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遠
修復版的《英雄本色》前不久上映了,空氣中都是懷舊的味道:風衣、牙簽、鈔票點煙……無論當年是城市孩子還是小鎮(zhèn)青年,都曾被《英雄本色》中展現的男人之間的情義深深打動,電影里,他們歷經磨難,卻從不放棄對兄弟情義的追求。
重溫這部電影,突然想起歷史上的一個^物來,他被后人有意抹黑,形象長存誤解,但真實的他,于亂世之中恪守情義,在朝三暮四的年代,做一心一意的兄弟,近乎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作“男人的友誼”。
他叫周瑜,字公瑾。
安徽壽縣,一個英俊少年下馬,叩響了門環(huán)。大門打開,又_位英俊少年出現。
這是周瑜與孫策的第一次見面,時在公元190年,兩人都是15歲,周瑜比孫策小一個月。正是現在初三升高一的年齡,但15歲的孫策,已經是一個名氣頗響的社會活動家了。當時他的父親孫堅正率兵與黃巾軍作戰(zhàn),把家眷安置在壽縣,孫策小小年紀,就開始在壽縣四處結交名士,名氣越來越大。周瑜是舒縣人,慕名前來拜訪。今天從舒縣到壽縣,高速公路開車也得兩個多小時,可見周瑜的心很誠。
壽縣離戰(zhàn)場比較近,周瑜就勸孫策帶母親弟弟移居舒縣,孫策同意了,于是搬家南下到舒縣,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兩個好朋友,就這么住一起了。但朝夕相處的時間并不長,翌年,孫堅戰(zhàn)死的消息傳來。
孫策堪稱東漢末年的杰青,作為孫策父親的孫堅,也是一代杰出人物,能力與品格,均為世人稱道,他當時是討伐董卓聯盟的主力,把董卓打得團團轉,董卓手下的超級戰(zhàn)將呂布,也敗在孫堅馬下。遺憾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競起,誰也不服誰,誰都想吃掉誰,軍閥之間的主流,是投靠與出賣、利用與拋棄,一身正氣的孫堅,注定是悲壯收場。他在一場戰(zhàn)斗中遭劉表部將埋伏,中暗箭而死,他的部下,被大軍閥袁術吞并了。這一年,孫策17歲。
他把家從舒縣搬到揚州,然后去找袁術索要父親的舊部,但軍閥個個擁兵自重,怎肯割肉?袁術忽悠孫策自己先去募兵。當時各地都為大大小小的軍閥所割據,今天與這個結盟,明天遇那個襲擊,經歷很大一番波折,孫策組建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去見袁術,后者這才將孫堅舊部數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還給孫策統(tǒng)領。
名義上,孫策歸袁術統(tǒng)管,袁術也很欣賞他,但袁術此人反復無常,言而無信,孫策對他越來越失望,想自立門戶,請求渡過長江去招募兵馬。袁術知道他走了肯定不會再回來,但小算盤一打.孫策要去的地方,全是些狠角色在盤踞著,他去了也沒什么作為,于是同意了。這樣,孫策開始了自己輝煌的創(chuàng)業(yè)史。
他的部隊作戰(zhàn)勇猛,而且紀律嚴明,老百姓都很歡迎,關鍵的是,他的總角之好周瑜也帶兵過來支持他了,史載,策大喜日:“吾得卿,諧也?!睂O軍四處征戰(zhàn),兩人配合默契,公元199年,孫策周瑜攻破皖城,所獲甚豐,其中有兩個美麗的女俘虜一一喬公的女兒大喬與小喬,皆國色天姿,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孫策還對周瑜說:“喬公之女,雖經戰(zhàn)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做女婿,也足可慶幸了?!?/p>
果然是好朋友。
二
但是納大喬四個月后,孫策就讓她做了寡婦。
孫策特別自信,他戰(zhàn)斗力爆棚,好勇斗狠,有“小霸王”之稱,喜歡單騎打獵,不帶衛(wèi)士,別人勸他,他不聽。公元200年,他到丹徒山中打獵,騎一匹快馬,把扈從騎兵甩在后面,此時3個刺客出現了,要為被孫策殺死的主人報仇。孫策先開弓射死一個刺客,旋即面頰中箭,這時護衛(wèi)趕上來,殺死另外兩個刺客。但孫策中箭后,痛得厲害,知道自己命在旦夕,臨終前命孫權接替其位,當夜去世,年僅26歲——跟父親一樣的悲劇命運,都死于暗箭。
