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峰 張 軍
(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我國傳統(tǒng)竹制家具和木制家具都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時間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的智慧結晶,雖然傳統(tǒng)竹制家具在造型特征上與木制家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兩者在外觀形態(tài)、材色、肌理特征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尤其是造型上 “線”的運用更為明顯。
線是構成一切物體輪廓形狀的基本要素。在家具造型設計中構成家具造型形象的基本線條主要有框架線、連接線和裝飾線。作為造型中的線在形態(tài)上主要分為直線與曲線2大類,無論是竹家具還是木家具,所有的造型元素都是由直線、曲線或由兩者結合共同組成的。傳統(tǒng)竹家具和傳統(tǒng)硬木家具在材料、結構、造型、工藝、裝飾上雖然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差異也十分明顯,而且兩者在對于 “線”造型樣式上的構成也各有千秋。通過對竹木家具的框架線、連接線、裝飾線3個方面進行分析,對竹木家具在造型設計上 “線”的構造樣式分別進行歸納比較,分析兩者在 “線”的構成上存在的異同。
我國傳統(tǒng)竹家具在結構上采用的是框架結構,框架用材大多以圓竹為主,而圓竹的內(nèi)部是中空的,在力學穩(wěn)定性上要低于木材。傳統(tǒng)竹家具中作為支撐和框架結構的竹材大多數(shù)是以直線進行造型,這是由于竹材特有的內(nèi)部結構形成的,竹材的節(jié)間細胞都是嚴格的軸向排列的細胞,沒有木材中的橫向射線細胞,因此竹材的順紋抗壓能力要高于橫紋[1]。竹材的彎曲有熱彎曲、凹槽彎曲、三角槽彎曲等幾種方式,但無論是哪種方式,對竹材進行彎曲處理后,竹纖維的整體性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切斷或損壞,同時也會削弱其力學性能,對造型和使用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也是竹家具中作為支撐和框架結構中很少用到曲線的原因。直線是竹材的自然形態(tài),經(jīng)過加工的竹材截面所呈現(xiàn)出的粗細、方圓的形態(tài)特征為竹家具的造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為竹材具有良好的劈篾性,所以其直線造型在截面樣式上更加多元和豐富。直線造型既能增加竹家具的力學穩(wěn)定性又可以突出竹材的正直俊挺、素雅樸拙的美感。
在傳統(tǒng)竹家具的造型中,直線也是運用最多的樣式。以一張傳統(tǒng)的竹制方桌為例 (圖1),直線的構造樣式體現(xiàn)出了家具的簡潔感和構成感。竹桌的造型與木質方桌有相似之處,但其剛直雋秀的直線造型又有著木質方桌所沒有的獨特氣質。這張竹制方桌以粗細不一的竹材精心制作而成的。4根大徑圓竹作為方桌的4條桌腿,4根圓竹垂直而立,4條腿的邊緣都利用小徑圓竹以并接的方式形成劵口,以加固腿部的支撐。這種并接的線條無形中通過直線的有機排列,形成了特殊的線性美感。方桌的直棖是利用一根圓竹開凹槽彎曲圍合而成,桌面和直棖由幾根直立的圓竹形成矮老連接而成,在矮老間利用小徑毛竹橫向直線連接形成直線與豎線的穿插,即加固了桌面又形成了一定的裝飾效果。在方桌的整體造型中,線的巧妙組合使得方桌呈現(xiàn)出一種剛直、勁挺的造型特征。通過線在體量上的變化使得整體造型更加和諧。
圖1 直線構造樣式的竹制方桌
我國傳統(tǒng)硬木家具以明清家具為主,而明清硬木家具的基本結構大多為框架結構。由于木材的可塑性比竹材更加靈活,所以硬木家具在框架的線的造型上也更加富于變化,有曲有直,曲直相間[2]。傳統(tǒng)硬木家具的框架線造型樣式主要還是以直線為主,例如桌類家具、幾類家具、柜類家具等。直線表示靜態(tài),具有剛勁有力、單純、簡樸之感。直線又分為長直線和短直線。長直線縱向限定空間或橫向分隔空間,能帶來心理上的穩(wěn)定感,形成靜態(tài)的特性。曲線的框架造型一般出現(xiàn)在羅漢床、炕桌、凳類家具的腿部造型上,但最能在框架上體現(xiàn)硬木家具曲線造型的家具應該非圈椅莫屬。圈椅,尤其是明式圈椅應該說是硬木家具中曲線造型的典范,“圈椅”是一種由扶手和靠背組成的彎曲形狀的扶手椅,其框架線主要是椅子上半部的曲線形成,結構緊松得當、相互穿插,椅子下半部的框架線則主要是直線造型,也就是所謂的 “天圓地方”。從整體上看來,椅圈的弧形與椅面下部所有的方形又形成了另外一種對比,整體造型曲中有直、曲直相間,直線和曲線的使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體現(xiàn)出了明式家具獨特的節(jié)奏美和空間美[3]。
