jīng)向風計算出的前4個主要空間模態(tài)對應的低頻主成分PC1~PC4,建立MLR模型作2011年初夏江西低頻降水變化的30 d預測。
表1 2011年初夏江西多時間尺度低頻降水的主成分解釋方差
對2011年5—7月江西降水10~30 d和50~70 d低頻分量分別建立MLR(0°~45°N,90°E~180°E的低頻PC1~PC4作為4個預報因子)。預測試驗結果表明(表2),10~30 d低頻分量建模的7次預報的平均預報技巧(預測和實況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即預報技巧)接近0,而50~70 d低頻分量建模的預測結果分別為0.98、0.82、0.88、0.99、0.97、0.85和0.54,除了初始時間是6月19日的30 d預報較差,其余6次預報的預報效果均能有效預測江西未來30 d降水的變化趨勢(達到0.0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最好的是初始時間是6月4日的30 d預報,預報技巧達到0.99,表明這一段時間江西50~70 d降水的ISO與東亞地區(qū)低層風場的低頻信號存在極顯著的相關。
表2 2011年江西多時間尺度低頻降水的相關預報技巧
圖2為10~30 d低頻分量建模的7次預測結果,發(fā)現(xiàn)降水10~30 d低頻分量與降水過程密切相關,然而建模的預測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反映強降水過程和降水低頻相位之間的正負轉(zhuǎn)換。
對50~70 d低頻分量建模的7次預測結果進行分析(圖3),在初始時間是5月20日和5月25日的30 d預報中(圖3a、3b),預報技巧分別為0.98和0.82,它們能較好地預測江西5月下旬的干旱少雨、6月上中旬的多雨過程(其中6月4—18日江西的持續(xù)性強降水過程)。另外,初始時間是5月20、25、30日的3次30 d預報,均準確預報6月2日左右降水低頻位相的正負轉(zhuǎn)換(圖3a~3c),它反映了副熱帶低頻系統(tǒng)迅速增強,形成了持續(xù)性強降水過程。而初始時間是6月9、14、19日(圖3d~3g)的30 d預報,則預測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高溫少雨過程(低頻分量的負位相)。因此,MLR模型可以準確的預報2011年江西的持續(xù)性降水過程。這表明東亞地區(qū)副熱帶環(huán)流50~70 d振蕩活動對2011年5—7月江西持續(xù)性降水形成起主導作用,是2011年江西降水10~30 d延伸期預報的重要可預報性來源之一。
圖2 2011年江西10~30 d低頻降水1~30 d預報(虛線)和實況(實線)(直方圖表示江西逐日降水變化)
圖3 2011年江西50~70 d低頻降水1~30 d預報(虛線)和實況(實線)(直方圖表示江西逐日降水變化)
上述預測試驗表明,基于2011年江西50~70 d ISO和東亞副熱帶地區(qū)ISO之間的相互關系,針對一種位相上的超前滯后關系,構建MLR預報模型,可以較準確地預測10~30 d延伸期江西降水低頻分量的變化特征,為江西延伸期強降水過程預報提供主要依據(jù)。另外,利用傳統(tǒng)的濾波方法會在降水序列的前后損失10 d左右的資料,對于初始時間,利用歐洲中期數(shù)值天氣預報(ECMWF)環(huán)流形勢的10 d預報延長資料序列,得到右端精度較高的濾波序列,建立MLR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實時預報精度。
本文分析了2011年江西初夏(5—7月)降水的ISO變化特征,并用多變量時滯回歸模型(MLR),對影響2011年初夏江西降水過程的10~30 d和50~70 d低頻分量進行10~30 d延伸期逐日變化預測試驗,得到如下結論:
(1)2011年初夏江西降水存在顯著的10~30 d和50~70 d的振蕩周期?;跂|亞副熱帶地區(qū)850 hPa經(jīng)向風低頻主要模態(tài),對江西降水過程的10~30 d和50~70 d低頻分量建立MLR預報模型,降水10~30 d低頻分量延伸期預報與50~70 d低頻分量延伸期預報的多年平均預報技巧對比結果顯示,降水50~70 d低頻分量延伸期預報技巧明顯優(yōu)于10~30 d低頻分量延伸期預報技巧。
(2)進一步分析50~70 d低頻分量進行的預測試驗,發(fā)現(xiàn)降水50~70 d低頻分量延伸期預報能較好地預測江西5月下旬的干旱少雨、6月上中旬的多雨過程,并且能夠預報6月2日左右降水低頻位相的正負轉(zhuǎn)換,能為江西延伸期強降水過程發(fā)生的時段預測提供預報信號。
基于觀測資料的時滯相關關系的滑動變化,由動態(tài)數(shù)據(jù)驅(qū)動構建的MLR預測模型,能較準確地預測10~30 d江西降水低頻變化過程;利用適當?shù)淖有蛄虚L度,對降水序列進行動態(tài)建模的方法可以將環(huán)流系統(tǒng)中復雜空間結構的變化及其與低頻降水之間的時滯聯(lián)系反饋到預報模型中,提高模型的預報精度。
參考文獻:
[1] 孫國武,李震坤,信飛,等.延伸期天氣過程預報的一種新方法——低頻天氣圖[J].大氣科學,2013,37(4):945-954.
