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女性在科技領域中參與不足的多重限制及對策

2018-04-03 14:42:30左興玲
山東女子學院學報 2018年3期
關鍵詞:科技領域科學數(shù)學

左興玲

(廈門大學,福建 廈門 361005)

一、女性在科技領域中參與不足的現(xiàn)狀

目前,女性在科技領域中遠未達到與男性同等的地位,男性依舊占據(jù)主導地位,不論是在數(shù)量上,還是權威、權力以及影響方面,女性在科技領域中依然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一)女性科研人員數(shù)量較少

女性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數(shù)遠低于男性,而且越往高層,女性的比例就越小。2014年歐萊雅企業(yè)基金公布的《關于女性從事科研工作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全球范圍內,科研人員中女性比例不足1/3,各國科研機構中的女性比例有所不同:日本6%,美國27%,法國29%,西班牙34%。該報告得出結論:科研人員中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幾乎沒有改觀[1]。2013年由歐盟委員會發(fā)布的第四份“她指數(shù)”①顯示,歐盟女性在科技與工程領域的參與比例只占32%,在科研投入最大的相關產業(yè)領域中女科研人員的比例僅為19%[2]。另有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08年全球女性科技研發(fā)人員占全部研發(fā)人員的25%左右,亞洲的比例為18%,中國為39%。從總體上看,中國的女性科技人員比例略高于國際水平,但與男性相比較,女性高層次科技人才的比例仍舊很小。2008年,中國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的人才中,女性有96.5萬人,占總數(shù)的33.9%,其中正高級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比例只占28%。截止到2015年,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網站數(shù)據(jù)顯示,女性院士的比例僅為6%,在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有5名女院士,占新科院士總數(shù)的14.29%;中國工程院目前有486名院士,男性院士463人,占95%,女性有23名,僅占5%。與此同時,1999年至2008年獲得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資助的1479人(不含社會科學部分)中女性只有76名,占5%;1994年至2009年,獲得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人才計劃的2019人中僅有112名女性工作者,占5%[3](P235)。如此看來,與女性科技工作者比例占1/3的現(xiàn)狀相比,中國高層次科技人才中女性所占比例依然嚴重不足。

(二)科研成果較少且影響較小

女性在發(fā)表成果、科研條件與資助、學術交流、晉升、獎勵機會以及相應的物質待遇等方面,與男性相比也存在性別差距??蒲谐晒呛饬靠茖W家成就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數(shù)量上說,女性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平均低于男性科學家。美國科學社會學家J·科爾和H·朱克曼研究發(fā)現(xiàn),女科學家發(fā)表的科研成果數(shù)量僅是男性的一半到三分之二[4](P1)。關于《中國科技人員職業(yè)發(fā)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女性科技人員的科研成果顯著少于男性。其中,15.6%的女性科技人員出版過著作,男性的比例為17.6%;10.7%的女性獲得過專利,低于男性18.1%的比例。在發(fā)表論文方面,66%的女性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過學術論文,低于男性68.2%的比例;在更高層級的SCI、EI論文發(fā)表上,女性與男性的差距更大,女性發(fā)表的比例為18.7%,明顯低于男性的24.8%。從科研成果的分布看,“大多數(shù)科學家所發(fā)表的成果較少,而高產的科學家僅占少數(shù)……男女科學家比較而言,女科學家中的低產者更多些”[4]。此外,男女在科研成果方面的差別還表現(xiàn)在:女性合作發(fā)表的成果比率也少于男性,女性在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的困難比男性大,而且女科學家的成果較少被引用,甚至會遭受質疑或不被承認。麥克林托克(McClintock)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1950年她提出“轉座基因”的理論,由于與傳統(tǒng)的遺傳學觀念相違背而不被人理解。及至后來,法國科學家雅各布(F. Jacob)和莫諾(J·L·Monod)揭示了生物體內基因調控的機制,這與她的研究有相似的地方,她隨即撰文以期引起科學界對她的重視。然而,科學界很快接受了雅各布和莫諾的學說并授予他們諾貝爾獎,但仍然無視她的理論。直到1960年代末,多位科學家進行的一系列研究證實了她的理論,她的研究成果才被人們重視,她也才最終獲得了1983年的諾貝爾獎。