由于竹材的內(nèi)部是中空的,因此竹家具無法像硬木家具那樣大量的使用榫卯連接。傳統(tǒng)竹家具的結構連接方式一般分為榫接、包接、并接和纏接等。這些連接竹家具主體框架的連接線也稱之為竹棖。竹棖的作用是在竹家具中承重較大的部位用一定的結構來提高其穩(wěn)定性和支撐強度,竹棖分為直線造型和曲線造型2種。直線造型多采用一整根竹材直接連接或者采用多根竹材并接的方式。由于竹材中空不利于榫卯,因此在竹棖的連接上還經(jīng)常使用包接和纏接的方式。在使用包接時會出現(xiàn) “箍”所產(chǎn)生的圓角造型,這樣既可以加強結構的強度又可以緩沖直角所帶來的呆板的視覺感。竹棖也有很多彎曲的造型,竹棖彎曲大多為熱彎曲,在一些小的連接線上也使用凹槽彎曲和三角槽彎曲,但是竹棖的彎曲造型在竹家具上并不普遍,僅在一些架、椅類竹家具上有所應用。曲線連接線的使用既豐富了竹家具的結構和造型,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裝飾和美化的作用。
圖2為體現(xiàn)竹家具中連接線造型特點的一把竹椅。這是一把 “官帽椅”,其造型特征來源于硬木家具。4根立柱作腿,兩后腿向上形成90°的開槽方折彎曲形成椅子的后背立柱和搭腦,利用竹材的并接方式形成椅子的橫棖,椅子的兩扶手也是采用方折彎曲的形式與前腿合為一體,另兩個竹彎曲部件一個用作椅面框架,一個用作棖。在4條直棖之外,兩邊還各加一條直棖,不僅可以使椅子更加穩(wěn)固,也增加了線條間穿插并接的美感。椅子上部的結構非常巧妙,在靠背和椅背框架線之間利用小徑竹材作為連接線形成劵口,雖然都是直線造型但是在券口的上部做了倒角的處理,并未給人以呆板的感覺。扶手和椅面分別由兩根聯(lián)幫棍進行連接,這種平行直線的處理不僅給人以對稱的美感還使家具更加穩(wěn)固。
圖2 體現(xiàn)竹家具連接線造型特點的竹椅
傳統(tǒng)硬木家具的連接線造型手法比較豐富,以明式家具中的 “棖”為例,棖是傳統(tǒng)硬木家具連接線的一種,棖的種類很多,如霸王棖、羅鍋棖、直棖、橫棖、欄桿、步步高趕棖等,每一種棖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特點。明式家具中棖的線條運用非常獨到,整體造型以直線運用為主,方正的直線可以突出簡單明確的造型結構,再通過局部的曲線形態(tài)的輔助以增加家具形體自身的形態(tài)對比,曲直相間,整體中求變化。這樣家具造型中的曲線形態(tài)部分不會顯得突兀和夸張,而是非常自然靈活的變動,使局部既有豐富的變化又不失整體性。
在明式家具棖的線條造型上,曲線形態(tài)是根據(jù)家具整體的比例與尺度而定的,例如霸王棖和羅鍋棖追求的是局部與整體相協(xié)調(diào)。曲線雖然在視覺上給人以柔美、流暢之感,但是在家具造型中過多的使用曲線會給人的感覺是嬌柔、繁復、不穩(wěn)定的感覺。因此,在明式家具造型上連接主體框架的線主要以堅實有力的直線形態(tài)為主,將曲線應用到裝飾的構件中,如牙子 (牙條和牙頭)、券口、圈口、擋板、矮老、卡子花等,追求一種 “少而精”的境界,形態(tài)簡潔,對比協(xié)調(diào),且工藝獨到,不做繁雜無用之功。這使得明式家具在線的造型上整體穩(wěn)當、強勁有力,同時又不失古典雅致之風[4]。
1)曲線裝飾。傳統(tǒng)竹家具的竹材以圓竹為主,而其自然的柔韌性又給了竹材以柔美之感。通過彎曲加工所得到的裝飾部件在竹家具上的應用更體現(xiàn)了竹家具造型中的曲線元素之美,使傳統(tǒng)竹家具表現(xiàn)出動態(tài)、流暢、活潑、輕快,給人以親切、優(yōu)雅之感[5-6]。竹材經(jīng)彎曲加工可得到多種彎曲形態(tài),如圖3所示,在清代的竹制六角半圓裝飾線中,靠背和扶手兩處大量使用了彎曲的裝飾線所構成的圓形紋飾,竹材彎曲的弧度自然、流暢,同時保持了竹材特有的色澤和紋理,在經(jīng)過開槽彎曲處理后,又利用纏接、嵌插、榫接等傳統(tǒng)接合方式,構成了竹椅的主要裝飾條。其裝飾的曲線形式可以是幾何曲線,也可以是自由曲線。幾何曲線的造型方式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給人以高雅、雋秀的美感;自由曲線的造型方式給人以婉轉、流暢的輕松之意,不僅打破了幾何造型所帶來的拘謹和呆板,還增加了裝飾線條的動感。曲線裝飾線的應用拓展了竹材的特性,并將傳統(tǒng)曲線元素融入整體造型中,精致而細膩的裝飾曲線使竹家具更具有人情味和傳統(tǒng)的古典韻味。