周瑜沒有見到孫策最后一面。他從外地帶兵回來奔喪,悲慟欲絕,祭奠完畢孫策,接下來拜見孫權,他的舉動讓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對孫權用了君臣之禮。
周瑜對孫策都未行過君臣之禮,他倆關系,更類似于一起創(chuàng)業(yè)打天下的兄弟,用孫策的話來說,“公瑾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敝荑ぴ诒娔款ヮブ?,視孫權為君,自己退而為臣(《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zhí)臣節(jié)),非常明確地釋放了這樣的信號:我把對孫策的忠誠,已經全部轉移給孫權了。
還有什么比“忠誠”更能鞏固男人之間的友誼?尤其在東漢末年這個視“忠誠”為棄履的年代,想想“三姓家奴”呂布,想想“寧可我負天下人”的曹操,想想誘降叛軍卻當眾虐殺的董卓,就知道人心不古、世道不堪。周瑜有影響力號召力也有足夠實力,但在一個誰都想當老大的年代,他選擇了忠誠。
孫權母親也很感動,她曾對孫權說:“公瑾比你哥哥只小一個月,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p>
周瑜精通音律,《三國志》上說,他即使酒后也能聽出彈奏者的差錯,馬上扭頭去看是誰出錯了。據說當年歌伎為了讓周瑜多看自己,故意彈錯。因此,他不僅僅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音樂家,當然,還是美男子。但更重要的,他首先是一個忠誠靠譜的人。孫策不在了,友誼仍在。
靠譜比能力重要,忠誠比聰明重要。但周瑜這個人,既忠誠靠譜,又聰明能干,對于他的朋友來說,這是多么珍貴;對于他的敵人來說,又是多么可怕!
男人的友誼,需要漫長時間的檢驗,也需要突發(fā)事件的考驗,許多酒肉朋友,熱熱鬧鬧,信誓旦旦,一到關鍵時刻,就露出了本來面目。
周瑜與孫策,是小弟對兄長的友誼,言聽計從,誓死追隨,雖然他只比他小一個月;周瑜對孫權,則是兄長對小弟的友誼,挺身而出,直言敢諫,雖然他對他執(zhí)君臣之禮。
公元202年,孫權掌權第三年,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打敗袁紹,取得關鍵勝利,儼然老大,給孫權寫了一封信,命令他:把你兒子送到我這里來當人質!完全是霸王條款。
孫權很苦惱:送吧,從此受制于人。不送吧,曹操會起疑心,哪惹得起他這個大魔頭?于是召部下商議,大家眾說紛紜,不能決斷。說錯了話,或者誤導了主公,都是麻煩事,另外,反正送的不是我的兒子……
怎么辦?孫權不再開冗長而沒有結果的座談會了,他去見母親,就帶著周瑜一個人。周瑜給這對母子分析:
“當年楚君剛被封到荊山的邊上時,地方不夠百里。他的后輩賢能,擴張土地,開拓疆域,子孫相傳,延續(xù)九百多年?,F在將軍您繼承父兄的余威舊業(yè),統(tǒng)御六郡,兵精糧足,戰(zhàn)士們士氣旺盛,老百姓人心安定,有這么好的實力,為什么要送質于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我們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時,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過就是一方侯印、十幾個仆人、幾輛車、幾匹馬罷了,哪能跟我們自己創(chuàng)建功業(yè)、稱孤道寡相提并論呢?為今之計,最好是不送人質,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義,拯救天下,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圖謀生亂玩火必自焚,將軍您只要靜待天命即可,為何要送質于人呢?”