[2] Feng G L,Sun S P,Zhao J H,et al.Analysis of stable components for extended-range (10~30 days)weather forecast:A case study of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process in early 2009 over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J].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13,56(9):1576-1587.
[3] 鄭志海,黃建平,封國林,等.延伸期可預報分量的預報方案和策略[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3,43(4):594-605.
[4] 陳官軍,魏鳳英.基于低頻振蕩特征的夏季江淮持續(xù)性降水延伸期預報方法[J].大氣科學,2012,36(3):633-644.
[5] 任宏利,丑紀范.統(tǒng)計-動力相結合的相似誤差訂正法[J].氣象學報,2005,63(6):988-993.
[6] 丑紀范,鄭志海,孫樹鵬.10~30d延伸期數(shù)值天氣預報的策略思考——直面混沌[J].氣象科學,2010,30(5):569-573.
[7] 支蓉,龔志強,王啟光,等.時間滯后對全球溫度場關聯(lián)性的影響[J].物理學報,2011,60(8):21-27.
[8] 封國林,孫樹鵬,趙俊虎,等.基于2009年初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持續(xù)陰雨過程的10-30天延伸期穩(wěn)定分量的提取及配置分析[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3,43:836-847.
[9] Tsonis A A,Swanson K L,Roebber P J.What do networks have to do with climate?[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06,87(5):585-595.
[10] 支蓉,封國林,龔志強,等.基于矩陣理論的全球氣溫的時空關聯(lián)性研究[J].氣象學報,2010,68(4):501-513.
[11] 龔志強,周磊,支蓉,等.1-30d尺度溫度關聯(lián)網(wǎng)動力學統(tǒng)計性質(zhì)研究[J].物理學報,2008,57(8):5351-5360.
[12] Tsonis A A,Swanson K L,Wang G.On the role of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s in climate [J].Journal of Climate,2008,21(12):2990-3001.
[13] 梁萍,丁一匯.基于季節(jié)內(nèi)振蕩的延伸預報試驗[J].大氣科學,2012,36(1):102-116.
[14] 楊秋明.10~30d延伸期天氣預報方法研究進展與展望[J].地球科學進展,2010,30(9):970-984.
[15] 譚桂容,王一舒.中高緯度與熱帶大氣的共同作用對江南4-6月低頻降水的影響 [J].氣象學報,2016,74(3):335-351.
[16] 楊秋明,宋娟,李熠,等.全球大氣季節(jié)內(nèi)振蕩對長江流域持續(xù)暴雨影響的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12,27(8):876-884.
[17] 孫國武,李震坤,信飛,等.用低頻天氣圖方法進行延伸期預報的探索[J].氣象科技進展,2013,3(1):6-10.
[18]劉煒,周順武,智海.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東南部降水30-60d低頻振蕩特征[J].氣象,2014,3(5):530-540.
[19] 信飛,孫國武,陳伯民.自回歸統(tǒng)計模型在延伸期預報中的應用[J].高原氣象,2008,27(B12):69-75.
[20] 楊秋明,李熠,宋娟,等.2002年夏季東亞地區(qū)環(huán)流20—30 d主振蕩型延伸期預報研究 [J].氣象學報,2012,70(5):1045-1054.
[21] 牛法寶,杞明輝,楊素雨,等.MJO不同活動中心位置對云南冬半年降水過程的影響 [J].氣象,2013,39(9):1145-1153.
[22] 張耀華,周兵,張耀存.2010年南方持續(xù)暴雨期大氣環(huán)流異常及其低頻特征研究[J].氣象,2012,38(11):1367-1377.
[23] 賈小龍,袁媛,任福民,等.熱帶大氣季節(jié)內(nèi)振蕩(MJO)實時監(jiān)測預測業(yè)務[J].氣象,2012,38(4):425-431.
[24] 韓世茹,王黎娟,于波.淮河流域夏季持續(xù)性降水與15~30天低頻振蕩的聯(lián)系及前期信號[J].氣象與環(huán)境科學,2015,38(4):22-32.
[25] 賈旭偉,李旭,張瑩,等.基于低頻振蕩的西北地區(qū)中西部延伸期降水預報研究[J]. 干旱氣象,2016,34(3):553-559.
[26] 楊秋明.2011年7月中旬長江下游地區(qū)強降水期間低頻環(huán)流延伸期預報試驗[J].科技導報,2011,29(32):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