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醉駕”型危險駕駛案件中鑒定標準的適用問題

2018-05-02 07:56韓仙花
智富時代 2018年2期

韓仙花

【摘 要】隨著危險駕駛罪的普遍適用,在司法實踐中對“醉駕”型危險駕駛案中何適用鑒定標準直接關系到對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如何使被告人得到公平公正的判決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通過司法實踐中對近幾年來辦理的危險駕駛案件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辦案程序上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每個司法機構適用的鑒定標準不統(tǒng)一,導致有些案件中證據不能構成完整的證據鏈條。筆者認為,應當僅采信適用GA/T 1073-2013標準、GA/T 842-2009標準出具的鑒定意見。

【關鍵詞】危險駕駛;鑒定標準;規(guī)范司法

我國“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立案標準是駕駛人員的血液中酒精含量值,血液酒精含量鑒定意見由此成為“醉駕”型危險駕駛案件最重要的定罪證據。然而,在司法實踐中辦理“醉駕”型危險駕駛的案件時,發(fā)現(xiàn)公安部門通過犯罪嫌疑人的血液進行酒精含量鑒定中,由于委托的司法鑒定機構不同,鑒定意見所適用的鑒定標準也不同,這些情況會直接影響鑒定意見證據的證明效力。從目前的司法實踐工作來看,要保證司法結果的公正性,關鍵在于司法鑒定時應正確適用法律所規(guī)定的鑒定標準。

一、各司法鑒定機構適用鑒定標準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狀

目前,各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意見中所適用的鑒定標準可以分為五個標準,公安部下發(fā)的GA/T 1073-2013標準、GA/T 105-1995標準、GA/T 842-2009標準,司法部下發(fā)的SF/Z JD0107001-2010標準、SF/Z JD0107001-2016標準。

(一)GA/T 842-2009標準。

GA/T 842-2009標準,即《血液酒精含量的檢驗方法》,2009年7月27日由公安部發(fā)布的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該標準規(guī)定了血液酒精含量的頂空氣相色譜檢驗方法,適用于道路交通執(zhí)法活動中對人員血液中酒精、正丙醇的定性和定力分析。

(二)GA/T 105-1995標準。

GA/T 105-1995標準,即《血、尿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異丙醇、正丁醇、異戊醇的定性分析入乙醇、甲醇、正丙醇的定量分析方法》。2013年5月6日,公安部發(fā)布《關于廢止440項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的公告》以“技術不可用”為由將GA/T 105標準予以廢止。

(三)GA/T 1073-2013標準。

GA/T 1073-2013標準,即《生物樣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異丙醇和正丁醇的頂空-氣相色譜檢驗法》,是2013年6月28日由公安部發(fā)布的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該標準雖未在國家標準中予以規(guī)定,但值得參考的是,浙江省公安廳《關于對駕駛人血液酒精含量檢測標準有關問題請示的批復》中闡明,GA/T 1073-2013標準和GA/T 842-2009標準一樣,為現(xiàn)行有效的國家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其規(guī)定的乙醇定性定量檢驗方法,適用于“醉駕”案件的酒精含量檢測。

(四)SF/Z JD0107001-2010標準和SF/Z JD0107001-2016標準。

SF/Z JD0107001-2010標準,即《血液中乙醇的測定 頂空氣相色譜法》,該標準屬于司法鑒定技術規(guī)范,是2010年4月7日由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提出的。2016年9月22日,司法部發(fā)布《司法部辦公廳關于頒布<親權鑒定技術規(guī)范>等8項司法鑒定技術規(guī)范(2016年修訂版)的通知》,將SF/Z JD0107001-2010標準予以修訂,舊版廢止,適用SF/Z JD0107001-2016標準。

二、存在的問題

司法鑒定中采用的鑒定標準會直接影響和決定鑒定意見的證明效力,不同的鑒定標準有不同的準確性和精確度等特征,因此,針對以上五個標準,應當采信哪個標準,是否可以全部采信,這些問題涉及到能否及時處理危險駕駛的案件,應需要研究解決。

三、規(guī)范危險駕駛案件處理的建議

辦理“醉酒型”危險駕駛案件存在的鑒定標準適用不合規(guī)范的問題,影響了案件的公正處理。筆者認為,在辦理“醉酒”型危險駕駛案件中,對血液中酒精含量的鑒定意見中可以采用的標準為GA/T 1073-2013、GA/T 842-2009二個標準,對于鑒定機構采用其他標準的鑒定意見,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不應采信該鑒定意見,應當建議偵查機關重新進行鑒定。

