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徐亞明
(武漢大學 測繪學院, 武漢 430079)
研究物體在振動時的形變非常重要,可以分析物體振動時的受力情況[1-2],為結構設計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參考。另外,研究動物運動以及仿生學(例如昆蟲翅膀振動)[3]也是一種觀察振動物體形變的工作。在研究聲學,例如揚聲器[4]和樂器性能[1]時,也會分析物體的振動形變。通常這些物體的振動頻率都比較快,一般從幾十Hz到上千Hz,此時肉眼無法直接觀察物體振動時候的形變,通常的方法是通過高速攝影機記錄下來(數(shù)千到數(shù)萬幀/s)[4],再以通常的播放速度(25幀/s左右)回放,才可以觀察到振動形變。但是高速攝影機成本非常高,而且需要大功率照明才可以正常拍攝,一般的實驗室難以配備。本文利用差頻頻閃技術,實現(xiàn)了用肉眼即可對高速振動物體形變的觀察,同時可以用普通攝像機對高速振動物體的形變進行攝像記錄,以低成本實現(xiàn)了以前只能用高速攝像機才能實現(xiàn)的高速振動物體形變觀察。利用頻閃來觀察運動物體的方法并不罕見[1-6],但是加入頻率探測部分進行振動觀察的實例尚未見到。
振動物體的振動頻率一般在幾十到上千Hz,而且其振動頻率主要由材料、形狀、尺寸決定,其振動頻率比較穩(wěn)定,每次振動的過程也基本一致,因此,用一個閃光頻率接近其振動頻率的光源對其照明(例如比振動頻率低1 Hz),由于每次振動與照明的頻率差的原因,照明的時刻與振動位置的相位差即可在一個周期內順序變化,而變化的頻率正好是振動頻率與光源閃動頻率之差。這樣即可順序捕捉到振動物體一個周期內不同相位時的狀態(tài),連接起來正好是振動物體的連續(xù)形變。雖然物體振動頻率沒有改變,但是觀察到的視覺振動頻率卻是振動頻率與閃光頻率之差(例如1 Hz),此時可以清晰觀察到物體振動時各個位置發(fā)生的形變,同時也可以用普通攝像機進行記錄,但因光源閃爍的,因此攝像可能會造成黑條、閃動現(xiàn)象,一方面可以通過加長曝光時間改善;另一方面,如果攝像機支持快門控制,可以將控制光源的信號直接或者分頻后控制攝像機快門,以達到完全同步,保證攝像效果[7]。
首先用換能器(振動傳感器或者話筒)對被觀察的振動目標的振動頻率進行測量,測量結果為f,然后合成一個頻率為f-δ的信號,δ一般取值0.1~2 Hz,并以此信號控制光源的閃爍,即光源以頻率f-δ閃爍。其亮起的占空比一般控制在10%左右,占空比太低,目標亮度不夠,不易觀察;占空比太高,則會引起觀察目標模糊的情況。
設物體的任意質點的振動方程為:
A=acos(2πtf+ω)
(1)
式中:a為振幅;t為時間;f為振動頻率;ω為初始相位。每個質點的初始相位不盡相同,則光源閃爍方程為(為簡化,用正弦波表示,實際為方波,光源在高電平時亮):
L=bcos(2πt(f-δ))
(2)
實際設計是占空比可調的方波,讓光源在高電平時亮,為簡化分析,認為光源在L=1時亮,則光源亮起時,滿足的條件:
式中:n=0,1,2,…。所觀察到的振動物體的任意質點的狀態(tài)為:
S=acos(2πf(n/2(f-δ))+ω)
(5)
再假設將物體振動一個周期的時間1/f平均分成f-δ等份,每段時間長度為1/(f(f-δ)),如果在每個等份時刻觀察物體,則可以觀察到物體的振動狀態(tài),且觀察到的狀態(tài)為:
