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平
樸,真也,真,無也,無,心旨也。心外無物,物外有心,斷諸疑網,更無掛礙。心旨是藝術家攝心和發(fā)慧的原點,心旨即無心,無心非無心,無心只是不起執(zhí)著。繞了一圈有點玄,直白地說就是不雕琢、不妝綴、不粘皮帶骨、不戴面具嚇人……
李國傳更像個旁觀者,鏡片后面招牌式笑意沒有很確定的含義。但心里一股清流,黑白門清。他崇尚野逸,系于物而不滯于物,追求初原和簡約,落筆正合中國畫從局部到整體的生態(tài)。從一始,一生二,二生萬,終歸于無。
紆徐曲迥,跌宕生姿,順接,逆挫,遠推近移,神遇而不以目視,循耳目內通而外于心知,忽然煙霞,忽然崩云,忽然文思蔚蔚然不可遏……留若干契口,造險、得勢、把多個有厚度的完整小結構放到了一個大開大合的二維平面中。消弭多余的表情,直取黑白本質,建構起一個窺見心路,明晰賾性的路徑。
包容萬象,隱蔽萬象,重構萬象,是意象三步驟。意,天馬行空,無邊無垠,完全不以理性邏輯為定式,內心體悟的自由度,和感應外物的隨意性充盈著生命的張力。意,貫通古今,使山水畫具有兼容一切現代元素的涵量。
從傳統(tǒng)中來,又放在了當代的風口,這是山水畫家敬畏本體的中正之道。
國傳字雨州,1964年生于上海。自幼習畫,累年不輟,倍受良好的專業(yè)訓練,擅長中國山水畫,筆墨蒙養(yǎng)多年,作品力求新穎,飯后茶余常事以畫藝以自娛,寧靜養(yǎng)性,無驕人業(yè)績,但求神往于筆墨淋漓間而為逍遙游。
目前,李國傳是上海書畫院學術研究部主任,作為海派繪畫數據庫的參與者與指導者,梳理海派繪畫百年精華,承前啟后,融合中西,成了他近年來的目標與追求。眼看著一個個展覽在他的策劃與參與下,風生水起地辦了起來,引起廣泛關注,可時不時地,還能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見到新畫的水墨云山,一派天光云影,優(yōu)哉游哉,寄情于筆墨山水之間,國傳不亦樂乎!
多年來,李國傳不問名山,只覓野趣,不著玄黃,獨鐘純皓。黑白悟道,清虛簡遠。以白計黑的哲學思辨,和內視外延中保持渾沌生趣的生動,互為參照。主觀邏輯和客觀生動性二元并存,在意象層面拓展了無限可能。他作品中閑云野鶴,逸趣偶生,水墨幻于無形,無形中泛起浮光,這種沒有光源的的二維光明,顯得更玄遠,更高貴,更普照眾生。他逍遙而游于物,身處朝市亦能忘筌,也得益于某種狀態(tài)。
目睹李國傳日常的一個往返重復的橋段:找一塊沒有天花板的空間,狠狠吸兩口尼古丁,滅煙蒂那一刻是和日常紛繁作了斷一個逗號,只有在書齋,展開素紙。才開始經營藏在深處的那塊純凈,在腕底煙霞漸漸浮現中,貪婪地吸吮著沒有PM2.5顆粒的空山流韻。只有當個性生命激情和宇宙相通合,方能趣遠意賅,窮神知化。才能邁入塵世尚不存在的天成、天趣的,純無境界。
看山看到入化,一切表象,即虛妄,即神馬,山非山,謂之忘象,忘象才能沖虛,沖虛才能至理,至理才能悟道。李國傳在此道中俯仰自得,四方飄瞥,不滯一點,不著一相,通變于是,游心于斯,翰事必一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