理由如下:

首先,根據2016年修訂的《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應當依下列順序遵守和采用該專業(yè)領域的技術標準,技術規(guī)范和技術方法:(一)國家標準;(二)行業(yè)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三)該專業(yè)領域多數專家認可的技術方法。根據該條規(guī)定,在司法鑒定中,鑒定人采用的技術標準、技術規(guī)范和技術方法時,有國家標準的,應當采用國家標準;不能采用其他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采用行業(yè)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在前二者均沒有規(guī)定的情況下,才采用該專業(yè)領域多數專家認可的技術方法。這一觀點,從2010年5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刑事案件中涉及人體損傷殘疾程度鑒定如何適用鑒定標準問題的請示的批復》([2010]刑他字第43號)中也可以解讀出來。即有國家標準的,適用國家標準,沒有國家標準的,由法院酌情確定統(tǒng)一適用的鑒定標準。

其次,從上述五個標準看,根據2011年1月14日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的《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GB19522-2010)標準中(以下簡稱《國家標準》)在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中,規(guī)定了公安部的GA/T 105-1995、GA/T 842-2009二個鑒定標準為國家鑒定標準中的技術標準。沒有把司法部下發(fā)的SF/Z JD0107001-2010標準規(guī)定為國家鑒定標準中的技術標準。因此,公安部的GA/T 105-1995、GA/T 842-2009二個技術標準系國家標準中的技術標準。司法部下發(fā)的SF/Z JD0107001-2010標準僅是部門標準,不屬于國家標準。因此,該標準在有國家標準的情況下,不能使用這一標準。況且該標準于2016年9月22日已經由司法部廢止(司辦通[2016]58號)。

第三,根據2016年9月22日司法部發(fā)布的《司法部辦公廳關于頒布<親權鑒定技術規(guī)范>等8項司法鑒定技術規(guī)范(2016年修訂版)的通知》,將SF/Z JD0107001-2010標準進行修訂,舊版廢止,適用新的SF/Z JD0107001-2016標準,而這一新的標準,仍沒有被國家標準所采納,仍然是部門標準。在有國家標準的情況下,不能采用部門標準,并且頒布該標準的是司法部辦公廳,并不是司法部,因此,該標準的效力較低,采用該標準的依據不足。

第四、根據2013年5月6日公安部發(fā)布的《關于廢止440項公共安全行業(yè)標準的公告》中第107項中以“技術不可用”為由將GA/T 105-1995標準予以廢止。因此,該標準也不能再作為鑒定的標準使用。

第五、GA/T 1073-2013標準是在公安部廢止GA/T 105-1995標準同時頒布的,二者均是對血、尿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異丙醇和正丁醇的檢驗方法,由于GA/T 105-1995標準中技術不可用被廢止,取而代之的是GA/T 1073-2013標準,因此,可以將GA/T 1073-2013標準視為GA/T 105-1995標準的最新版本。根據《國家標準》中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條款中規(guī)定,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通過查找文獻和請教法醫(yī)專家,GA/T 1073-2013、GA/T 842-2009二個標準的檢驗方法基本一致,均是采用了頂空氣相色譜檢驗方法。二者的區(qū)別在于GA/T 1073-2013標準是對生物樣品中血液、尿液中已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異丙醇和正丁醇的檢驗,GA/T 842-2009標準僅是對血液酒精含量的檢驗。前者的檢驗范圍大于后者的檢驗范圍而已,并且在檢驗血液酒精含量的精確度上GA/T 1073-2013標準比GA/T 842-2009標準更為精確。因此,GA/T 1073-2013標準可以在危險駕駛案件中,作為血液中酒精含量的鑒定檢驗標準使用。

四、結語

《刑法修正案(八)》增設危險駕駛罪,從2011年5月份開始實施以來,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起訴涉嫌危險駕駛罪案件己經成為普遍現(xiàn)象。雖然刑法規(guī)定危險駕駛罪的法定性是處拘役,并處罰金,在司法實踐當中屬于一般案件,但是在認定的犯罪事實及采納的證據方面不能予以忽視?!白眈{”型危險駕駛案件的司法鑒定中應依法嚴格要求適用鑒定標準,才能充分實現(xiàn)刑法罪刑法定原則的保障機能以及刑事程序法尊重和保障人權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黃曙,周非兒.刑事案件中鑒定意見的審查方式[J].人民檢察,2016(4).

[2]梁國武.刑事案件中鑒定意見的審查方式[J].人民檢察,2012(8).

[3]陳瑞華.實物證據的鑒真問題[J].法學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