不僅如此,研究成果的差異還與榮譽、聲望、獎勵等方面密切相關,誠如有的學者所言,“在成果及其影響方面,男女科技人員之間的上述差異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影響到女科技人員的科研資金、資源和獎勵的獲得,從而更加處于不利地位,形成所謂的‘馬太效應’”[5](P113-114)。在科技領域的金字塔結構中,大部分女性科研人員集中在較低的職位,掌握的科研資源比男性少,獨立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機會也比男性少。有研究結果顯示,在參與和主持科研項目的比例以及平均參與項目的數(shù)量上,女性科技人員都比男性少,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職稱的上升,女性科技人員主持項目的經費總額與男性的差距逐漸擴大;女性科技人員獲得獎勵的比例明顯低于男性;收入方面,科技人員的工資因職稱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在同級職稱中女性平均月收入始終低于男性,尤其是在正高級職稱中收入差距最大[3]。

由此觀之,女性在科技領域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是不容爭辯的事實,多年來這一現(xiàn)狀為何沒有較大的改觀呢?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在科技領域中代表不足的弱勢局面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社會文化觀念是主要因素,它不僅使女性在受教育階段面臨各種障礙和限制,也導致一些已經進入科技領域的女性遭遇職業(yè)發(fā)展障礙而中途退場。

二、女性進入科學技術領域的限制

由于女性自身的一些認識特點,以及長期受傳統(tǒng)歷史文化觀念的影響,固化了男女兩性認知的性別差異和不同的社會分工,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了人們認識上的種種偏見,進而使女性對自我科學研究能力的評估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概言之,男女認知上的性別差異、各種成見和偏見以及女性較低的自信心,這些都會限制女性順利進入科學技術領域。

(一)認識能力上的特點所形成的限制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認為,男女兩性在智力方面總體上大致相當,但男女兩性在認知能力上又各有優(yōu)勢。一般來說,男性在推理能力和空間視覺能力方面優(yōu)于女性,女性則在語言能力和感知覺能力上較有優(yōu)勢[6]。眾所周知,數(shù)學是培養(yǎng)良好推理能力的一門學科,與此同時,它也是自然科學的基礎,是進入科技領域的必備工具。而具備良好的空間技能也被視為在科學技術領域成功的關鍵。因此,一些學者認為,數(shù)學和空間能力上存在的性別差異,可以很好地解釋女性在科技領域稀缺的現(xiàn)象。就數(shù)學方面而言,盡管有學者研究認為,在高中階段,男女生選修微積分的比例基本持平,而且在數(shù)學成績上的性別差異也是微不足道的[7],但是,亦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在高風險(high-stakes)的數(shù)學測試中的表現(xiàn)繼續(xù)超過女性,例如在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和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的數(shù)學考試中依然存在性別差異:女孩參加大學預修課程的人數(shù)依舊比男孩少,而這些課程是與科學技術工程有關的學科(如微積分、物理、計算機等等),參加這些預修課程考試的女孩在平均得分上也低于男性[8](P22)。正是這些性別差異對女性進入科技領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總的說來,盡管女性在高中階段的數(shù)學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在數(shù)學考試成績很高的學生中間,女孩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但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女孩較弱的數(shù)學表現(xiàn),使得她們無法獲得主修一些數(shù)學能力要求高的專業(yè)的機會,更不用說從事與此相關的職業(yè)了。

除了具備良好的數(shù)學能力,很多科學和工程專家都認為,空間技能在科學和工程等領域十分重要。美國國家科學院相關研究認為,“空間思維是許多科學重大發(fā)現(xiàn)的核心,它支撐著現(xiàn)代勞動力的許多活動,并且滲透到現(xiàn)代生活的日?;顒又小盵8](P25)。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在認知能力中最持久的性別差距之一被發(fā)現(xiàn)在空間技能方面,特別是在心理旋轉的測量中,男性得分始終大幅超過女性。因此,就目前而言,女性普遍較差的空間技能已成為她們進入科技領域的一大障礙。

但需要指出的是,男女在認知上是否存在如上所說的性別差異以及在何種程度上存在差異,尚需進一步的研究。比如有的學者就認為基于大腦結構和其他生理方面的差異,并不能得出認知能力存在性別差異的結論[8](P20)。更何況目前存在的性別差異與長期的教育、社會文化觀念以及女性對自身的認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關系。因此,隨著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以及社會文化觀念的轉變,這種差異也將逐漸縮小。

