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樂陵市畜牧獸醫(yī)局 253600
(1)某些致病性大腸桿菌是引起新生仔豬腹瀉和斷奶后腹瀉的主要病原。在前期引起的腹瀉叫黃?。?~5天),最早發(fā)生在仔豬初生后2~3小時,病豬主要拉黃色水樣、內含小乳片的稀便,糞便污染肛門周圍,治療不及時有不同程度的傷亡。10~25日齡腹瀉為白痢,腹瀉癥狀與前期相似,但趨于緩和,拉白色稀便,發(fā)病率相似,死亡率降低。無特征性病變,嚴重感染時,胃壁及小腸壁顯著充血、擴張。某些溶血性大腸桿菌可以同時引起斷奶后腹瀉和水腫病 (斷奶后4~12日齡多發(fā)),病豬嚴重腹瀉,排水樣便,迅速脫水,酸中毒,最急性型有時看不到腹瀉就會死亡。剖解可見胃底及腸內膜充血,輕度水腫,充滿黃色液體。一般病豬4~5天能夠痊愈,腹瀉時通常不會造成水腫病,在不腹瀉時或腹瀉剛好的第2天容易發(fā)病。水腫病比腹瀉的死亡率更高,多發(fā)生于體重較大、肥胖的仔豬,主要病變在小腸,這種大腸桿菌產生一種進入血液并破壞血管壁的外毒素,外表呈現(xiàn)為眼瞼腫脹,共濟失調,出現(xiàn)神經癥狀,體溫正常,結腸系膜水腫,一旦發(fā)病很難治愈。
(2)C型產氣莢膜梭菌也稱仔豬紅痢,主要感染3日齡內仔豬,多發(fā)生于體質瘦弱的仔豬,引起出血性下痢,病程短,死亡率高。大日齡仔豬也有發(fā)病,但病情緩和,通常為散發(fā)???、回腸廣泛出血,黏膜壞死。
(3)豬痢疾密螺旋體感染常見于15~70kg的豬,也發(fā)生于成年豬,偶爾發(fā)生于哺乳仔豬,一旦感染常常反復發(fā)作,3~4周發(fā)作1次。一般呈散發(fā)進而波及全群,以血性下痢、體溫偏高和食欲不振為主要特征。最急性型能引起死亡,但一般不會發(fā)生。病變局限于大腸壁,充血水腫,纖維素性、出血性炎癥,常帶偽膜。
(4)沙門氏菌感染常發(fā)生于18日齡至成年豬,是引起斷奶后育成豬腹瀉的主要病原。該病的癥狀為排水樣或糊狀黃色糞便,初期無血和黏膜,可迅速傳播,幾天后可波及全群,易反復發(fā)作,嚴重的有少量散在出血,治療及時一般不出現(xiàn)死亡。能引起實質器官和淋巴結的出血和壞死,表現(xiàn)為整個胃腸道卡他、出血和壞死性腸炎,主要病變在結腸。
(5)營養(yǎng)原因引起的腹瀉。蛋白飼料不易消化,特別在仔豬階段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從而造成腹瀉。多維及微量元素缺乏。母豬缺鐵導致乳汁中缺鐵,引起哺乳仔豬缺鐵性下痢,或者母豬產后補鐵不當或不夠,有的地方也有缺硒造成的腹瀉。飼喂方法及用量。投料次數少、量大,造成豬只一次性采食過多,從而造成消化不良性腹瀉。剩下的飼料在槽中滯留時間長,濕的飼料容易發(fā)霉,豬采食后引起腹瀉。
(1)環(huán)境消毒。對母豬舍、仔豬保育舍和育肥豬舍定期消毒,選擇多種消毒液交替使用。平常5~7天消毒1次,發(fā)病期間每天都要消毒,豬場門口設消毒池。母豬產仔前對陰戶和乳房清潔消毒。
(2)搞好飼養(yǎng)管理。豬場設計科學合理,冬天保溫良好,通風干燥,污水處理系統(tǒng)健全。產房溫度保持在30℃,仔豬不易腹瀉。仔豬在7日齡開始誘食,斷奶不要太急,通過幾天的適應慢慢斷開。斷奶時降低飼料中蛋白的百分比,在飼料中增加粗纖維的含量,控制飼喂量不要太大,投料方法以多次、適量為最好。
(3)營養(yǎng)均衡。選擇的母豬料、仔豬料和育肥豬料要營養(yǎng)均衡、利用率高、容易吸收,在母豬產前30天到產后21天一定喂給母豬專用料,改善乳汁質量,以防仔豬因缺鐵、硒和營養(yǎng)不足而造成腹瀉。
(4)免疫接種??墒褂脗魅拘晕改c炎和輪狀病毒二聯(lián)苗或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二聯(lián)苗在母豬產前5周和2周進行。在母豬產前40天和20天給母豬注射K88、K99滅活苗或基因工程苗。仔豬在10~15日齡注射水腫-副傷寒二聯(lián)滅活苗或大腸桿菌三價苗,防止水腫病和沙門氏菌病的發(fā)生。自家苗較市場疫苗效果顯著。
(5)藥物預防。仔豬3日齡內注射補鐵針劑以防止缺鐵性腹瀉,缺硒地區(qū)需注射硒制劑。初生仔豬口服幾滴慶大霉素后再哺乳。用頭孢噻呋對仔豬做1、7、21天保健注射防腹瀉。在斷奶2天到斷奶后7天在飼料中添加痢菌凈、慶大霉素類、喹諾酮類藥物防止斷奶后腹瀉和水腫病。育肥豬腹瀉時要加以鑒別診斷用藥,如痢疾、增生性腸炎可加入泰樂菌素、痢菌凈等,其他革蘭氏陰性菌投服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藥物,病毒性腹瀉很難用藥物預防,但可在飼料或水中添加黃芪多糖增加免疫力。
[1]中國獸醫(yī)雜志,張利秀,董兆勇,豬東痢的防治,2006年第11期。
[2]第八版豬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