由于δ取值很小(0.1~2.0),f值一般在幾十到1之間,故f-δ、f、f-1三個數(shù)值非常接近,因此,f/(f-δ)與(f-1)/(f-δ)的值都接近于1,于是D的值接近于sin2nπ,而n為整數(shù),因此D接近于0,即使當f=50 Hz,δ=2 Hz時,D的值也不大于0.01??梢哉J為,我們觀察到的物體的振動狀態(tài)S與其實際的振動狀態(tài)S′是非常接近的,且所觀察到的物體的視覺效果振動頻率為δ。一般來說,δ取值在0.1~2.0 Hz之間,可以取得比較舒適的觀察效果,當物體振動頻率較高時,可以適當提高δ的取值,但一般不宜超過5 Hz,否則觀察效果不好。特別地,當δ=1 Hz時,D=0,此時意味著S-S′=0,即所觀察到的被降頻的振動形變與原先高速振動形變時一致的。
故此,通過本方法,清晰準確觀察到了物體振動時的形變狀況,并可以用普通攝像機進行記錄。
圖1中,畫出了物體振動頻率為11 Hz(振幅為1的綠色實線),即f=11。光源閃爍頻率為10 Hz(振幅為0.2的藍色虛線),即δ=1,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振幅。橫軸上圓圈代表的是光源閃爍的時刻,此時對應于式(2)中L=1,‘×’符號表示在光源亮起的時刻,物體振動的狀態(tài);‘口’ 符號表示在物體振動1個周期內,將時間均分為10份,每1份時刻開始時的振動狀態(tài)??梢?,每1個‘×’符號都有‘口’符號對應,但是,由于物體振動頻率和光源閃爍頻率之間有略微差異,造成它們之間的相位差周而復始地逐漸變化,也就是,‘×’符號連接起來的紅色點劃線就相當于把物體振動狀態(tài)在時間上拉長,即視覺上感覺到振動變慢,可以用肉眼觀察到了,其視覺頻率恰好為1 Hz,即物體振動頻率與閃光頻率的差頻δ。
圖1 物體振動頻率、光源閃爍頻率與觀察到的視覺頻率之間的關系
該儀器的實現(xiàn)關鍵有:① 跟蹤振動物體的振動頻率; ② 產(chǎn)生于物體振動頻率接近的閃爍光源。由于物體振動是機械振動,同時往往引起空氣振動產(chǎn)生聲音,因此可以采用振動傳感器或話筒等類型的換能器采集振動信號,然后進行頻率分析。對于這兩種方式都不易實現(xiàn)的振動而其振動頻率又相對穩(wěn)定的物體,可以采用手動調節(jié)頻率的辦法。
如圖2所示,可以用換能器、信號調理器、單片機、開關組件、LED照明光源、以及電源和控制面板來實現(xiàn)。
圖2 振動形變觀察儀結構圖
控制面板的作用:① 控制信號調理器的放大倍數(shù)以及濾波截止頻率;② 控制預設頻率差δ以及光源的亮度;③ 在難以自動獲取物體振動頻率的時候手動調節(jié)閃爍頻率。
對于可以接觸到的觀察目標,換能器使用振動傳感器接觸觀察目標,以探測其振動頻率。對于難以接觸的觀察目標(例如昆蟲振動的翅膀),換能器可以用話筒,用以采集目標振動發(fā)出的聲音,以檢測其振動頻率。
信號調理器用LM324運算放大組成[11],所實現(xiàn)的功能是換能器采集到的微弱信號進行放大,并進行濾波,一般來說,只保留1 kHz以下的信號,因為多數(shù)振動物體的頻率在此范圍內。
單片機性能要求不高,但一般需要帶有計時器timer[9]。此處選用ATMEL的ATMEGA328。
經(jīng)信號調理器處理后的信號送至單片機,單片機對其進行頻率計數(shù)[13-14],得到其頻率f,減去控制面板預設的頻率差δ,得到光源閃爍頻率f-δ,并根據(jù)該值控制單片機自身具備的計時器timer,使得計時器的輸出信號的頻率為f-δ,同時還根據(jù)控制面板設置的亮度設置計時器timer輸出信號的的占空比。
開關組件由場效應管IRF540構成,單片機的計時器輸出的信號控制開關組件,當輸出信號為高電平時,開關組件導通,控制LED照明光源發(fā)光,當輸出低電平的時候,開關組件截止,LED照明光源關閉。白色LED照明光源應當照射到被觀察目標上。
