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舟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重點實驗室,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fā)生7.0級地震。本次地震位于山區(qū),地質災害嚴重。九寨溝是國家五星級景區(qū),日游客量很大。截至8月13日20時,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傷、6人失聯(lián)、73 671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其中倒塌76間),并給景區(qū)部分景點帶來了永久性破壞。震后開展了震害調查和烈度評定工作,對本次地震的部分震害特點加以總結。歷次大地震后專家學者們都十分關注震害調查分析工作。清華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結構專家組[1]等(2008)匯總了在四川地震主要災區(qū)所調查的建筑震害資料,深入分析了震害狀況、建筑震害特點,總結了結構抗震概念設計、結構抗震設計和工程質量管理等方面的經(jīng)驗和教訓。對汶川8.0地震極震區(qū)的震害調查資料進行分析[2],岷縣漳縣6.6級地震震害特征等總結[3]都對該地區(qū)抗震設防工作水平的提高有益。另外,大地震后中國地震局的各科研機構都會及時發(fā)布相關的地震應急科技產(chǎn)品,為應急救援、損失評估等提供參考。地震應急科技產(chǎn)品眾多,如尼泊爾8.1級地震后地震應急產(chǎn)品迅速發(fā)布[4],而此次九寨溝7.0級地震同樣有震源機制解、震動圖、烈度圖等,這些對地震應急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相比地震應急科技產(chǎn)品,震害防御工作更重視細致調查后深入地對地震震害分布、特點總結、統(tǒng)計分析,以指導未來工作。本文匯集了震害調查的第一手資料,震后經(jīng)驗總結將有利于減少抗震不利因素,提高區(qū)域整體抗震能力和促進防震減災事業(yè)的發(fā)展。九寨溝7.0級地震中自建房屋、附屬結構及構件的建設、民族風格建筑特點,以及烈度評定中存在的問題等都應予以重視。
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及新建的建筑抗震性能好,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汶川地震后,新建的建筑都采取了抗震性能好的結構形式,增加了抗震構造措施,整體抗震性能大幅提高,倒塌的房屋相對較少,就大大減輕了人員傷亡的比例。但從本次地震的震害調查中仍發(fā)現(xiàn)存在的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
抗震性能好的結構地震中震害較輕,主體結構完好,但作為附屬構件的破壞也會造成一定的經(jīng)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如九寨溝甲蕃假日酒店的大堂的填充墻體,空間大而空曠,長大的填充墻體中間缺少構造措施[5],震時容易倒塌,如圖1所示;天堂酒店桁架的屋頂構件掉落,附屬構件的倒塌,造成了一定的人員傷亡,如圖2所示。在統(tǒng)計的因建筑破壞而死亡的6人中[6],均是因附屬構件破壞或墻體倒塌所致。
木結構房屋抗震性能相對較好。地震中震害較輕,主體結構完好,但維護墻體缺少與結構主體木梁柱的拉結措施,震時很容易沿木梁柱處開裂,甚至外閃、倒塌。震害程度判定及當?shù)卣{查點烈度判定時,常因維護墻體的破壞而高估了災情。
圖2 天堂酒店桁架的屋頂構件震害
隨著當?shù)芈糜魏徒?jīng)濟的發(fā)展,新建的自建房屋也在增多。但居民多是保留已有舊房屋,自建房屋與原老房屋相連或在上面加層。震時,由于結構剛度變化、房屋之間的剛性連接差等原因,造成局部的破壞。另外,房屋間碰撞、突屋面結構震害等也都是這類房屋常見的震害現(xiàn)象。
圖3 松潘縣城木結構房屋
圖4 寺廟震害
藏式寺廟和羌族的碉樓是當?shù)亟ㄖL格,即使新建的框架結構也會保留此類風格。但震時,由于缺少抗震的結構措施,這些附屬結構大量開裂、倒塌。圖4為一座藏式寺廟,底層外部墻體多處開裂,局部倒塌。圖5為藏謎大劇院,其仿寺廟的裝飾墻體在本次地震中大量破壞。圖6是九寨溝甲蕃假日酒店的建構筑物,可以發(fā)現(xiàn)石砌的裝飾墻體的破壞。這些風格的裝飾普遍被當?shù)夭捎?,尤其是旅游景點的建筑。由于缺少必要的抗震構造措施,主體雖沒破壞,但這類裝飾體量大、分布廣,其破壞倒塌對生命財產(chǎn)安全是一個重大的威脅。
