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軍,馬明飛
(桂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桂林 541006)
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其實效性的提升策略是思想政治教育界和學校歷來探索的重點和難點,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和水平成為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攻堅戰(zhàn)。讓學生真正接受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發(fā)現、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就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薄?〕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虛擬仿真技術應運而生:采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高科技手段模擬現實世界(甚至是不存在的)的事物和環(huán)境,生成視覺、聽覺、觸覺一體化的“真實”環(huán)境,人投入到這種環(huán)境中,借助必要的設備對虛擬環(huán)境中的對象進行操作,達到如同“親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這一集虛擬現實、多媒體、人機交互、數據庫和網絡通信等眾多技術優(yōu)勢于一身的現代科技因符合教育理念、學生成長規(guī)律而逐步運用到教育教學當中。在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中,無論互動性還是真實性都不強,影響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積極性。將虛擬仿真技術引入實踐性較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促進教學向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方向發(fā)展,從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高度仿真、人機交互的模擬體驗中將思想政治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實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目的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其教學活動不能僅拘泥于理論教學本身,這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性所在?!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知與行的能力為核心促進其思想政治素質全面發(fā)展的課程,歸根結底是要教育人的問題?!榜R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薄?〕現實人的社會關系都只能安放在具體的、歷史的實踐活動中,現實人能動的實踐同樣可以改變整個社會關系的改變,體現了現實人的超越性和發(fā)展性。因此,應用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技術教學,學生在虛擬“真實”的社會關系中自主沉浸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在特定歷史或現實社會關系中的使命感、存在感和認同感,使思想政治理論對學生來說由“客觀施加”轉向“主觀認同”。
2.建構主義理論
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是教師為教育主體,學生是教育客體,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多為滿堂灌輸,這種完成任務式的教學方式雖能在學期內系統講授課程,但學生被迫作為聽眾接收不入腦、不入心的理論被動灌輸,很少會有機會參與進課堂教學活動中。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師生教與學的傳統邏輯,要求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R加工、意義建構的主體,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閹椭鷮W生建構意義的促進者和引導者”〔4-5〕。應用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學生和教師便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雙主體,學生在設定好的虛擬環(huán)境中主動思考、建構理論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從而達到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虛擬仿真技術沉浸性、交互性、逼真性的基本特點決定了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天然的結合性,促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教學主體、教學環(huán)境等充分發(fā)揮作用,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提升。
1.沉浸性:激發(fā)學習動力,提升實踐興趣
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對課本書籍的講授,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便是文字閱讀和聆聽教師授課。這種主要通過學生視覺和聽覺協同工作來完成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極易使受教育者疲勞,甚至喪失學習興趣。虛擬仿真技術的沉浸性特點則深刻改變了這種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開啟學生視覺、聽覺、觸覺、平衡覺、機體覺等多種感覺協同工作模式,不斷拓展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通道,不斷增加學生的體驗、經驗,不斷增強學生大腦的興奮度,使得學生學習熱情持續(xù)高漲;同時多感官的刺激也使原本晦澀的思想政治理論變得更加直觀、具象和生動。
2.交互性:轉變教學觀念,實現教學相長
宮殿中的另一處著名景點是大畫廊,蘇格蘭歷代國王的畫像就懸掛于此。不過,這些畫像并非以國王為模特繪制,而是出自17世紀一位丹麥畫家之手,畫中的人物有很多相似之處,或許是為了向世人講述他們之間的傳承關系吧!可惜的是,這里禁止拍照,小讀者只能親自前往一飽眼福嘍。
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主體是教師,教師一人承擔著課堂組織者、知識傳授者、學習監(jiān)督者和效果評價者的多重身份,學生僅僅作為知識的學習者,這種教學課堂雖然在效率上存在一定優(yōu)勢,但這種角色定位卻存在諸多弊端,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能令人滿意。虛擬仿真技術的交互性則徹底轉變了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體的角色定位,使教師和學生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雙主體:虛擬仿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在同一虛擬情景中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并且教師在學生遇到虛擬情景問題想退縮時及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展現出應有的堅韌意志。在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體驗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同時也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和態(tài)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教師成為經驗的傳授者、解決問題的合作者、知識信息的提供者和咨詢者、學習動力的激勵者。
