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予菲
徐渭(1521年—1593年)
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明末著名畫家、書法家、戲曲家。2017年12月18日,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徐渭寫意畫代表作《寫生卷》以1.27億元成交。
總結梳理2017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億元俱樂部”是關鍵詞。在這一年,海內外上拍的中國藝術品,成交價格上億元的共42件。有國內藝術藏家認為,億元拍品成了中國市場的新常態(tài)。
2017年尾聲,“億元俱樂部”刷新紀錄,迎來價格最高拍品,最終以9.315億元成交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而最具神秘感的,當屬明末畫家徐渭的潑墨代表作《寫生卷》。2017年12月18日,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這幅傳世書畫最終以1.27億元成交。
徐渭,“有明一代才人”,一生瘋癲,性格狂放不羈。他是“大寫意畫”開創(chuàng)者,畫作追求一種“似與不似之間”的神韻,筆法大刀闊斧,水墨暢快淋漓,遠比一般寫意花鳥畫更豪放潑辣。
《寫生卷》共5段,前3段為鯉魚破浪(左)、菡萏凌波(中)、貝轂菖蒲(右)。
而《寫生卷》這幅畫作也是命運多舛,嘉德拍賣近現(xiàn)代及當代書畫部門總經理戴維則這樣說道:“楊仁愷(美術史家,1915年—2008年)曾在《國寶沉浮錄》中寫道,此畫已經失散。徐邦達(國畫鑒賞家,1911年—2012年)先生也說,不知畫在哪里。如今看來,《寫生卷》很有可能是從東北偽滿皇宮散佚出來的。能征集到這件作品,真是運氣。”
《寫生卷》共5段,分別畫鯉魚破浪、菡萏凌波、貝榖(音同古)菖蒲、石榴綻珠與月季芭蕉。前4幅用生紙作畫,用筆迅猛如掃,氣勢縱橫奔放。最后一幅用熟紙作畫,用筆稍緩,月季的濃淡變化,蕉石的勾染對比,著色不多卻層次分明。如果只用一個詞形容《寫生卷》,大概非“筆簡意賅”莫屬。
想徹底讀懂這幅傳世書畫的藝術價值,還要從徐渭的藝術風格與歷史地位說起。
筆墨恣意、豪放潑辣、一揮而就是徐渭畫作的典型風格。世人多認為,這正是他狂放不羈的性格與半生潦倒生活的真實寫照。
徐渭出身世家,中途家道落敗,少年成名,卻屢試不第,后來因為被嚴嵩案牽連“至瘋癲”,多次自殺未遂,又患上精神疾病,誤殺妻子入獄。出獄后的徐渭已經53歲了,回到家中,他開始以獨特的筆觸,抒發(fā)胸中郁結。
人生的不幸反而成就了徐渭在藝術上的輝煌。歷經坎坷磨難后,他進入大寫意創(chuàng)作時期。除了這幅《寫生卷》,在故宮博物院藏品中,還有一幅《水墨葡萄》,同樣是他的大寫意代表作品。畫上串串果實掛枝頭,鮮嫩欲滴,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散。另一幅《雜花圖》,如今藏于南京博物院,從40萬件南博典藏文物中脫穎而出,被尊為“鎮(zhèn)院之寶”。畫中有14種植物,牡丹、菊花,筆法連貫、一氣呵成,梧桐、芭蕉直沖畫外、不見首尾。清代書法家翁方綱點評徐渭,覺得那張紙根本框不住他的筆,“紙才一尺樹百尺,何處著此青林廬??质抢诼淝д蓺猓拱氡痪聘柽駠u”。
“似與不似之間”的神韻,是徐渭大寫意的另一特征。他“半道出家”習畫,走的并不是職業(yè)畫家道路,但在粗獷的畫風下,也有自己的獨特眼光與冷靜思考。明代中期,吳門畫派中的沈周、唐寅等主張襲唐法,仇英更是喜愛臨摹歷代名跡,善做精細山水與工筆人物。徐渭卻反對在繪畫上因襲前人、泥古不化,倡導“心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意思是不簡單描摹外貌,而是“不求形似求聲韻”。在《寫生卷》中,鯉魚、荷花、石榴,都以寥寥數(shù)筆點睛。