(二)成見和偏見所造成的限制

如果說男女兩性客觀上存在的認知差異的確對女性進入科技領域造成一定的限制的話,那么主觀上的成見和偏見則是女性無法順利進入科學管道的主要原因。長久以來,基于男女的認知特點形成了一些文化和觀念上的成見和偏見,認為女性不具備“科學才能”,突出表現(xiàn)在人們普遍相信女性不擅長數(shù)學。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心理學和婦女研究教授海德(Hyde)的研究關注在數(shù)學表現(xiàn)最好的學生之中是否存在性別差異的問題,結果發(fā)現(xiàn)在白人學生中,高分男性以很小的優(yōu)勢勝過女性,但在亞裔美國人中則發(fā)生了逆轉,女性得分超過男性。因此,她認為在人口統(tǒng)計學中,群體之間的文化差異可以解釋一些先前記錄的高成就的性別差距,但數(shù)學成績的差異不足以解釋科學技術領域中的性別不平衡[9]。與此同時,另一項研究也支持了海德的觀點,2003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顯示,大多數(shù)國家數(shù)學得分排名在10%的學生中,男孩要多于女孩,在冰島和泰國則是女孩比男孩多[8](P38)。由此看來,數(shù)學能力的性別差異實際上與社會文化觀念密切相關,誠如有的學者所言:“實驗、觀察和歷史的證據(jù)都揭示了,普遍的文化將男性而不是女性,與天生的智力人才相關聯(lián)”[10],因為這種成見,女性往往被視為沒有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天賦。不僅如此,這樣的成見在女性用實踐證明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仍然固執(zhí)地延續(xù)著,“在由男性主導的哲學和物理學中,能力被認為是天生的;在女性充分代表的分子生物學和心理學領域中,努力被看作是重要的”[11]。換言之,女性在生物學領域的成就被認為是通過努力獲得的,而在物理學等領域中代表不足的現(xiàn)狀則被歸結為沒有天賦。這些消極成見對女性影響極大,如其父母持有這樣的成見就不會鼓勵女孩往科學技術的領域發(fā)展,職場上存在這樣的成見就會限制有才華的女性進入科技領域,更負面的影響在于這種成就會內化到女孩心里,從而使女孩自覺避開相關的職業(yè)選擇。

顯然,人們普遍持有的這種消極成見有著深層的文化因素。在西方文化中,理性的、邏輯的、獨立的、有冒險精神的,這些品質被看作是男性所特有的,并被賦予更高的價值;而情感的、非理性的、直覺的、同情、敏感等品質是對女性的期望,被賦予了較低的價值。男性和女性的這種文化特征的分裂在近代自然科學中得以進一步加強,理性、邏輯性、客觀性等被確立為科學的精神,科學領域被冠以男性特征,從而強化了男性在科學研究領域的主導地位?!袄硇院涂陀^性的概念,以及要支配自然的意愿,支持了一種特殊的科學觀,同時也支持了一種新的陽性規(guī)定的建制”[12]。正是基于這樣的觀念,科學領域成了典型的男性職業(yè),科學與男性相關聯(lián)的固有成見無疑給女性進入科學領域設置了很大的障礙。2014年歐萊雅企業(yè)基金公布的《關于女性從事科研工作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就指出,成見和偏見已成為年輕女性選擇科學事業(yè)的第一障礙,年輕女性以及她們的父母、老師甚至整個社會似乎都有一些阻礙女性進入科學領域的先入之見:“科學很枯燥”“男生對喜歡科學的女生沒興趣”“我不想被當作一個不懂社交、孤僻、孤獨的‘科學怪人’”??茖W被視為適合男性從事的職業(yè),這樣的成見在女孩很小的時候就在她們心里留下烙印,導致女孩對科學不感興趣,即使她們感興趣,也會因為受到社會對科學事業(yè)刻板印象的影響,從而放棄相關職業(yè)選擇。這就是近年來很多理工科畢業(yè)的女性,沒有選擇繼續(xù)深造或從事與專業(yè)相關的職業(yè)的主要原因。

