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夏提·阿不力米提 巴哈古力·買買提 張仕明 地力扎提·多力坤
(1.新疆輪臺縣氣象局,新疆輪臺 841600;2.新疆巴州氣象臺,新疆庫爾勒 841000;3.新疆庫爾勒市氣象局,新疆庫爾勒 841000)
農(nóng)業(yè)氣候資源是指一個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的潛在能力。農(nóng)業(yè)氣候資源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而對一定地區(qū)來說又具有其相對穩(wěn)定性和有限性,在時間上具有季節(jié)性和年際變異性。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特別是全球氣候的變化,日益成為世界各國廣泛關(guān)注的問題[1]。氣候變暖已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部分地區(qū)氣候變暖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是利大于弊[2]。自20世紀(jì)50年代以來,我國平均氣溫已升高0.68 ℃,黃河以北地區(qū)平均升高0.80~1.20 ℃,黃河以南地區(qū)平均下降0.20~0.80 ℃,南澇北旱現(xiàn)象加劇[3]。施雅風(fēng)等[4]研究指出我國西北氣候從20世紀(jì)的暖干型向暖濕型轉(zhuǎn)型。何清等[5]研究指出40 a來新疆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降水量增加明顯。新疆輪臺縣位于天山南麓,在沙漠邊界,主要以農(nóng)業(yè)為主,其中日照時間、無霜期、氣溫、降水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較大。因此,在全球增暖的大背景下,研究輪臺縣農(nóng)業(yè)氣候資源(主要是光照、熱量、降水資源)的變化情況,農(nóng)業(yè)氣候是否也存在突變現(xiàn)象,對搞好當(dāng)?shù)剞r(nóng)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推進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發(fā)展可謂是意義重大。
選用1961-2016年輪臺縣氣象站日照時間、無霜期、積溫、氣溫和降水資料,利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進行輪臺縣農(nóng)業(yè)氣候資源的研究。利用線性氣候傾向率、線性趨勢和相關(guān)系數(shù)的顯著性檢驗方法、Mann-Kendall檢驗方法,參考魏鳳英[6]的相關(guān)研究,對近56 a輪臺縣的光照、熱量、降水等主要農(nóng)業(yè)氣候資源要素變化特征進行分析,闡述氣候變暖對輪臺縣農(nóng)業(yè)氣候資源的影響,為合理利用農(nóng)業(yè)氣候資源,提高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及作物的品質(zhì)提供參考依據(jù)。
2.1 光照資源變化特征
2.1.1 日照時間年月分布及趨勢變化 日照時間是衡量一個地區(qū)光能資源的主要技術(shù)指標(biāo),1961-2016年日照時間年平均值為2 692.0 h,最多為3 073.0 h(2009年),最少為2 382.0 h(2000年)。從各月日照時間分布來看(見圖1),7月最多(277.0 h),12月最少(162.0 h),5-10月占全年日照時間的58%,是輪臺縣光照資源最豐富的時段,光能資源方面非常豐富,有利于農(nóng)作物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從趨勢變化來看(見圖2),年日照時間呈明顯減少的線性趨勢(信度0.02),平均每10 a減少35.7 h,日照時間的減少與降水和沙塵等天氣有密切關(guān)系。
圖1 輪臺縣月平均日照時間變化曲線
圖2 1961-2016年輪臺縣日照時間趨勢變化曲線
