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暉
〔摘要〕表達性心育課是一種新的課堂形式,由表達性藝術治療發(fā)展而來,把藝術手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將之與傳統(tǒng)言語課堂進行對比,通過學生反饋可以探討出表達性心育課堂的特色與效果。
〔關鍵詞〕表達性藝術治療;表達性心育課;課程思考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10-0029-03
一、理論基礎
表達性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s Therapy)是一種心理療法,萌生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它將創(chuàng)造性藝術、意象、藝術儀式和創(chuàng)作過程引入心理治療,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技術激起個體或團體的創(chuàng)造過程,從而促成治愈和成長。把此技術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簡稱“心育”)課堂中,本人稱此種課堂為表達性心育課堂。
二、學情分析
小學階段的孩子屬于兒童期,他們的思維自由開闊,同時思維模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另一方面,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在發(fā)展中,對于一部分語言表達能力稍弱的孩子,單純語言表達模式的課程并不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表達性藝術融入故事、舞動、繪畫、演繹、音樂等多種形式,對語言表達是很好的補充。所以,表達性心育課是開啟有效心育的很好的嘗試。
三、課例對比
(一)語言課例
小學二年級,以學習為主題的課,如“學習的樂趣”,目的就是讓孩子愛學習。我設計了很多如腦筋急轉(zhuǎn)彎的趣味學習題,開展小組的比賽,課堂氣氛轟轟烈烈,并且還制作了謎語卡片和拼字卡片。課堂主要是教師帶領指導學生開展語言表達類型的活動。一個月后回訪,學生把這節(jié)課忘記了80%,并且全班沒有一個學生繼續(xù)使用謎語和拼字卡片來幫助增長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的情緒狀態(tài),心育教師無法把握,更不能清楚知道學生是否對學習真的有興趣或是否存在困難。心育教師曾試過用語言方式提問“你喜歡學習嗎?”二年級學生95%會舉手說自己喜歡,一年級學生幾乎達到100%。他們基本不會主動說出自己從幼兒園到小學轉(zhuǎn)變學習方面的具體困難。
(二)表達性課例
小學二年級,同樣以學習為主題的課,如“小小鉛筆”,這節(jié)課就是圍繞《小小鉛筆》這個故事開展,讓學生表達對學習的想法。故事以講述為主,目的是打開學生想象的空間。小小鉛筆擬人化的經(jīng)歷,同時不加批判的表述,留給了學生很多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如“小小鉛筆被命令、催促、瘋狂地寫……”,學生很快就代入到自己的學習場景,并萌生共情。學生的感受產(chǎn)生之后,先讓學生自由繪畫,再自由組合分享,最后重編故事并表演或繪畫出來。以下是學生一些繪畫作品。
在圖1中,小小鉛筆猶如在愉悅地跳舞,可見作畫的學生將寫作業(yè)(學習)視為一種自由的享受過程,不難看出這位學生對學習很有興趣并有著自己的方法。
在圖2中,學生已經(jīng)從故事《小小鉛筆》的感受中走出,可見他更想表達自己的感受。從畫面看出他有委屈,學習過程不只是他和小小鉛筆,還有一位教師或是母親(要詢問作者本人)參與了這個過程,并讓他有不愉快的感受。他遇到了學習困難,而且學習困難是跟另一位參與者有密切關系的。
在圖3中,學生很享受與朋友合作,桌子上一人有文具盒,另一人畫了一幅很美的畫,她們都在笑。所以對于作畫者而言,學習過程她更看重這種同學間的互助,并且她感到很快樂,這就是她在學習中找到的樂趣。
在圖4中,畫面很亂,通過無規(guī)則的畫線和無規(guī)則用力戳本子的點,作畫者在宣泄著他壓抑的情緒?!缎⌒°U筆》的故事激起了他煩躁的情緒,可見他學習遇到了困難,而且他對學習不太喜歡,原因是什么,也許要給他做個體輔導后才能慢慢梳理出來。
使用繪畫手法,95%的學生能表達出真實的內(nèi)心想法。當然會出現(xiàn)個別不愿畫或是討好型(不停問教師要畫什么或揣度教師心思)的情況。不愿畫,也就是孩子抗拒,抗拒的原因多是以下三種:一是防御,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害怕受到更深的傷害;二是對抗,對教師或?qū)W習任務厭惡,采取拒絕執(zhí)行教師指令的方法進行對抗;三是缺乏信心,對繪畫或表達自己的想法缺乏信心。針對不同原因,我嘗試采用以下方式:自愿分享,保密原則,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自由選擇權(quán)力,不強求;說明繪畫的目的,區(qū)別于學科作業(yè),讓學生明白可以通過這樣的手段抒發(fā)內(nèi)心想法并進一步了解自己,心育課繪畫不是為了教師;強調(diào)真實的想法的重要性,真實來自內(nèi)心的就是最好的,不要求美或藝術技巧。對于討好型的學生,在多次學生自愿分享后,不管畫畫內(nèi)容是什么,教師都表示接納,他們也就慢慢放棄討好而去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為自己而畫。
繪畫分享完,學生可以重組故事或編寫全新的故事。對于重組故事和演繹,一開始不一定所有學生都敢于參與,但總有一些學生會被帶動起來,他們從重新演繹故事到改編故事,慢慢嘗試,最后會有更多源自他們生命的故事。演繹故事而不是傳統(tǒng)講授課中的分享“我的故事”有著以下的好處。一是有很好的保護性。因為班級成員間是相互認識的,要求在群體中坦白自己的故事,這是很具挑戰(zhàn)性的,而且班級成員并不一定具有問題同質(zhì)性,有時自我暴露會帶來傷害卻并不一定獲得同理;而對于演繹,這里有扮演角色的轉(zhuǎn)換,這樣的角色可源于真實的自己,也可以是他人,演繹完后大可以說這只是故事里角色的經(jīng)歷,從而保護了自己但又把自己的想法表達了出來。二是有很好的啟發(fā)性。對于群體中有些不易相處的成員,如果直接指明他的不妥之處,很多時候會激發(fā)矛盾,而使用演繹故事,用隱喻的手法,能很好地給予啟發(fā)并容易接受。
結(jié)合“小小鉛筆”這節(jié)課,學生在演繹故事時,扮演小小鉛筆的學生會把自己寫作業(yè)的感受演繹出來,這樣能很好地抒發(fā)情緒。小小鉛筆的主人會想辦法幫助小小鉛筆,他們還增加了教師、父母等角色,這樣就有一個舞臺讓他們商量這個過程和應對方法。而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而有趣,相比講授型的語言課來得實用多了。
四、表達性心育課的反饋
進行了一個學期的表達性心理課后,隨機在各班級發(fā)放不記名調(diào)查問卷60份,回收60份。結(jié)果如下:
五、總結(jié)與反思
表達性心理課有一個基本結(jié)構(gòu):
表達性心理課的特色是:
1.學生自主性強;
2.學生參與度高;
3.同框架下主題可多樣化;
4.真實與隱喻同展現(xiàn);
5.教師的重要作用在于營造和維護自由、尊重和創(chuàng)作的氛圍。
表達性心育課可以說是一個開放式的課堂,對于傳統(tǒng)的言語課堂結(jié)構(gòu)式嚴密和目標性明確的方面是不能及的。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也可算是表達性心育課的弊端。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桂園小學,佛山,528200)
編輯/丁 堯 終校/趙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