按照這樣的設計,白色LED照明光源的閃爍頻率即可以比觀察目標振動頻率低δ,當δ為0.1~2.0時,肉眼可以清晰觀察到振動形變的情況,并可以用普通攝像機或照相機進行影像記錄。
本儀器通過頻率相位差的原理實現(xiàn)了高速振動物體形變的肉眼觀察,相比于高速攝影機觀察分析法,本儀器具有成本低廉(約為高速攝影機成本的1/100),而且無需進行先攝像再觀察,可以進行多人多角度實時觀察,效果直觀,也可以用普通攝像機進行記錄。儀器核心部分集成度高,通過適當?shù)耐庥^結構設計,既可以制作成臺式儀器在室內使用,又可以包裝為非常輕便、方便攜帶的手持儀器,以適應各種復雜環(huán)境,不僅可以用于不同層次的教學演示,還可以用于科學研究。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陳露,王效惠,李雪,等. 基于條紋投影的振動揚聲器形變測量[J]. 光學與光電技術,2015(1):22-27.
[2]周建臣,耿興國,林可君,等. 微液滴在超疏水表面的受迫振動及其接觸線的固著-移動轉變[J]. 物理學報,2014,21:320-325.
[3]陳科位,陳殿生,張自強,等. 翅膀對仿蝗蟲機器人空中姿態(tài)影響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6(1):165-171.
[4]張承忠,葉邦彥,趙學智,等. 用于提琴琴弦三維振動測量的高速攝影系統(tǒng)[J]. 光學精密工程,2014,22(9):2329-2336.
[5]高勝利. 高速攝影在機械工程中的應用[J]. 機械工程,1990(6):13-14.
[6]張富琦. 高速攝影在生物工程研究中的應用[J]. 高速攝影與光子學,1991(4):434-437.
[7]李松. 頻閃動態(tài)干涉法測量離面位移的研究[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11(3):630-633.
[8]陳匯資,趙波,趙金墜,等. 杯形工具復合變幅桿設計及振動特性分析[J]. 振動與沖擊,2017(9):159-165.
[9]ATMEL. ATMEGA 328 數(shù)據(jù)手冊, http://www.atmel.com/zh/cn/Images/Atmel-42735-8-bit-AVR-Microcontroller-ATmega328-328P_Datasheet.pdf.
[10]黃改霞. 用莫爾條紋高速攝影機測量地震期間高層建筑物的振動和形變[J]. 高速攝影與光子學,1986(1):35-39.
[11]黃閩海. LM324四運放實用電路的設計[J]. 福建輕紡,2002(8):26-29.
[12]金寧寧,武燕,王燕霜. 基于AVR單片機輸入捕捉功能的頻率計設計[J]. 計測技術,2010,30(3):38-40.
[13]金鋒,蔣少棟,徐子龍. 基于AVR的自適應等精度頻率測量方法及實現(xiàn)[J]. 信息技術,2013(12):177-180,184.
[14]王亞彬. 頻閃儀工作原理介紹[J]. 印刷世界,2004(8):36.
[15]黃旭弘,郭山河,崔博. 相位同步法觀測轉動物體狀態(tài)的研究[J]. 物理與工程,2015,25(4):77-79.
[16]束維龍,黃學勤,程學仕,等. 正常聲帶原始振動定點數(shù)據(jù)研究[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49(17):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