驅墨如云、氣勢逼人、不求形似、但求神和,徐渭的大寫意最終自成一派。沿著他的足跡,畫壇接踵出現(xiàn)了許多大師級的寫意畫家,八大山人、石濤、吳昌碩等,一次次將大寫意畫風推向高潮。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把徐渭放到了極高的位置。鄭板橋就特別崇拜他,刻了一枚大印,上面寫著“青藤門下走狗”,走到哪兒都帶著。300年后的齊白石畫蝦栩栩如生,“不似為欺世,太似為媚俗”的藝術觀也源自徐渭。齊白石自稱徐渭的鐵桿粉絲,還寫了這樣一首詩:“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其中的青藤指的就是徐渭。
徐渭的書作,民間流傳極少,好在這位書法大家愛在畫中題字,很多字就隨畫一同流傳了下來。在《寫生卷》全5段中,他各自配了一首七言絕句,字和畫一樣縱橫不羈。比如:菡萏凌波中的“一斗湖光不放寬,特于紙上定波瀾。犀盤黑畫渾無奈,捧出蒙山女道冠?!睘⒚摰目癫輹c恣意的潑墨畫融為一體。張岱評價:“青藤之書,書中有畫,青藤之畫,畫中有書。”
徐渭的書法造詣很高。事實上,比起寫意畫,他對書法更加自負,認為自己“書法第一”。各種字體中,徐渭最擅長的是氣勢磅礴的草書,常描摹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同作畫一樣,他寫字亦求創(chuàng)新?!胺翘刈忠玻瑫r間諸事,凡臨摹直寄興耳,銖而較,寸而合,豈真面目哉?臨摹《蘭亭》本者多矣,然時時露己筆意者,始稱高手。”融入自己的“筆意”,才是“高手”。
對于徐渭而言,這些畫作當中的題詩,不僅是書法作品,更寄托了他郁郁不得志的苦悶心情。《寫生卷》中畫鯉魚,他題:“鯉魚墨中神采多,赤尾銀鱗古婦梭。二月桃花水春漲,一須萬斛上天河。”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高潔情懷。畫石榴,他題:“不用胭脂染一堆,蛟潭錦蚌掛人眉。山深秋老無人摘,自迸明珠打雀兒。”這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又一次嘆息。
《水墨葡萄》中的題詩更被看作徐渭晚年生活的寫照?!鞍肷淦且殉晌?,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比诉^半百,一事無成,抱負成空,居處席爛帳破,藏書斥賣殆盡,只能靠賣幾幅字畫換一壺小酒。但手頭稍微寬裕,他就不肯再作畫,也不肯見富貴之人。72歲時徐渭去世,身邊僅有一只狗相伴,幾個族人將他下葬。幾百年后,世人再看《水墨葡萄》,畫上的幾行題字歪歪斜斜,如葡萄藤一樣在空中自由延伸,毫無束縛,徐渭的憤恨與抗爭都蘊于其中。
《寫生卷》后兩段,石榴綻珠(左)與月季芭蕉。
有人把徐渭比作中國明代的梵高。他們一樣生前不得志,死后受萬世景仰。
在清代,京城的老古董商中,徐渭的字畫受到青睞。據(jù)說在道光年間,老古董商“博古齋”經營徐渭的畫作。翰林院編修陳介祺來到“博古齋”觀賞漢印、青銅,經理取出一幅徐渭的潑墨寫生長卷,陳介祺看到了愛不釋手,最后印、鼎都沒買,興致沖沖帶了這幅長卷回家。同治年間,文人陳元祿也看中一幅徐渭作品,因他當時不富裕,買不起,每日魂牽夢縈,只能自我安慰道:“人間奇寶二難并,一笑拈花僧入定?!?/p>
在清宮中,乾隆皇帝對徐渭也大加贊賞?!秾懮怼分械目穹蓬}字旁,就有幾行工工整整的小字映襯——出自乾隆御筆。據(jù)史料記載,《寫生卷》于清朝早期被收入宮廷,乾隆御覽此畫時,在畫上揮毫寫下即興詩詞,表達賞識之情。他題荷曰:“了了揮數(shù)筆,超超見一花,出塵唯凈直,照水亦橫斜……不衫還不履,君子定無差。”
宣統(tǒng)十四年(1922年),溥儀將《寫生卷》賞賜給了胞弟溥杰,這幅畫由此流出清宮。漂流近百年后,直到2017年底,這件曾被乾隆“加持”的《寫生卷》赫然登上拍賣展臺,在公眾面前亮相,引起了不小轟動。
更為珍貴的是,《寫生卷》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的《石渠寶笈》中的徐渭作品。乾隆、嘉慶年間編纂的《石渠寶笈》,著錄清廷內府收藏的歷代名家書畫藏品,徐渭共有12件被編入。如今在這12件作品中,6件藏于臺北故宮,4件藏于北京故宮,散佚在社會上的有兩件,《寫生卷》是唯一流通于市面上的。在收藏家眼中,這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寶物”。
然而,在世人為1.27億的成交價歡呼之際,又有幾人讀懂了徐渭的落寞、孤獨、執(zhí)拗和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