圖5 藏謎大劇院的震害
圖6 九寨溝甲蕃假日酒店
災區(qū)位于山區(qū),滾石、滑坡等地震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jīng)濟損失在本次地震中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同時,山區(qū)地形導致與外界聯(lián)通道路有限,多處地震地質災害就會造成災區(qū)長時間的交通阻斷,堵塞了進入災區(qū)的救援通道,為震后救援及其他應急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如圖7所示)。由于地形的限制,建筑房屋多依山而建,易受到滾石和滑坡的威脅。對災區(qū)內的滾石、滑坡隱患應及時排查和排險。圖8是位于松潘縣城的居民點,多處邊坡已經(jīng)開裂,如不及時處理,滑坡將威脅旁邊的民居。
圖7 災區(qū)地形圖與滑坡造成道路阻斷
圖8 民居旁的邊坡開裂失穩(wěn)
松潘古城墻始建于明朝,當時所用的青磚長50 cm、厚12 cm,每塊磚重達30 kg,所用的灰漿由糯米、石灰加桐油熬成,因此城墻異常堅固。松潘古城位于高烈度區(qū),大地震頻發(fā),相關部門應開展相應的調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已有破壞加以修復,同時還需考慮適宜的加固措施。汶川地震時,古城墻就有一定程度的破壞,上次維修還沒有完工,這次又進一步遭到破壞。主要震害是城墻開裂,已有裂縫擴展,也有新的裂縫。很多裂縫是至下而上的貫穿裂縫,大的裂縫寬度達4厘米(如圖9所示)。另一現(xiàn)象是城門的震損,城門半月門頂石掉落,城門洞口邊緣石磚掉落,以及城門內部拱形頂部磚石的掉落(如圖10所示)。古建筑本身就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其修復的成本、工藝以及時間都遠遠超過一般的現(xiàn)代建筑,甚至有些失傳的工藝技法已不能再現(xiàn)。經(jīng)過幾百年來,材料自然老化和自然災害的作用,結構性能已大幅下降,需及時開展針對性的修復和加固。
圖9 古城墻體裂縫
圖10 城門內部拱形頂部磚石的掉落
圖11 諾日朗瀑布震前震后對比
九寨溝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07年評為中國首批5A級景區(qū)。本次地震中,諾日朗瀑布、火花海等主要景點受損嚴重,如圖11、12所示[7-8]。在自然景觀的保護方面,是很難防范地震作用所造成的破壞,而且還需要考慮保持景點的自然狀態(tài),有些人工防護工程本身就會破壞景點的價值。在舊的景觀的破壞同時,也產(chǎn)生了新的景觀,這也反應了自然景點固有演變的規(guī)律。
圖12 火花海震前震后對比
災區(qū)的地形地貌給烈度評定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如烈度圖13中松潘縣至九寨溝縣的虛線之間很難找到居民點,缺少烈度判定的震害依據(jù),無法直接界定烈度之間的分界線,需要綜合考慮其他方向的評定結果。在建筑物少的調查點,應盡可能調查全部建筑,綜合給出調查點的烈度評估結果[9]。在近于甲蕃假日酒店的一個林場,建筑分布在道路的兩旁。林場對面的幾座老舊房屋為磚木房屋和不設防的磚混房屋,承重墻體嚴重開裂外閃,木屋架塌落。而道路另一側為設防的建筑,其中磚混房屋基本完好,出現(xiàn)框架房屋填充墻在梁柱處開裂(如圖14所示)。對照中國地震烈度表中對A、B、C三類房屋的在不同烈度下的指標描述,應綜合給出烈度評定結果[10-11]。
圖13 發(fā)布的地震烈度圖
圖14 林場調查點震害
