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習仲勛在陜北
1946年10月的橫山起義,是在蔣介石百萬大軍包圍解放區(qū)的嚴峻時刻,由習仲勛成功策劃的。習仲勛曾說過,橫山起義是他“革命生涯中最得意的一筆”。
胡景鐸,1914年10月生于陜西富平縣,小習仲勛一歲。習仲勛與胡景鐸是陜西富平縣立誠公學的同學。立誠公學是由胡景鐸的大哥胡景翼1920年創(chuàng)辦的。與習仲勛、胡景鐸同時在立誠公學求學的,還有胡景翼的兒子胡希仲。胡希仲比習仲勛小兩歲。他們仨志趣相近,成了好朋友。離開立誠公學后,三人雖然經歷不同,但始終惺惺相惜、以不同的方式從事進步活動。
1945年,胡景鐸擔任國民黨陜北保安指揮部副指揮官,駐守陜北橫山軍事要塞波羅堡;胡希仲任晉陜綏邊區(qū)總司令部參議,駐守榆林。這年9月,抗戰(zhàn)取得勝利,國民黨開始準備發(fā)動內戰(zhàn)。胡景鐸兩人決定與習仲勛聯系,盡快起義。1945年10月,胡景鐸秘密托人帶信給習仲勛,匯報了他與胡希仲的想法。就在這時,毛澤東找習仲勛談話,任命他為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這年習仲勛年僅32歲,是各大分局中最年輕的書記。之前的9月,習仲勛已兼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代政委,直接肩負起保衛(wèi)黨中央、保衛(wèi)陜甘寧邊區(qū)的重任。
陜甘寧邊區(qū)一直處于國民黨部隊的包圍之中,習仲勛想到一個很緊迫的問題:黨中央如果實行戰(zhàn)略轉移,該向哪兒轉移呢?南邊,是胡宗南部隊構筑的堅固的軍事封鎖線;東邊,國民黨軍隊嚴密封鎖了黃河;西面寧夏、甘肅駐守著彪悍的馬家軍;北面榆林地區(qū),駐守著國民黨鄧寶珊部隊。
1943年2月到1945年間,習仲勛擔任中共綏德地委書記兼綏德警備司令部政委,與鄧寶珊建立了統(tǒng)戰(zhàn)關系。鄧寶珊雖然也不時進犯邊區(qū),但相對來說,對共產黨比較友好,其部隊不屬于蔣介石嫡系,實力較弱。綜合各方面情況,北線地區(qū)是黨中央轉移的理想地區(qū)。習仲勛想:如果我軍在陜北一帶實施戰(zhàn)略轉移,橫山一帶將是主要戰(zhàn)場。胡景鐸部恰恰就在橫山地區(qū),策動他們掉轉槍口反戈一擊,整個陜北這盤棋就活了。
1945年11月,習仲勛派中共延屬分區(qū)行政督察公署專員曹力如去榆林,秘密會晤胡希仲,要他們做好準備,隨時起義。胡景鐸曾向習仲勛提出過加入中共的請求。1946年4月,習仲勛主持西北局黨委會議,研究胡景鐸的入黨問題,大家一致同意。胡景鐸部的一些骨干,也被批準入黨。習仲勛還指示由延屬分區(qū)和綏德分區(qū)抽調40余名黨政軍干部,進入駐波羅堡、石灣等地的國民黨陜北保安部隊,為起義建立了可靠的組織基礎。8月,習仲勛與陜甘寧晉綏聯防軍代司令員王世泰等人研究北線作戰(zhàn)方案,成立了北線作戰(zhàn)指揮部,策應胡景鐸部起義。
1946年夏天以后,國民黨向各解放區(qū)全面進攻,胡宗南即將進攻陜甘寧邊區(qū)。9月中旬,習仲勛先后與西北局統(tǒng)戰(zhàn)部處長范明三次交談,研究起義的方案。習仲勛在一條白綾上寫了一封親筆信交給范明,囑咐他把白綾藏好,去波羅堡找胡景鐸,傳達中共西北局北線戰(zhàn)役的指導方針,以及對胡部起義工作的具體安排。
10月13日拂曉,解放軍發(fā)起北線戰(zhàn)役,相繼攻占薛家寨、鎮(zhèn)川城西北角、吳家園子等地。國民黨軍陜北保安副總指揮胡景鐸領銜通電,率保安第九團5個大隊2100多名官兵宣布起義。同日,駐石灣、高鎮(zhèn)的保安第九團所屬1400多人也宣布起義。胡景鐸致信駐橫山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二軍獨立騎兵團,敦促他們起義。16日,該部近2000人宣布起義。24日,解放軍攻克響水堡,北線戰(zhàn)役勝利結束。北線戰(zhàn)役有力配合了橫山起義,橫山起義擴大了北線戰(zhàn)役的成果。此役,解放軍解放了無定河以南30多個城鎮(zhèn)、5000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qū),削弱了國民黨陜北的防御力量,打亂了國民黨的軍事部署,為此后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贏得了巨大的回旋余地。
胡景鐸率部起義后,部隊改編為西北民主聯軍騎兵第六師,胡景鐸任師長,后又任榆橫政務委員會主任。習仲勛高度評價橫山起義,稱這是他“革命生涯中最得意的一筆”。周恩來也說:“橫山起義的工作是第一流的,為保衛(wèi)陜甘寧邊區(qū)、保衛(wèi)延安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