圖3 直線裝飾風格的清代竹椅
2)直線裝飾。傳統(tǒng)竹家具可以通過不同的接合方式實現(xiàn)直線造型方式所表現(xiàn)出來的美感。如圖4所示,連接方式有:棒狀對接、 “丁”字接、 “十”字接、“L”字接、并接、嵌接、纏接等。小徑圓竹通過直線的相互穿插所形成的幾何狀紋飾是一種靜態(tài)美,給人以剛直、單純、簡樸的感覺。如上面圖3所示,竹椅的六條腿中間圈口和券口的牙子所構成的裝飾線采用的都是直線造型;同時不同粗細原竹的對比使用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特征。大徑級的裝飾線給人以強健與力量感,不僅具有裝飾意味而且還可以加強結構的力學穩(wěn)定性,但也會在視覺上顯得鈍重和粗獷;小徑級的裝飾線則表現(xiàn)輕快、秀麗、規(guī)整而簡約,具有輕巧的體量美。
圖4 竹家具中的直線連接形式
由于硬木家具主要使用榫卯接合,所以其裝飾構件的造型也十分靈活和多樣。以明清家具為例,明式家具的裝飾構件是家具結構的組成部分,不僅在結構上使家具更加牢固,在細節(jié)處也起到了點綴和美化的作用。這些點綴裝飾的線條在曲直、寬窄、粗細中所構成的變化,產(chǎn)生了截然不同的形態(tài)差異,如牙子 (牙條和牙頭)、券口、圈口、擋板、矮老、卡子花等都屬于裝飾構件。以牙子為例,明式家具中牙子的形式豐富多樣,也分為直線和曲線造型。但是和竹家具不同的是,木家具的裝飾線更加復雜和靈動,有的線條雖為幾何形狀,但不是單純的直線或曲線而是一種抽象或具象的線形,與明式家具的線腿融會貫通,表現(xiàn)出家具的神韻和風貌;有的則施作精美的花紋雕刻,這些隱匿的線條生動流暢,使家具的裝飾線條更加豐富和優(yōu)美。明式家具中的裝飾線還包括一些富有象征意義的自然形象的裝飾紋樣,如回形紋、祥云紋、卷草紋等。這些裝飾紋樣所呈現(xiàn)的線條樣式比幾何線形富于變化,使家具的裝飾栩栩如生,增強了明式家具的藝術深度和人文底蘊。這些裝飾線只在局部做精致小巧的處理,和整體的直線框架形成鮮明的對比。另外,明式家具的裝飾線條雋秀綺麗、疏密得當、簡潔明快,通過線條的穿插銜接,兼顧了整體與局部之美。裝飾線條時而華麗時而簡約,通過交叉變換,達到了虛實相間、靈動活現(xiàn)、雅俗共賞的視覺效果[7-8]。
通過以上對竹木家具 “線”的造型樣式的比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傳統(tǒng)竹家具由于材料和接合方式和力學穩(wěn)定性上等原因,在框架和連接結構上很少使用曲線造型,大多都是以直線為主,僅有少量幾種類型的家具在局部采用曲線和直線相結合的造型樣式,如圈椅、搖椅。而傳統(tǒng)硬木家具的框架和連接結構采用的是榫卯連接,在力學穩(wěn)定性上要優(yōu)于傳統(tǒng)竹家具。因此,傳統(tǒng)硬木家具在曲線的使用上更加豐富,種類也明顯多于傳統(tǒng)竹家具。
2)傳統(tǒng)竹家具在裝飾線條上大多使用造型變化簡潔、對稱的幾何形,直線和曲線并用,有很強的形式美感;木材相比竹材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在傳統(tǒng)硬木家具的裝飾線條上形式豐富多樣,有幾何、抽象、具象多種形式,線條變化靈動豐富,具有一定的古典韻味。
[1] 賀瑞林,周梓云,張仲鳳.圓竹家具結構創(chuàng)新設計[J].林產(chǎn)工業(yè),2016,43(4):52-54.
[2] 楊子倩,吳智慧.從節(jié)點設計看木構家具與建筑[J].林產(chǎn)工業(yè),2016,43(4):45-48.
[3] 馮怡.四川傳統(tǒng)竹家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
[4] 沈法,張福昌.民間竹器物的形式特征及本原思想研究[J].竹子研究匯刊,2005,24(4):1-8.
[5] 林峰,孫巍巍,宋魁彥.我國傳統(tǒng)竹家具的"線"藝術研究[J].世界竹藤通訊,2017,15(2):15-19.
[6] 黃彬,劉文金,郝景新,等.楠竹竹片基材彎曲構件冷壓膠合工藝研究[J].林產(chǎn)工業(yè),2016,43(4):49-51.
[7] 胡瑩.竹木家具設計的比較研究[D].江蘇無錫:江南大學,2008.
[8] 袁進東,鄧文鑫,張瑤.小郁竹藝工藝及造型原則研究[J].林產(chǎn)工業(yè),2016,43(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