這番話,說到孫權母子的心坎里,孫權決定:不屈服于曹操,不送人質。他從此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
關鍵時刻,朋友能夠“擔當”,就能幫助彼此,掌握自己的命運。
曹操沒有得到人質,自然惱火,6年后,占荊州,水陸20萬大軍鋪天蓋地而來。是降是戰(zhàn)是逃?東吳群臣仍然莫衷一是,還是周瑜,分析形勢,讓孫權堅定聯合劉備、拼死一戰(zhàn)的決心,他甚至拔劍砍掉桌角,讓主張投降的大臣閉嘴。
于是有了赤壁之戰(zhàn),從此天下三分。跟《三國演義》不同的是,周瑜才是赤壁之戰(zhàn)的主角。許多年后,蘇軾歌頌“周郎赤壁”:“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問,檣櫓灰飛煙滅……”
不是逞口舌之快,也不是光說不練。既能清晰判斷,又能知行合一。這才是真正的“擔當”。
四
在《三國演義》里,周瑜是個有些才干但心胸狹窄、性格暴躁、嫉妒心超強的江東大都督,整天想算計政治、軍事才能遠超過自己的諸葛亮,卻總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最后被諸葛亮連氣三回,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于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但這并非真實的周瑜。在并非演義的正史中,周瑜文武雙全,更為人稱道的,是他的人品。他不是一個小氣不能容人的人物,他與諸葛亮,談不上莫逆之交,但彼此惺隉相惜。孫權麾下,有個叫程普的老將,倚老賣老,不把周瑜放在眼里,一次又一次當眾羞辱他,但周瑜始終都是寬厚相待,從不計較,以德服人,程普后來真服了,對周瑜親熱得不得了,史載:程普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p>
與一個人交往,如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一一做人如此,是何等境界!這樣的人,又怎么可能被另一個人活活氣死?
在民間故事中,始終津津樂道周瑜與諸葛亮的斗智,甚至還有這樣的演義:周瑜詐死,諸葛亮前來吊唁,扶棺假哭時,順手塞泥堵死了棺材上的氣孔,活活憋死了里面的周瑜。這完全是后人陰狠的想象了,正史記載,從赤壁之戰(zhàn)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在零陵一帶活動,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周瑜死時,諸葛亮也未來得及送喪吊唁。
吊詭的是,周瑜也是死于箭傷,他與曹仁大戰(zhàn)時,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但為了鼓舞士氣,仍然奮身而起,激勵將士殺敵,擊敗曹仁。公元210年,周瑜在準備出征的路上舊傷發(fā)作,最終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陽),時年36歲。孫權聽聞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么呢?”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若干年后孫權稱帝,對公卿說:“如果沒有公瑾,我是當不上皇帝的?!?/p>
周瑜是個有著鮮明漢代風骨的男子:崇文尚武,質樸純粹,雅量高致,渾身洋溢著氣節(jié)之美、慷慨之氣、忠義之氣,堪稱中國古代男人楷模。梁朝偉在《赤壁》中扮演過周瑜,但其實應該由飾演過孔子的周潤發(fā)在其盛年時來出演周瑜,歷史記載,周瑜不僅帥,而且個子高大。這么一個完美男人,卻很遺憾地在后世蜀魏正統(tǒng)之爭中被抹黑了,后人帝蜀寇魏、尊劉貶曹,貶孫與貶曹是同時進行的,曹操固然成了白臉奸臣,作為孫權集團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難逃打壓,尤其是出于塑造諸葛亮英明神勇、高尚睿智形象之需要,周瑜被推到諸葛亮的對立面,便成了一個才智碌碌、妒賢嫉能的平庸之輩。
其實,歷史之大,完全可以容下周瑜、諸葛亮兩位皎皎如玉的好男人,只是后人心思狹隘了而已?!秳⒗^興讀史》一書中感慨地說: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計他會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三國演義》?”但周瑜真會如此長嘆嗎?以他的胸襟氣度,不會如此,雖然英年早逝,但他對自己的一生,應該是滿意的。
有人說,女人的友誼建立在隱私的共享上,那么,男人的友誼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上。周瑜與孫策、孫權兄弟的友誼,基于亂世保境安民的理想,猶如一場波瀾壯闊的創(chuàng)業(yè)史,歷經劫難,卻始終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所謂大丈夫,所謂英雄本色,莫過于此了。
如果能用電影語言來表述,可以有這樣的鏡頭:九泉之下,十年之后,孫策等來了周瑜,他會執(zhí)手歡呼,熱淚盈眶:“公瑾是個好兄弟!”(資料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