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仙紅,翟一凡,陳 浩,李麗莉,張秀霞,張安盛
(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100)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方面要求也隨之提升,特別是蔬菜類,既要求蔬菜外觀質量好,又要求有機無農藥殘留。因此,在種植蔬菜過程中,管理技術要求非常高,病蟲害的發(fā)生是影響蔬菜外觀和質量的罪魁禍首,防蟲技術是否過關直接對蔬菜質量和產量產生一定影響。近年來,全球貿易和氣候變暖加速了煙粉虱和薊馬的擴散和傳播,現已成為世界性重要的蔬菜害蟲,主要為害茄科、葫蘆科、十字花科、豆科蔬菜,通過直接取食、產卵或傳播病毒進行為害,且因傳毒為害造成的損失遠超過直接為害。為害嚴重時可使茄科蔬菜減產20%~50%,豆科蔬菜減產20%~35%,葫蘆科蔬菜減產5%~40%。為了更好地了解和防控煙粉虱、薊馬害蟲,筆者分別對山東不同地區(qū)不同蔬菜品種的發(fā)生分布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并提出煙粉虱、薊馬害蟲的綜合治理方法,旨在找出控制煙粉虱、薊馬害蟲的有效途徑。
煙粉虱、薊馬在山東省發(fā)生、分布情況系統調查。
2015~2017年連續(xù)3年,春季4月份進行調查。
在山東省蔬菜主產區(qū),17地(市)每地選擇4種蔬菜,茄子、番茄、菜椒、西葫蘆,每種作物選取2~3個大棚。
晴天對溫室大棚茄子、辣椒、番茄內,對煙粉虱、薊馬進行調查,每棚隨機選取20株植株,每株選取5個葉片,記錄煙粉虱的數量,并計蟲株率。
對17地(市)的設施蔬菜的煙粉虱、薊馬數量調查,并計算蟲株率和發(fā)生分布率。
結果表明:山東省1 7地(市)的37個調查地點中,煙粉虱發(fā)生分布率最高的地點為濰坊,99.33%,最低的是威海,91.37%;煙粉虱蟲株率最高的是濰坊,92.33%,最低的是淄博,83.47%;煙粉虱平均單葉蟲量最高的是濟南,6.28頭,最低的是青島,4.31頭。薊馬發(fā)生分布率最高的地點為濟南,88.14%,最低的是威海,75.58%;薊馬蟲株率最高的是濰坊,75.4%,最低的是東營,61.45%;薊馬平均單葉蟲量最高的是菏澤,4.66頭,最低的是青島,2.16頭。
從調查結果得知,山東省17地(市)的37個調查地點中,煙粉虱地點發(fā)生分布率96.29%,有蟲株率87.52%,平均單葉蟲量5.29頭;薊馬地點發(fā)生分布率81.16%,有蟲株率69.07%,平均單葉蟲量3.33頭。
為了減輕煙粉虱、薊馬對設施蔬菜生產帶來的損失,可采取綜合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煙粉虱、薊馬的為害。防治方法如下。
蔬菜定植前,清除植株殘體,減少下茬蔬菜病毒和傳毒介體煙粉虱、薊馬侵染源;培育健苗,在設施入口、通風口處設置60目的防蟲網,阻止外界傳毒介體煙粉虱和薊馬進入;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合理設置蔬菜種植密度,增強植株通風透光性;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做到控氮、穩(wěn)磷、增鉀,改善土壤結構,以促進植株正常生長,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在設施蔬菜傳毒介體煙粉虱、薊馬發(fā)生初期,按數量比釋放天敵;懸掛藍板誘殺薊馬成蟲,懸掛黃板誘殺煙粉虱;加大傳毒介體煙粉虱、薊馬的防治,通過灌根噴霧等農藥交替使用,同時設施中一旦發(fā)現病株,可選用抗病毒農藥,控制施藥劑量(或濃度)、施藥次數和安全間隔期。
山東省17地市設施蔬菜煙粉虱、薊馬的發(fā)生分布情況調查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