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的“暗語”
核物理學(xué)家于敏,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和鄧稼先是同事。1965年5月的一天,在上海嘉定的于敏欣喜地?fù)芡吮本┼嚰谙鹊碾娫挘骸暗降走€是牽住了‘牛鼻子!”話音剛落,就傳來了鄧稼先的叫好聲。接著,于敏話題一轉(zhuǎn),居然說起打獵的事來?!拔覀儙讉€人去打了一次獵,收獲了一只松鼠。”鄧稼先一聽,反問:“你們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于敏回答:“不,現(xiàn)在還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標(biāo)本。又有了一個新奇的發(fā)現(xiàn),它的身體結(jié)構(gòu)特別,需要做進(jìn)一步解剖研究?!编嚰谙日f:“好的,就這么辦。”
這段看似朋友間的閑聊,實則傳遞著一條氫彈理論研究獲得突破的重大信息,而為了保密,相互間用了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能聽懂的暗語。其實,連“于敏”二字也被雪藏了30年。直到1988年,人們才知道有個叫于敏的科學(xué)家。于敏說:“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的課題,我沒有第二種選擇。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會消失,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進(jìn)強國事業(yè)之中,足夠了!”
【素材解讀】
一個偉大的人,不僅要具備高尚的情操,還要耐得住寂寞,甚至隱姓埋名。為了核武器研究,于敏默默無聞地工作了30年。為了完成這項保密工作,他甚至與朋友以“暗語”交流。這既是一份責(zé)任心,又有一份愛國情懷。為了國家強大,他無怨無悔,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是對他的奉獻(xiàn)最好的褒獎。
【適用話題】
科研;愛國;保密;奉獻(xiàn)……
【名言鏈接】
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氣和信心,奮勵自勵,為我們偉大祖國與偉大人民繼續(xù)奮斗。
——鄒韜奮
與其忍辱生,毋寧報國死。
——何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