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瀚予
【摘要】壁畫制作工藝的研究是壁畫保護(hù)修復(fù)和壁畫制作的基礎(chǔ)。為了能更好地保護(hù)修復(fù)壁畫,本文對古代壁畫制作工藝進(jìn)行了實驗演示與探索,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古代壁畫制作的工藝流程。通過了解制作壁畫的操作過程,掌握如何對壁畫進(jìn)行揭取,并提出了對壁畫進(jìn)行加固保護(hù)的措施。
【關(guān)鍵詞】壁畫制作;壁畫接取;壁畫保護(hù)
一、實驗部分
(一)壁畫的制作
壁畫中的支撐體一般采用巖體、木板、磚等材質(zhì)。實驗中將兩塊磚用灰泥加固,先將磚塊浸泡在水中數(shù)小時,使其用三七土黏結(jié)在一起(石灰:黏土=3:7稱為三七土),并找平,石灰和土必須過篩。土的粒徑不得大于15毫米;灰粒不得大于5毫米。須攪拌均勻,并控制最佳含水量作為灰土的含水標(biāo)準(zhǔn)。支撐體之上即地仗層,地仗層的制作分為粗泥、細(xì)泥和白灰三層。粗泥層起與支撐體緊密結(jié)合并找平的作用,粗泥對水涂在磚表面使其表面較為平整,摻和含較粗纖維(棉花、麥草、麻筋等)的植物絲,約0.5~1cm;細(xì)泥層是平整的黏土質(zhì),細(xì)泥加一點白灰或不加,對水加麻刀涂在粗泥表面抹平,約0.1~0.5cm,光滑致密;白灰層則用水加白乳膠比例約為7:3,再加適量白灰制作而成,抹平表面,用鏟子刮去表面水分,約0.5cm。
地仗層之上是底色層。壁畫制作過程中為襯托壁畫主體色彩在地仗層表面所涂的材料,常用白堊土或者熟石灰。最上面一層為顏料層。用各色顏料繪制而成的壁畫畫面層,用礦物顏料(人工合成,含膠)對已選好的題材在白灰層上作畫。在作畫過程中,熬膠部分較為重要。因為熬膠的過程與施膠的多少決定了壁畫顏料層的保存時間與實驗的成敗。本實驗中所用的膠是骨膠,將200ml自來水盛裝入500ml的燒杯中,把燒杯放在加熱套中進(jìn)行加熱,待水溫達(dá)到70℃左右時加入骨膠,用磁力加熱攪拌電熱套進(jìn)行加熱至沸騰,在加熱的過程中用玻璃棒不斷的攪拌,使骨膠充分溶解。骨膠溶液的濃度要適宜,骨膠的加入量要通過實驗自行控制。一點點往熱水中加入骨膠,和顏料混合均勻后用毛筆蘸取少量在白紙上繪畫,來回抹動毛筆,筆尖不與紙面滑動或者無滯筆感,繪畫時筆感流暢,骨膠溶液的濃度即可。通過反復(fù)實驗,骨膠溶液中,水200ml,骨膠9.71g的配比最合適。膠熬好后,用配好的膠與礦物顏料粉末混合均勻,配制顏料。稠稀適中,即成繪畫所用的顏料。
(二)壁畫揭取與加固
壁畫在揭取前,為了防止由于外力的影響而表面裂開,要對壁畫表面提前加固。對表面加固的材料要求防水性能好,要絕對無損于壁畫顏色,老化期較長。多使用聚醋酸乙烯乳液,聚乙烯醇縮丁醛或聚甲基丙烯酸丁醋等高分子材料。此次實驗先采用毛筆蘸取2%的B-72聚丙烯樹脂丙酮溶液對壁畫表面裂隙涂抹兩到三次,對裂隙比較嚴(yán)重的用2%AC-33粘上紙條進(jìn)行加固處理,再做涂布處理。先在壁畫表面涂一層桃膠,然后將紗布放在壁畫表面。拉緊四個角,在紗布表面涂抹桃膠使其完全浸透紗布,用毛筆刮去壁畫與紗布間的氣泡,使其完全粘在壁畫表面。
壁畫揭取時先用小鏟子鏟去壁畫側(cè)面多余的白灰層,露出地仗層的粗泥層和細(xì)泥層,用小鏟子從粗泥層和細(xì)泥層鏟開揭取壁畫。揭取后為了防止壁畫斷層開裂,要對壁畫進(jìn)行加固處理。壁畫背面處理:用小刀刮去壁畫背面多余的泥層,露出白灰層。用白乳膠和水比例約為3:7加上適量白灰,再加入少許棉花絲,使其黏稠度適當(dāng),涂抹于壁畫背面,約0.5~1.0cm。待其干燥后,用環(huán)氧樹脂和聚氨酯比例約為1:1溶于適量丙酮調(diào)勻,涂抹于壁畫背面,將玻璃纖維布黏附于壁畫背面,使玻璃纖維布完全被環(huán)氧樹脂滲透。有裂隙處用2%AC-33粘上紙條進(jìn)行加固處理。壁畫正面處理:用濕毛巾附于壁畫表面紗布上約半個小時,使桃膠軟化,然后取下紗布。配制酒精和水比例約1:1的溶液,用棉簽蘸取溶液擦去表面多余桃膠,并擦去裂隙處的紙條。表面裂縫用針管滴注加固,再用棉簽蘸去余膠。
二、討論與總結(jié)
第一,制作細(xì)泥層,由于麻刀可能加的不夠或者麻刀攪拌不夠均勻,使得還未作畫時,壁畫表面就出現(xiàn)了較為嚴(yán)重的裂縫,于是用2%B-72(丙酮)在裂縫處涂抹多次并用2%AC-33將紙條粘在裂縫處,使其表面得到了較為良好的加固。
第二,用桃膠將紗布粘在壁畫表面,第一次由于桃膠沒有完全滲透紗布,使紗布脫落,于是進(jìn)行了兩次粘接。
第三,揭取壁畫后,由于第一次配制用于壁畫背面的石膏不夠,進(jìn)行了兩次配制,但是第二次配制水分較多,同時遇上多雨天氣,空氣較潮濕,造成石膏層不能很快干燥。用手提壁畫時,使壁畫的一個角斷裂,于是立即用AC-33原液涂抹于斷裂處2~3次。
第四,由于天氣潮濕,對壁畫正面進(jìn)行最后的紗布揭取時,發(fā)現(xiàn)表面還未干。去掉紗布,大量桃膠留于壁畫表面,于是用毛筆蘸取酒精對水溶液擦去表面多余桃膠。
第五,對表面新出現(xiàn)的裂縫與類似于龜裂的地方以及左下角的斷裂處用2%AC-33進(jìn)行了涂抹加固。
總體來說,此次壁畫的制作與揭取較為成功,揭取后的壁畫表面雖有裂縫,但處理后表面較為堅固,沒有出現(xiàn)顏料層脫落現(xiàn)象。傳統(tǒng)的泥底壁畫在當(dāng)今時代利用率比較低,泥底壁畫確實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對它的保存問題和礦物顏色的替代品等問題,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補充和解決古法中未能解決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