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閱讀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各種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對于學生世界觀形成,道德品質、意志品格的培養(yǎng)都有著很大的作用。因此,加強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獲得知識的有效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具體談談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與做法。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們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引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新教材《影子》一課,它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揭示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我在教學中結合了生活實際讓學生讀讀有趣的語句,體驗語言文字的幽默與俏皮,說一說影子的特點,在燈光和陽光下,看看自己的影子,使學生感同身受,產生對兒歌的興趣,主動去閱讀兒歌,體驗兒歌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的角色之中。
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說,“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是語文教學“懸著”的“明晰目標”。“凡是好態(tài)度和好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一輩子受用不盡?!?/p>
小學生應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有1、每天閱讀;2、讀書動筆;3、帶工具書閱讀,4、勤問。培養(yǎng)好習慣,光提要求和講解無濟于事,還要多督促,勤檢查。養(yǎng)成了這些好習慣,什么都“好像出于本能”,語文就不需要教了??梢哉f,培養(yǎng)語文習慣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自覺能力的過程;各種語文學習習慣一經養(yǎng)成,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就實現(xiàn)了。
三、運用不同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1、訓練學生掌握各種基本的閱讀方法。
閱讀有范讀、領讀、講讀、朗讀、默讀、背誦等。范讀是給學生閱讀做示范,激發(fā)學生的摹仿興趣。如我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一課老舍的《草原》,在大家朗讀課文的句子時,不同的學生朗讀的語氣也是不一樣的,于是采用范讀,我讀好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喜歡讀了,就會讀了。另外,背誦是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法,背誦有助于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讀寫能力和發(fā)展記憶力。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文章的長短可以采用整體背誦(如詩歌、短文)和分步背誦(長的課文),調動學生背書的積極性。
課后,教師還可以開展背誦、詩歌朗誦會、讀報等比賽,看哪個學生的課外知識最豐富、了解得最多,并對了解最多的學生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
通過教給閱讀方法,運用閱讀比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強化了學生良好的范文背誦習慣,鍛煉了他們的記憶力,并逐步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2、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
在閱讀中,指導學生變換方法閱讀,并從閱讀中不僅養(yǎng)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還要培養(yǎng)學生一邊讀一邊動筆圈、點、畫、記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形成認真讀書的習慣,做到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求解,逐漸養(yǎng)成初讀—細讀—深讀—熟讀的好習慣。讓他們在閱讀中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作者的思路、寫作方法和課文中心,借鑒寫作技巧,還可以指導學生速讀—回讀—精讀—背誦。如文章較長,可采用先“速讀”,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據(jù)課后的作業(yè)或老師的提問進行“回讀”,反復閱讀疑難部分,從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寫得精彩的段落,讓學生仔細閱讀,反復地“精讀”,并從中讀出味道,讀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誦”。
四、培養(yǎng)學生合理的文學想象力
選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構思立意、運筆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內容,形成語言文字的空白。教學時,在這些地方引導學生瞻前顧后,補充情節(jié)或空項,則能促進閱讀,增強語言訓練的力度。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以學生閱讀為前提,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边@句話強調的是學生在獨立學習過程中,對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感知,對課文的內容、層次、感情、語言特點、重點詞句、精彩片段,進行符號批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有疑而注,有得而寫,使思想得到啟迪,靈魂得到凈化,個性得到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