2.2.1 無霜期變化特征 霜凍是指農(nóng)作物生長期間出現(xiàn)最低氣溫小于或等于0 ℃,包括春季終霜凍和秋季初霜凍,春季終霜凍是農(nóng)業(yè)主要氣象災(zāi)害之一。無霜期是評價熱量資源的重要指標(biāo),是一年內(nèi)終霜凍日至初霜凍日之間的持續(xù)日數(shù)。無霜期用來表示一個地區(qū)喜溫作物可以生長的時間,表示該地區(qū)熱量資源的豐富程度。1961-2016年,輪臺縣無霜凍期平均為213.0 d,最長無霜期為240.0 d(2013年),最短無霜期為186.0 d(1968年),最長和最短無霜期相差了54.0 d。輪臺縣無霜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見圖3),每10 a增加5.5 d,通過0.001的信度檢驗。
圖3 1961-2016年輪臺縣無霜期變化趨勢
2.2.2 積溫變化特征 農(nóng)業(yè)上把日平均氣溫5日滑動平均穩(wěn)定通過0 ℃的時期作為適宜農(nóng)耕期,該時段的活動積溫是農(nóng)作物可利用的熱量資源;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0 ℃的時期是越冬作物生長活躍期和喜溫作物播種期與生長活動期,初、終日則決定了喜溫作物開始播種的日期,并影響到作物成熟和品質(zhì)[7]。0、10 ℃活動積溫代表當(dāng)?shù)氐臒崃抠Y源狀況,是農(nóng)業(yè)氣候熱量的分析和區(qū)劃、農(nóng)作物種植規(guī)劃和引進或推廣地區(qū)溫度條件等的常用指標(biāo)[8]。
輪臺縣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0 ℃的平均初日為2月20日,平均終日11月20日;10 ℃的初日平均為3月24日,終日平均為10月17日。0、10 ℃的活動積溫平均分別為4 638、4 203 ℃·d,兩者線性增加趨勢明顯(見圖4),平均每10 a分別增加114、110 ℃·d,線性趨勢均通過0.001的顯著性水平。2006-20160年,0、10 ℃的平均活動積溫分別為4 919、4 529 ℃·d,比1961-2016年偏高281、325 ℃·d。
圖4 1961-2016年輪臺縣積溫變化趨勢
2.2.3 年平均氣溫變化特征 1961-2016年,輪臺縣平均氣溫為11.20 ℃,最高值為13.80 ℃(2007和2009年),最低值為9.70 ℃(1975年)。近56 a來,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平均每10 a增加0.37 ℃(見圖5),線性增溫趨勢達到了0.001的信度水平。
2.2.4 最熱月氣溫變化特征 輪臺縣7月為最熱月,近56 a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5.60 ℃,最高為28.80 ℃(2015年),最低為22.70 ℃(1972年)。近56 a來,7月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見圖6),平均每10 a增加0.50 ℃,線性增溫趨勢達到了0.001的信度水平。
圖5 1961-2016年輪臺縣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
圖6 1961-2016年輪臺縣最熱月平均變化趨勢
2.2.5 年最高氣溫變化特征 近56 a,輪臺縣最高氣溫年平均值為38.60 ℃,最高值為41.40 ℃(2000年),最低值為36.80 ℃(1985年)。近56 a來,最高氣溫達40.00 ℃以上的年份有9年,其中2000年以后出現(xiàn)5次,說明年最高氣溫有上升趨勢(見圖7),平均每10 a增加0.20 ℃,線性增溫趨勢達到了0.05的信度水平。
圖7 1961-2016年輪臺縣最高氣溫變化趨勢
2.2.6 年最低氣溫變化特征 近45 a,輪臺縣最低氣溫年平均值為-18.60 ℃,最底值為-25.60 ℃(2012年),最高值為-13.20 ℃(2009年)。近45 a來,最低氣溫-20.00 ℃以下的年份有11年,其中2005年以后出現(xiàn)5次,20世紀(jì)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最低氣溫在平均值以上,其他年代偏低幅度較明顯,雖然線性回歸趨勢變化率平均每10 a增加0.50 ℃,線性增溫趨勢沒通過0.1的信度水平,說明年最低氣溫變化趨勢不穩(wěn)定(見圖8)。
圖8 1961-2016年輪臺縣最低氣溫變化趨勢