除了明顯的成見以外,一些隱形的(Implicit)偏見也對女性進入科技領域有著不利影響。很多人表示,他們相信“女性在科學中表現(xiàn)不如男性”的刻板印象,然而,即使有意識地拒絕“性別與科學有關聯(lián)”的人也仍然會無意識地持有該信念。這些無意識的信念即是隱形偏見,它們在顯性的性別偏見減弱的地方仍然發(fā)揮著作用。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建立了性別與科學的關聯(lián)測試,來自世界各地超過五十萬人的測試結果顯示,70%以上的測試者更容易將“理科”與“男性”關聯(lián),而將“女性”與“文科”相關聯(lián)。與此同時,通過隨機顯示姓名的方式進行“名望實驗”發(fā)現(xiàn),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更容易將男性而不是女性與“名望”聯(lián)系在一起。此外,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隱形偏見與群體認同密切相關,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與數(shù)學聯(lián)系在一起,不是因為女孩不會數(shù)學,而是因為她們不太認同它,比如女性與她的同類聯(lián)系越多,她可能越少與數(shù)學聯(lián)系在一起[8](P73-78)。它很可能與數(shù)學和科學表現(xiàn)中的性別差異有關,即女性較強的內隱的性別與科學的偏見,可能最終加劇了她們在科學中與男性的差異;性別與科學的隱形偏見不只影響個人行為,更為深遠的影響在于它以無形的方式阻止了女性追求科學的愿望,影響父母鼓勵或阻止女孩追求科學事業(yè)的決定。

(三)女性缺乏自信所形成的限制

成見和偏見不僅會導致女性在接受系統(tǒng)的科學教育時,很難擁有與男性平等的水平和成就,也會使她們在從事科學研究中缺乏自信,從而不能像男性那樣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甚至有時候對自己已經取得的成果,也由于自信的不足而持懷疑態(tài)度。斯坦福大學的社會學家科雷爾(Shelley Correll)的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對科學不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科學是男性領域”的文化信念的影響,她的研究側重于自我評估及其后果對數(shù)學和科學的興趣。她發(fā)現(xiàn),在同等數(shù)學成就的學生中,男生比女生更高地評估了他們的數(shù)學能力,而評估越高,他們選擇科學或工程課程的可能性就越大,結果就是男孩更有可能選擇這些課程,因為他們相信他們擅長數(shù)學[13]。文化觀念所形成的成見,對女性自我評估的影響并不都是消極的,在某些方面,女性的自我評估比男性要高,如語言能力?!霸跀?shù)學同樣好的同學中,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在語言任務上也做得很好。除了社會期望,相對較強的語言能力可能鼓勵數(shù)學上有才能的女生,考慮將來在人文或社會科學方面而不是科學和工程領域的教育和職業(yè)”[8](P63)。換言之,女生對語言能力較高的自我評估,會降低她們選擇數(shù)學和科學相關課程的可能性??偟恼f來,女性比男性更少表達對科學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女性在“男性化”的科技領域中表現(xiàn)出不自信,從而影響了她們的學業(yè)和職業(yè)選擇。

三、女性留在科學技術領域中的多重障礙

除上述各種限制以外,女性在進入科技領域以后同樣也面臨著重重障礙,從而使得人才流失率很高,形成所謂的“科學管道的滲漏現(xiàn)象”,即是說“科學職業(yè)生涯就像一個滲漏的管道,管道是一節(jié)一節(jié)地連接而成的,在管道的各個部分和環(huán)節(jié),人們不斷地流出或退出……而最為不幸的是,退出的多數(shù)是女性”[14](P131)。

(一)科研團體交往中的限制

科學研究往往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合作,以此形成科學共同體。由于女性在科技領域中人數(shù)相對較少,難免會有孤立和邊緣化的感覺;在科學團體中女性參與一些高端研發(fā)項目的機會相對較少;女性很少參與男性同事的非正式的交往(如私人聚會等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女性不能像男性一樣獲得平等的對待,如不同的薪酬、職業(yè)發(fā)展和晉升的空間等等。美國學者調查研究表明,女性更有可能被排除在非正式的社交聚會、合作研究或教學之外;與她們的男性同事相比,在職業(yè)中更少得到導師的幫助,因而在職業(yè)發(fā)展中得到的建議也很有限,這些都會對她們的職業(yè)發(fā)展產生消極影響[8](P69-71)。中國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在科技領域,具有男性化特征的煙文化、酒文化等非正式交往方式盛行。這種非正式的交流和應酬活動,不但擴大了男性在科技領域的人脈,也增加了他們獲得科研項目的機會,……女性因難以融入掌握科研資源的男性社交圈,而制約了她們在科技領域的發(fā)展”[3](P145)??梢?,由于在科研團體中的這些限制,很容易降低女性的歸屬感,她們會因對工作的滿意度較低而離開科技領域。