3.逼真性:教學時空自由化,教學過程情景化
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環(huán)境多為大班式灌輸課堂,來自不同專業(yè)的一百多名學生集中在一個大班內,教師多為運用傳統單一口頭授課法進行授課。教學環(huán)境受到教室空間、多媒體設備等硬件環(huán)境和教學內容、教授方式、教師水平等軟件環(huán)境的制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虛擬仿真技術的逼真性則創(chuàng)設了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所不具有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情境:通過遠程教學平臺,開放教學資源,跨越教室空間、多媒體設備等硬件環(huán)境,共享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只要學生獲得相應的設備和軟件,即可投入逼真的虛擬教學環(huán)境之中。這同時也有效解決了組織難、費用高、安全性低的實踐教學難題,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體驗,這樣就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效率和實效。虛擬仿真技術的逼真性亦是通過創(chuàng)設微觀的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雖身在學校卻能體會身處情境之中的臨場感,這種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所不具有的逼真教學環(huán)境轉變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和學習方式,讓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產生更多的熱情。
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教學的目標是有目的有步驟地創(chuàng)設一個虛擬“真實”環(huán)境去激發(fā)學生興趣,而不是將課堂僅僅作為傳遞知識信息的地方。在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里,總是存在部分學生曠課或做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面對生活或工作的挫折而無法解決其中的矛盾而自憐自艾。教師一般都會歸因于學生覺得思想政治理論無用,不去學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所以不能使用思想政治理論指導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然而教師們忽略了教師知識的教授和學生知識的應用行為之間是存在巨大鴻溝的,學生不僅要聆聽課程,更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學習興趣,還需要有適當及時的理論實踐。
應用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念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目的和方法相一致,在知識和應用之間架起一座堅實的橋梁,讓知識通過由內而外的轉化。在此教學理念下,教學設計原則須避免為虛擬而虛擬、脫離生活實際、違背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確保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目的和教學方法相一致。基于這種理念,結合當前虛擬仿真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研究和初步應用,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教學可設計成下面的三種模式。
桌面式虛擬仿真軟件是將個人計算機屏幕作為學生觀察虛擬課堂的一個窗口,根據教學大綱,通過嵌入視頻、動畫、音樂、聲音、立體圖形等素材,創(chuàng)設特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三維立體空間的虛擬教學情景,學生通過觀察性學習,實現與課程知識的交互。例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中,可以設計制作雇傭工人、資本家等相關動畫人物在“真實”的場景中模擬剩余價值產生的全過程,將這一過程呈現在計算機立體交互窗口中,讓學生體驗式觀察:從工廠中的商品生產到市場中的商品交換、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現象、資本主義再生產等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表現形式。使學生能夠在極具畫面感的模擬情景中深刻理解剩余價值的形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剝削本質、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斗爭的經濟根源以及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在設計虛擬仿真課程時,將無人操作智能工廠等現代資本主義表現形式也通過動畫視頻形式展現給學生,在學生體驗虛擬世界的同時,能夠理解生產自動化條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仍然是工人的剩余勞動。這樣,學生才能深刻理解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是一句真理而非謬誤。
獨立虛擬仿真實驗室采用頭盔式顯示器、洞穴式立體顯示燈設備,形成一個新的、虛擬、完全沉浸體驗感覺的空間,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覺封閉起來,讓學生置身于虛擬的“真實”世界中,同時利用各種自然的交互設備使學生完全投入并沉浸其中。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可以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典型道德案例,在虛擬仿真實驗室中設計一個以學生為主人公視角的虛擬“真實”的道德兩難情境,虛擬“真實”的周圍人物和環(huán)境,無論主人公在虛擬情景中做出什么選擇或行為,都會違反一些行為準則,在這個虛擬“真實”的事件中,讓學生自己做出處理方法的決定并付諸實施,過后再在班級內討論自己做出決定的原因和理由,讓學生沉浸式參與到“真實”事件中,提高學生的法律知識和道德判斷能力。
“分布式虛擬仿真平臺將地理分布不同的多個學生通過互聯網連接在一起,讓多個學生同時加入到一個虛擬課堂中,彼此之間相互交互,共同體驗虛擬課堂效果?!薄?〕這種模式就是使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不同學校的學生在同一分布式虛擬仿真平臺上進行交互。例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設置經典的歷史場景:在不同地點但互通互聯的虛擬仿真實驗室中,使用多種多媒體技術按照歷史資料進行情景“真實”再現,多位學生一同“參與”中共一大、遵義會議的召開,一同“經歷”南昌起義、四渡赤水的艱難,一同臨場“感受”建軍90周年、香港回歸、十月革命勝利的喜悅,一同真實“感受”走長征路的使命感。學生們共同置身于“真實”的、可以表達的歷史世界中體驗、感受、思考,讓學生自我價值澄清,使學生深刻理解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為什么會選擇中國共產黨、為什么會選擇社會主義制度。