2.3 降水資源的變化 輪臺縣屬中溫帶干旱區(qū),土地含鹽堿度較高,自然降水稀少,區(qū)域農(nóng)業(yè)屬于灌溉農(nóng)業(yè)。降水不僅影響熱量條件,尤其是春季作物播種、出苗期的降水容易引起作物堿害,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造成不利影響。1961-2016年,輪臺縣年平均降水量只有64.7 mm,年最大降水量為126.2 mm(1981年),年最小降水量為16.7 mm(1967年)。對1961-2016年的降水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年降水量有明顯的上升趨勢,通過了0.02的信度檢驗,降水量每10 a增加5.9 mm。
從季節(jié)變化來看,春季平均降水量為13.5 mm,占全年降水的21%,最小的年份為0.1 mm(1968年),最多的年份達到44.9 mm(2005年),50%以上的年份春季降水量在10.0 mm以上,對作物苗期生長較為有利;夏季平均降水量為36.1 mm,占全年降水的56%,最少的年份只有3.4 mm(2010年),最多的年份達到93.8 mm(1987年);秋季降水量相比春季較少,秋季平均降水量為10.9 mm,占全年降水的16%,最多的年份達到42.5 mm(1981年),最少年份無降水,降水天氣較少有利于作物成熟收獲;冬季平均降水量為5.4 mm,占全年降水的8%,最多的年份達到20.1 mm(1977年)由于冬季降雪較少,積雪不穩(wěn)定,對種植冬小麥越冬不利,因此輪臺縣主要種植春小麥。
2.4 突變檢驗 利用M-K突變檢驗法對1961-2016年輪臺縣日照時間、無霜期、積溫、年平均氣溫、最熱月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和年降水量進行突變檢測。結(jié)果顯示,日照時間突變較明顯的年份為1992年(信度0.05),1994-2007年超過了0.001的信度檢驗(ua=2.56,uf>3,uf>ua)(見圖9)。
圖9 1961-2016年輪臺縣日照時間突變分析曲線
無霜期突變開始的時間為20世紀(jì)90年代中后期,突變點為2000年(信度0.05),2003年以后無霜期明顯增加,增加趨勢超過了0.001信度的顯著性水平(ua=2.56,uf>3,uf>ua)(見圖10)。
圖10 1961-2016年輪臺縣無霜期突變分析曲線
0 ℃活動積溫在1994年開始發(fā)生增多突變(見圖11a),突變較明顯的日期為1998年;10 ℃活動積溫在1999年開始發(fā)生增多突變,突變較明顯的日期2000年(見圖11b)。0、10 ℃活動積溫增多的趨勢超過了0.001信度的顯著性水平(u0.001=2.56,uf>3,uf>ua)。進入21世紀(jì)以來,0、10 ℃活動積溫的增加有利于農(nóng)作物的生長,為干物質(zhì)積累、產(chǎn)量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熱量資源。
圖11 1961-2016年輪臺縣0、10 ℃積溫突變分析曲線
年平均氣溫在20世紀(jì)90年代初期有一次增溫突變過程(見圖12),突變點為1991年(信度0.05),20世紀(jì)90年代中期到2016增暖趨勢大大超過了信度0.05臨界線(ua=1.96,uf>ua),甚至信度0.001(ua=2.56,uf>ua)。這表明輪臺縣年平均氣溫升溫趨勢比較明顯。
圖12 1961-2016年輪臺縣年平均氣溫突變分析曲線
7月平均氣溫在20世紀(jì)90年代后期有一次增溫突變過程(見圖13),突變點為1997年(信度0.05),20世紀(jì)90年代后期到2016增暖趨勢大大超過了信度0.05臨界線(ua=1.96,uf>ua),甚至信度0.001(ua=2.56,uf>ua),表明輪臺7月年平均氣溫升溫趨勢比較明顯。
圖13 1961-2016年輪臺縣最熱月平均氣溫突變分析曲線
最高氣溫有多次突變過程(見圖14),突變點為1973年(信度0.05)和1994年(信度0.05),20世紀(jì)90年代中后期到2016增暖趨勢接近信度0.05臨界線(ua=1.96,uf略大于ua),表明輪臺最高氣溫有升溫趨勢。
最低氣溫在20世紀(jì)80年代初期有一次最低氣溫突變過程(見圖15),突變點為1987年(信度0.05),1999-2011年最低氣溫偏高趨勢超過了信度0.05臨界線(ua=1.96,uf> ua),甚至信度 0.001(ua=2.56,uf> ua),表明這些年輪臺縣最低氣溫偏高趨勢比較明顯。2012-2016年,最低氣溫偏高趨勢沒有超過信度0.05臨界線(ua=1.96,ua>uf),說明這些年最低氣溫呈偏低趨勢。
圖14 1961-2016年輪臺縣最高氣溫突變分析曲線
圖15 1961-2016年輪臺縣最低氣溫突變分析曲線
歷年降水量在20世紀(jì)70年代中期有一個突變開始年(見圖16),突變點為1994年,20世紀(jì)80年代開始突變最明顯,有增多趨勢。
圖16 1961-2016年輪臺縣年降水量突變分析曲線
