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金石是當代中國畫壇實力派青年山水畫家,湖湘畫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以扎實的造型能力,穩(wěn)健的筆墨功夫,縝密的美術理論,誨人不倦的師長風范為人稱道。他在中國畫領域里馳聘多年,工筆、意筆、人物、山水、花鳥,都有所涉獵。這些年他幾上北京遍訪名師,像海綿一樣吸收各家所長。結合王金石生平經(jīng)歷及其畫作,淺析王金石是如何從事山水畫創(chuàng)作和其山水畫的特點。
關鍵詞:王金石;湘西地域特色;山水畫
一、背景
“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世觀畫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奧理冥造者,罕見其人”(《夢溪筆談》卷十七)。郭熙的《林泉高致》誕生于多年前的北宋時期,同時期的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中不經(jīng)也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隨著時代的進遷,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現(xiàn)代人與山水畫的代溝逐步加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畫家們深刻的認識到山水畫背后的中國哲學精神,從而重新審視現(xiàn)代人與中國山水畫之間的審美距離以及所產(chǎn)生的原因,進一步的思考現(xiàn)代山水畫家的歷史文化使命,這不僅是很重要而且迫切的時代問題,也會讓現(xiàn)代山水畫家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有所新的啟迪。
寫生、寫真。用筆墨的技法盡量來還原對自然形態(tài)的詮釋。通過時間的推進歷史會說明,寫實、寫真,畫家的藝術價值才能夠顯現(xiàn)出來。王金石出生在湘西,對湘西這塊土地的了解,對自然的事物有了自己的很多見解。然后通過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湘西作為他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主要核心,在這個過程中,他感悟到了到自己對湘西這方神秘水土的依戀。
二、王金石從藝歷程
王金石從師從藝30余年,是一位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一位山水畫家。
王金石,1954年生于湖南邵陽。中學正時“文革”期間,畢業(yè)后被安排到當?shù)氐奈迤吒尚.斨?。因常常為學校出一些黑板報,經(jīng)幾位老師推薦,被當時的湖南師范大學聶南溪教授看中,得以開始接觸繪畫。最早學習中國畫時,一直是以人物畫為主要學習方向,由于個人性格原因,加之不善言談,對人物的理解和體態(tài)神情都不能很好的把握。在1982年第二次到湖南師范大學學習時,改畫山水畫。受嶺南山水的湘派傳人曾曉滸先生的影響,向大自然學習,注重內涵,注重現(xiàn)實體驗,運用寫生的方式來表達對客觀自然的認識,用寫生的途徑來加大繪畫技法的訓練,用筆墨表現(xiàn)自然景物。20世紀90年代初,入中央美院研修,取方家眾長。畫風為之一變,成為了湖湘畫派新的代表。
三、湘西地域特色對王金石創(chuàng)作山水畫的影響
王金石在湘西生活了30余年,湘西的山水讓他的藝術得以滋養(yǎng)發(fā)展。他對湘西也有獨特的情感。他曾說過:“我之所以選擇改畫山水畫,也是因為我的心里永遠無法忘懷于割舍的湘西。每年我都會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再次去湘西感受自然。每一次回到湘西,感覺自己又活了……”
什么是湘西?這個問題突然這樣一問好像誰也不能說清楚。而王金石的筆墨觸發(fā)早已深入了這個神秘的大山之中,那里的一山一樹、一屋一路、一崗一水,抬眼之間,躍然紙上,看起來很是普通的畫法,卻早已沉醉在其中的曼妙景色之中,勾樹畫山,染云潑水,即使是這些也很難描繪出你心中所想的慰藉與寧靜,看畫之時,最緊要的不是你能夠看出作畫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是為了真是的描繪景色,而是那些畫作中獨特的筆墨與意境,虛實相生,一勾一勒一皴一染,卻能自由的表達。王金石的山水畫寫生作品,不僅僅是再現(xiàn)湘西奇山異水的自然景色,而是一幅幅人們心中所向往的桃源圣地。畫好湘西,一直以來都是是王金石心中的一個結,從他的出生到逐漸長大成人,他的心于這片土地緊緊的連在一起。他與故鄉(xiāng)相互熟悉,年少時的記憶和夢想也灑落在他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人情世故,這些都是無法忘記的,這也正是他對湘西如此看重的一個原因。每年的學校的教學寫生課程,他也是帶著學生在湘西度過,那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水,都在他的身后留下了美好的印記,加深了他對這片土地的情義,而自古以來畫家以情入畫,這個題目一定都是永恒的。
四、結語
王金石作為當代中國畫壇實力派青年山水畫家,湖湘畫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以扎實的造型能力,穩(wěn)健的筆墨功夫,縝密的美術理論,誨人不倦的師長風范為人稱道。他的山水畫作不僅僅是客觀的照搬景物,而是已經(jīng)將他對景物的主觀內心融入了作品。王金石認為:我所描繪的湘西山水是屬于我個人的記憶與深刻感受,既不是借用他人對畫面布局的樣式,也不是完全照搬景物中的畫面。而他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軌跡也正是湖湘畫派山水畫發(fā)展的歷史,也因此毫無疑問地使得王金石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湖湘畫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常常在學生面前反復提出畫家要牢牢把握時代特征,畫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繪畫作品,其獨到的繪畫形式讓其在山水畫家中脫穎而出,他的繪畫風格也因此成為了當代山水畫中一個標志性的代表。
不論王金石畫的是湘西亦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我感覺到王金石所有的山水畫作都是在表達他對山水畫的理解以及心中的那個理想境界,因為那就是他心中所描繪的桃花源。
參考文獻
[1]周功華.試談王金石山水畫[J].美術,2007(05):116-117.
[2]樊旭瑜.湘西地域文化特征對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J].中國包裝工業(yè),2014(24):165.
[3]邵大箴.中國畫家的信仰就是筆墨—王金石訪談錄[J].中國畫藝術年鑒,2005:203.
[4]葉夢.紫霧煙嵐畫桃源[J].中國畫藝術年鑒,2009:193.
圖片出處
圖片均來源于:https://image.baidu.com
作者簡介
李宇田(1992~),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2016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后參加湖南省第十八屆研究生支教團保送至本校;現(xiàn)為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7級研究生,主修山水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