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爽,李國柱
摘要:本文以吉林省公主嶺市為研究區(qū),基于農戶視角展開農村秸稈資源化利用研究,以調查問卷數據為研究基礎,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得出影響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的關鍵因子,分別是教育程度、秸稈禁燒污染環(huán)境認知、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認知、機械化作業(yè)水平和焚燒秸稈懲罰力度。
關鍵詞:農戶視角;秸稈;資源化利用;公主嶺
中圖分類號: S38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08.028
關于秸稈資源化利用中的農戶行為研究,國外學者Huang[1]通過構建一個經濟學分析模型,對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進行了系統的經濟學分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最優(yōu)模式。Rosentrater[2]等通過構建經濟模型,以成本收益理論為基礎,對玉米秸稈進行飼料化加工的不同方法做了經濟可行性的模擬分析和比較。Anders[3]在對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能源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構建了經濟學的供需模型,分析了生物質能源的市場競爭力、供應成本、需求函數、政策支持以及未來的發(fā)展前景。畢于運[4-5]通過多方數據對中國秸稈資源數量進行估算,并針對秸稈資源利用化提出相應對策。
1 數據與方法
由于本文涉及理論知識較多,因此,在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了解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現狀是解決研究問題的關鍵。之后設計調查問卷,逐步發(fā)放到公主嶺市下屬鄉(xiāng)(鎮(zhèn))并及時進行回收,研究區(qū)如圖1所示。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對農戶能否進行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的關鍵影響因子進行識別。
2結果分析
經過顯著性檢驗過程,本研究共確定了影響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的五個關鍵因子,分別是:教育程度、秸稈禁燒污染環(huán)境認知、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認知、機械化作業(yè)水平和焚燒秸稈懲罰力度,其中,秸稈焚燒懲罰力度顯著性結果為0.101,接近10%的顯著性檢驗水平,因此也將其納入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的關鍵因子之一,結果如表1所示。
模型結果顯示,教育程度與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呈正相關關系,且達到了10%的顯著性檢驗水平。在被調查的180戶農戶中,教育程度被分為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學及以上四個階段,以初、高中學歷為主,平均值為2.53。此結果表明,農戶是否會選擇秸稈資源化利用,與其所受教育程度息息相關,由于秸稈資源化利用涉及科學、高科技等新知識、新技術,只受過初級教育的農戶難于接受、學習和掌握。
秸稈焚燒污染環(huán)境認知和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認知與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呈正相關關系,且達到了10%的顯著性檢驗水平。在被調查的180戶農戶中,秸稈焚燒污染環(huán)境認知被分為不了解、有一些了解、比較了解或很了解三個等級,平均值為2.13,表明公主嶺市農戶普遍能夠意識到秸稈焚燒污染環(huán)境這一事實。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認知被分為不知道、知道一點和比較知道三個等級,平均值為1.83,表明公主嶺市農戶對于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并不十分了解,這不僅與其所受教育程度高低有關,更與農戶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和秸稈焚燒的處理方式息息相關。農戶能夠意識到秸稈焚燒污染環(huán)境對于培養(yǎng)農戶的環(huán)保意識、合理利用資源的意識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機械化作業(yè)水平與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呈正相關關系,且達到了5%的顯著性檢驗水平。在被調查的180戶農戶中,機械化作業(yè)水平被分為非常低、比較低、比較高三個等級,平均值為2.34,表明公主嶺市機械化作業(yè)水平一般,由于機械化作業(yè)節(jié)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因此機械化作業(yè)水平相對較高的區(qū)域農戶普遍愿意選擇秸稈資源化利用,而機械化作業(yè)水平較低的區(qū)域農戶對于秸稈資源化利用持否定態(tài)度。新興的秸稈資源化利用方式,例如秸稈氣化、秸稈發(fā)電、秸稈制乙醇、秸稈制飼料、食用菌基料等對機械化作業(y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秸稈資源化利用過程更趨復雜,因此,機械化作業(yè)水平的提高會加深農戶選擇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意識。
焚燒秸稈懲罰力度與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呈正相關關系,且達到了10%的顯著性檢驗水平。在被調查的180戶農戶中,焚燒秸稈懲罰力度被分為無人管理、說服教育、拘留、罰款2000元和罰款10000元三個等級,平均值為2.71,表明公主嶺市焚燒秸稈懲罰力度以說服教育和拘留為主,懲罰力度越嚴格,越能限制農戶秸稈焚燒的現象。
3結論
根據調查問卷以及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可以看出,教育程度、環(huán)保意識以及機械化作業(yè)水平、懲罰力度是制約公主嶺市農戶秸稈資源化利用行為的關鍵因子,因此在今后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工作中,要不斷提高農戶對于新技術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并輔以相關政策進行管理。
參考文獻
[1]Huang J,Rozelle S.Technological change:Rediscovering the engin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s rural econom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6,490(02):337-369.
[2]Rosentrater K A, Richard T L,Bern C J, et al. Economic simulation modeling of reprocessingalternatives for corn mesa byproducts [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3,(39):341-367.
[3]Anders L. Agriculture-based biomass energy supply-a survey of economic issues [J].Energy Policy,1997,25(06):573-582.
[4]畢于運,高春雨,王亞靜,等.中國秸稈資源數量估算[J]. 農業(yè)工程學報,2009,25(12):211-217.
[5]畢于運.秸稈資源評價與利用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0.
作者簡介:耿爽,在讀碩士生,研究方向:區(qū)域發(fā)展與生態(tài)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