經(jīng)上述分析,對本次地震中應予以重視的問題總結如下:(1) 建筑的抗震性能較好。經(jīng)歷汶川地震后,新建房屋結構形式及抗震設防情況較好,老舊的房屋多以木結構為主,總體上抗震性能大幅度提高,但還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2)自建房屋應予以規(guī)范和管理。由于城鄉(xiāng)的自建房屋量大,居民缺乏抗震意識和房屋建設的專業(yè)知識,自建房屋一直存在著抗震的眾多不利因素。如房屋加層、新舊建筑連接、突屋面結構等,震時相應的震害現(xiàn)象就會大量產(chǎn)生。地方管理部門應采取多種方式對自建房屋的建設予以規(guī)范管理,給與必要的規(guī)劃建設建議,甚至政策的獎勵引導,提高這部分房屋的抗震性能,減少地震損失。(3)注意規(guī)范附屬結構及構件的建設。在地震高危險區(qū),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結構形式,提高設防等級是必要的,但同時也要注意附屬結構及構件的建設。這次地震中這類震害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不容忽視,不合理的設計施工會增加這部分損失。(4)提高民族風格建筑的抗震性能。建筑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也能很好的反應和宣傳旅游城市的特點。但在高烈度區(qū),應防范其震時造成的損失。原有的民族風格形式,材料多為石砌筑,傾斜或缺少拉結的墻體很容易在地震作用下破壞倒塌。應在選取輕質材料時增加必要的拉結加固措施等方面,在保持原有民族建筑風格特點的同時,改進其抗震性能。(5)研究烈度評定中存在的問題。由于山區(qū)的特點,有些地方很難找到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調查點,給烈度判定造成一定的困難,應綜合考慮其他評價指標,甚至結合周邊方向的震害情況給出。在結構抗震性能好且集中的區(qū)域,應研究如何綜合考慮主體震害及附屬構件的破壞,判定調查點烈度。(6)注意地震地質災害。山區(qū)地形導致與外界聯(lián)通道路有限,多處地震地質災害就會造成災區(qū)長時間的交通阻斷,堵塞了進入災區(qū)的救援通道,為震后救援及其他應急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同時地震地質災害也是景點破壞的主要原因。(7)加強古建筑的維修保護工作。古建筑具有無法估計的歷史、文化價值,其修復的成本、工藝以及時間都遠遠超過一般的現(xiàn)代建筑,甚至有些失傳的工藝技法已不能再現(xiàn)。經(jīng)過幾百年來,材料自然老化和自然災害的作用,結構性能已大幅下降,所以需及時開展針對性的修復和加固。
[1] 清華大學專家組等,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建筑結構學報,2008, 29(4): 1-9.
[2] 李建亮等,汶川8.0級特大地震極震區(qū)不同結構形式建筑物震害簡析,四川地震,2009(1): 1-4.
[3] 王蘭民等,岷縣漳縣6.6級地震震害特征及其啟示,地震工程學報,2013, 35(3): 401-420.
[4] 亢川川等,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Ms8.1地震應急科技產(chǎn)品,國際地震動態(tài),2015,437(5):1-4.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S] //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北京:中國標準出版,2010.
[6] 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現(xiàn)場工作隊. 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災害直接損失評估報告[R].2017年8月.
[7] 九寨溝地震前后對[EB/OL].http://tech.sina.com.cn/roll/2017-08-19/doc-ifykcirz3066321. shtml 2017年08月19日.
[8] 景點不同程度受損[EB/OL]. http://www.sohu.com/a/163499164_355490,2017-08-09.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8208.3—2011 地震現(xiàn)場工作第三部分:調查規(guī)范[S] //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 24335-2009 建(構)筑物地震破壞等級劃分 [S] //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7742—2016中國地震烈度表(修訂)[S] //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