(1)年平均日照時間呈明顯減少的線性趨勢,平均每10 a減少35.7 h,日照時間的減少與降水和沙塵等天氣有密切關(guān)系,還需進一步研究。
(2)輪臺縣無霜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每10 a增加5.5 d,無霜期突變開始的時間為20世紀(jì)90年代中后期,突變點為2000年,2003年以后無霜期明顯增加,使農(nóng)作物生長季延長,對提高作物產(chǎn)量和作物種植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提供了有利的氣候條件。
(3)0、10 ℃的活動積溫線性增加趨勢明顯,平均每10 a分別增加114、110 ℃·d,2006-2016年比1961-2016年偏高281、325 ℃·d。利用M-K突變檢驗,0 ℃活動積溫在1994年開始發(fā)生了增多突變,突變較明顯的日期1998年;10 ℃活動積溫在1999年開始發(fā)生了增多突變,突變較明顯的日期2000年。活動積溫的增加,有利于喜溫作物生長。
(4)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平均每10 a增加0.37 ℃,檢測結(jié)果顯示,輪臺縣年平均氣溫在20世紀(jì)90年代初期有一次增溫突變過程,突變點為1991年。20世紀(jì)90年代中期到2016增暖趨勢比較明顯。最熱月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平均每10 a增加0.50 ℃,90年代后期到2016增溫趨勢比較明顯。年最高氣溫有上升趨勢,平均每10 a增加0.20 ℃,90年代中后期到2016增暖趨勢,但增溫幅度不大。最低氣溫20世紀(jì)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在平均值以上,其他年代偏低幅度較明顯,雖然線性回歸趨勢變化率平均每10 a增加0.50 ℃,線性增溫趨勢沒有通過0.1的信度水平,說明年最低氣溫變化趨勢不穩(wěn)定。
(5)輪臺縣自然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只有64.7 mm,年最大降水量為126.2 mm(1981年),年最小降水量為16.7 mm(1967年)。對1961-2016年的降水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年降水量有明顯的上升趨勢,降水量每10 a增加5.9 mm。從季節(jié)變化來看,春季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1%,對作物苗期生長較為有利;夏季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減少棉花等農(nóng)作物病蟲害發(fā)生的同時對農(nóng)作物補充水分;秋季降水量相比春季較少,有利于作物成熟收獲;冬季降雪較少,積雪不穩(wěn)定,對種植冬小麥越冬不利,因此輪臺縣主要種植春小麥和棉花。
[1]查小春.全球氣候暖干化對秦嶺南北河流徑流泥沙的影響研究[J].干旱區(qū)研究,2002(3):62-66.
[2]周小珊,陳力強,李輯,等.全球氣候變暖條件下沈陽若干氣候特征的變化[J].高原氣象,2005(5):823-828.
[3]李明志,衰嘉祖,李建軍.中國氣候變化現(xiàn)狀及前景分析[J].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報),2003(2):116-121.
[4]施雅風(fēng).濃水平,李棟梁,等.中國西北氣候由暖干向暖濕轉(zhuǎn)型的特征和趨勢探討[J].冰川凍土,2002(2):219-226.
[5]何清,楊青,李紅軍.新疆40年來氣溫、降水和沙塵天氣變化[J].冰川凍土,2003(4):423-427.
[6]魏鳳英.現(xiàn)代氣候統(tǒng)計診斷預(yù)測技術(shù)[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6.
[7]王建源,薛德強,鄒樹峰,等.氣候變暖對山東省農(nóng)業(yè)的影響[J].資源科學(xué),2006(1):163-168.
[8]何平,賀明慧,韓穎,等.20世紀(jì)60~90年代遼東地區(qū)氣候年代際變化特征分析[J].氣象與環(huán)境學(xué)報,2006(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