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婕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學生對自身存在的不足的接受情況,包括了不能認識不足、認識到了不糾正、認識了就能夠糾正等狀況。小學生對自身不足的接受心理包括疲勞心理、自我心理、逆反心理和期待心理等。那么,教育者就要借助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默契配合,利用教學藝術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促使他們認識自己的不足,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接受心理;自我不足
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有的小學生個人表現(xiàn)比較好,而且能夠在 學習和生活中展示自己的特產,有極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但也有小學生的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這與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關系。在現(xiàn)代教育中,學生的接受心理使我們進行教育的基礎。因此,教育者可以從學生心理角度去認識、理解和分析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小學生對自身不足的接受情況
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學生受到認識能力和社會經(jīng)歷的限制,學習和生活都會存在不足。這些不足可能存在生活中,學習過程中,具體的行為習慣,認識能力,自主性等等方面。比如小學生不能較好的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能夠及時的完成家庭作業(yè)。又或者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的協(xié)作能力比較差。學生對于這些自身的不足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而且因為接受情況不一樣,造成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一)不能認識到自身不足
有一部分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隨著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他們不能認識到自己自身的不足,反而將此當成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內容。比如小學生喜歡玩游戲,他們可能并沒有意識到這是自己控制力方面的不足。反而認為游戲是一種趣味性的活動,而沉溺其中。因為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也就無所謂行為的糾正。
(二)認識到不足去不能糾正
有的小學生是能夠認識到自己行為上的缺陷的。比如小學生認為自己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是不對的。這種認識比較的表面化。然而在態(tài)度上還是端正的。那就是說,這一類的學生有基本的善惡好壞區(qū)分標準。但是認識卻是沒有深入的。所以也就沒有去分析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也就不會發(fā)生什么糾正的想法。
(三)認識到不足能夠糾正
還有一些學生的認識能力比加強。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并且能夠從自身尋原因。然后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一定的約束力。這一類的學生會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促進個人的不斷發(fā)展。
二、小學生對自身不足的接受心理類型
小學生對自身不足的接受情況不同,這源自學生生活的具體環(huán)境,以及性格特征。而性格特征的主要影響因素又是接受心理。所以,學生不同的接受心理產生不同的效果。
(一)疲勞心理
小學生對自身的不足的認識和接受與疲勞心理有關。這是因為小學生天生愛熱鬧、多動,對一些反復出現(xiàn)的事物容易產生疲勞心理。這種疲勞可能體現(xiàn)在認識上,也可能體現(xiàn)在審美上。一旦疲勞心理出現(xiàn),就會有相應的厭煩情緒。當小學生對反復抄寫生字產生反感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將寫字當成是一種知識的獲取,而是當成一種負擔或者任務。那么就會產生對學習的抗拒心態(tài)。
(二)自我心理
現(xiàn)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獨生子女。這些獨生子女事事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往往看不到事物之間的連貫性。而是直接順著個人的意愿去做事情。這樣的心理基礎會讓小學生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極度“自私”的行為。比如在小朋友之間分享的時候,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在認識生活細節(jié)中都有產生一種占有行為。
(三)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常常出現(xiàn)。小學生中有一小部分孩子總是喜歡表達出不一樣的個性和行為。這是因為不少的學生受到了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產生了對過度敏感的心理。在行為上就表現(xiàn)為逆反。像有的學生故意在班級中“搗亂”,老師不讓上課講話的時候卻擾亂紀律。這種逆反心理對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生是非常不利的。
(四)期待心理
小學生對自我的認識的時候會有一種期待心理。這種期待心理是小學生學習和進步的心理基礎。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少的小學生會因為沒有考好而哭泣或者不高興。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有期待,當這種期待心理無法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失落感。所以,期待心理是小學生對自我不足的一種接受心理基礎。
小學生在認識自我,對待自身不足的時候,因為接受心理的不同,所以也會導致小學生出現(xiàn)不同的應對行為。因為這些應對行為的出現(xiàn)與小學生的接受心理之間的關系密切。所以我們可以立足小學生接受心理,卻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進一步發(fā)展。
三、利用接受心理促進小學生的正確認識自我
利用接受心理去促進小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這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給小學生成長創(chuàng)造好的心理基礎。
(一)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默契配合
小學生的成長脫離不了家長和教師。在家校之間能夠做到信息的胡同交流,及時的對孩子行為進行引導。這就能夠給小學生的個人成長帶來恰當?shù)沫h(huán)境氛圍。比如小學生做錯了事情以后,教師在學校進行了批評。這是對學生行為的負激勵。那么,家長如果繼續(xù)批評的話就會導致小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此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安慰全解,從說理的角度去鼓勵孩子。這樣就能夠讓孩子的這種負面心理被釋放出來,他們不僅僅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接受懲罰,而且還能夠自覺的去約束改變自己的行為。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默契配合,能夠給孩子較好的心靈美化空間。
(二)教師利用教學藝術
每個小學生的心理內容是不一樣的。這與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心理機制,成長過程都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采用靈活多變的引導方式。比如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的學生,教師不妨采用說理教育,和學生約法三章,讓他們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時候自覺的接受懲罰,并且在后期進行改正。那些自我期待較高的學生出現(xiàn)失誤的時候,教師更應該從鼓勵的心理角度出發(fā),激發(fā)他們再接再礪的勇氣和信心。而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的犯錯,并且堅持不改的學生要適當?shù)倪M行負激勵。比如要求家長在家中進行教育,情節(jié)惡劣的要進行停課教育等。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小學生總是有很多的不足和缺陷。然而,他們卻是一張白紙,能夠塑造輝煌的人生。在小學生的成長中,要促進小學生對自我不足的正確認識,必須要才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比如利用德育教育課來對學生進行講解引導,在班會課程上給學生播放視頻進行激勵,在合作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認同他們的成功,不再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等。
教師通過這些方式來激起學生對自我的認識。豐富多彩的教學措施和方法能夠帶動學生的成長,也能給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提供較好的心理基礎。所以,利用接受心理來促進學生自我認識,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不斷改正。這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是積極而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衛(wèi)萍 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4(09)
[2]武麗麗,張大均,程剛,胡天強 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與心理素質的關系:一項觀察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7(01)
[3]孫暢 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