互聯網的發(fā)展使當代大學生無時無刻不處在多種多樣的信息流當中,大學生尚未穩(wěn)固的價值觀受到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面對學習生活等成長中的種種矛盾問題,客觀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有著迫切的需要?!叭绾渭皶r發(fā)現、正確引導大學生思想道德深處的真實困惑和需求,讓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親和力、針對性和教學質量,使學生有獲得感,這些是促使我們思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當務之急?!薄?〕
北京理工大學的研發(fā)團隊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開發(fā)了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軟件課程“重走長征路”。應用虛擬仿真技術仿造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紅軍在長征途中的各種環(huán)境因素,將圍追堵截、生離死別、路途艱辛再次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如臨其境,讓學生更能深刻體會到長征精神的難能可貴之處,并能夠主動展現自己作為“紅軍戰(zhàn)士”的勇往直前、不畏艱難的行為品質。這套虛擬仿真技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課程作為探索作品,贏得了思想政治教育界廣泛好評。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教學項目建設、應用的擴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各種虛擬仿真課程中來,知入心、行落地、知行統一的應然成效將會逐漸轉化為實然。
“課堂生態(tài),是一個以教師、學生及教學環(huán)境等要素構成的綜合體,由自主性、主動性、專注度、關注面和時間量等構成了課堂生態(tài)系統的活力的基本指標?!薄?〕基于虛擬仿真交互體驗學習的教師、學生、虛擬教學環(huán)境三者間互動,構成激發(fā)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生態(tài)系統活力的重要學習模式,不僅能夠穩(wěn)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所需要的課堂吸引力,而且這種教學模式隨著學生交互實踐體驗的深入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造力,增強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使思想政治理論真正走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走進學生心里。
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教學從技術上實現了思想政治理論與學生生活相結合,學生在虛擬仿真實踐中將自己所學知識轉化為情感認同,再轉化為自己的行為價值尺度和思維方式。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引入虛擬仿真技術之前,通常是通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來認識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但出于教育經費、學生安全、活動時間、組織準備等方面難度的考量,且特定的社會實踐所產生的社會關系體驗也面臨著時空的限制,社會實踐都趨于形式,沒有達到實踐教學的核心目的。引入虛擬仿真技術后,學生不出校門即可參加融入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在虛擬仿真實踐中體驗社會、關注生活、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通過拓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空間,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自產生以來便是以塑造人們的優(yōu)良思想道德品質為己任,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關于價值觀的教育視角是自上而下進行,忽略了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內在規(guī)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自覺、自愿、主動地在社會關系實踐中實現知行統一才是正確價值觀生成的必備條件?!安粌H僅要將受教育者投放到具體的社會關系中,更需要使受教育者能夠融入其中,與其他人進行交互,從而培養(yǎng)其在特定社會關系中的存在感、認同感和使命感?!薄?〕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教學立足學生的角度,以提高課堂吸引力為基石,以科技為引導,讓學生沉浸在具體的社會關系中,主動去感受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主動去與他人和環(huán)境交互,在虛擬環(huán)境中通過實踐來實現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情感的雙認同,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將正確的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觀由內而外地轉化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形成穩(wěn)定的核心價值觀。
2018年8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各高校要加快完善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機制,有序有效推進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應用及管理。隨著國家對虛擬仿真技術研究和開發(fā)的不斷推進,教育行業(yè)對虛擬仿真技術的認識水平和研究程度不斷提高,虛擬仿真技術如何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成為教育界的探索研究趨勢。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使用好虛擬仿真技術,不但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將二者深度融合,還需要研究與之配套的教學理念?!疤摂M現實教學應用中,最大的挑戰(zhàn)是‘虛擬世界’中教師仍然按照傳統方法進行教學,導致虛擬現實技術的巨大潛力無法發(fā)揮?!薄?0〕“虛擬現實學習環(huán)境所突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同傳統教學課堂所倚重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之間如何進行銜接,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踐和研究?!薄?1〕正因如此,在虛擬仿真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程度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教師與學生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參與者與體驗者的雙主體性要在虛擬仿真教學中實現平等均衡發(fā)展。其次,教師要積極思考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呈現模式、優(yōu)化教學資源配置,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應用虛擬仿真技術,增強課程理論的吸引力、感染力、時代感,提升課程質量和水平,從而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