(二)性別角色的限制

女性的性別角色也會給她們從事科學研究帶來負面的影響,在以理性著稱的男性主導的科學技術領域,女性帶有感情、親和力等社會普遍認同的特征,往往會被看作是不夠干練的表現(xiàn),因而在科研團體中只能充當配角(如科研助理)。然而,一旦女性適應這個環(huán)境,變得和男性一樣理性和優(yōu)秀,又會被認為不像女人,在團體中明顯不受人喜歡。這是因為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科技領域中,性別角色的期望取決于男性,女性太過干練往往會被認為缺乏善解人意、同情心等品質而遭到壓制。而且一般行業(yè)的評估是通過占支配地位的群體實施的,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科技領域中女性勢必會處于劣勢地位。而在任何一個行業(yè),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即招人喜歡(至少不被人討厭)和有能力對于個體的職場發(fā)展都至關重要。根據(jù)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討人喜歡的員工比不被人喜歡的員工更親切,能干的員工比不太能干的更容易得到晉升的機會;而當能力相當時,討人喜歡的員工比不招人喜歡的員工,得到晉升和加薪的可能性更大[8](P85-86)。如此看來,在科技領域中一些女性常常由于在干練(有能力)和有女人味(討人喜歡)之間難以做到兩者兼得,從而令職業(yè)發(fā)展受到很多限制。

(三)家庭責任的限制

由于傳統(tǒng)的性別分工依然存在,因而婚姻會分散女性的工作注意力,更為關鍵的是,科學研究日復一日的工作性質,對于要生養(yǎng)孩子的女性的去留也會產生直接影響。由于受到“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的影響,職業(yè)女性花在家庭和家務中的時間比男性要多,更容易受到家庭責任的影響。而養(yǎng)育孩子更需要女性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有學者將已婚無子女與已婚有子女的女性研究人員進行對比后發(fā)現(xiàn),婚姻本身對女性的科技事業(yè)發(fā)展并沒有太大影響,已婚女性只有在有了孩子以后才出現(xiàn)劣勢的局面,比如辭職在家照顧孩子的可能性增大,而晉升的機會減少等等。由此,女性在科研界比男性遭遇更多的發(fā)展障礙,更有可能因為配偶或是養(yǎng)育孩子而從正在進行的研究中臨時撤出。

四、對策和建議

上述種種障礙對于夢想進入和留在科技領域中的女性,構成了一種系統(tǒng)性的限制,最終導致了女性在科技領域中代表不足的局面。追根溯源,社會文化觀念是形成諸多限制或障礙的主要原因,雖然根深蒂固的社會文化因素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但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各種措施加以矯正,逐漸弱化對于女性進入和從事科技領域研究工作的消極影響。針對以上分析的各種限制,本文提出以下幾點簡要的對策和建議,以期對改善女性在科技領域中代表不足的現(xiàn)狀有所助益。

首先,在家庭和學校教育階段,努力培養(yǎng)女孩對科學的興趣,并開發(fā)其科學潛質。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深遠,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父母要摒棄“女孩不適宜從事科學事業(yè)”的傳統(tǒng)偏見,應該鼓勵而不是限制女孩對科學的追求;學校教育是幫助女孩通往科學之路的助推器,教師的教學和引導對女孩的人生發(fā)展和職業(yè)選擇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該幫助女孩確立這樣的信念:科學事業(yè)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包括數(shù)學能力和空間技能)都可以通過后天堅持不懈的努力而得以提高,從而提升女孩的自信心,使其發(fā)揮出內在的科學潛能。如上文所述,女性在數(shù)學能力和空間技能上的性別差異,依舊制約著她們順利進入科學管道。幸運的是,數(shù)學能力和空間技能都可以通過教育干預得以提高。在數(shù)學能力上,通過教育上幾十年的努力,女孩在數(shù)學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盡管在一些重要的選拔測試中,女孩總體表現(xiàn)還稍遜一籌,但這并不足以證明她們在數(shù)學學習和研究上生而與男性有性別差異,隨著教育力度的加大,這種差距更會日益縮小。與此同時,空間技能同樣可以通過訓練獲得提高。美國密西根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和工程力學教授索比(Sorby)和數(shù)學教育專家巴特曼斯(Baartmans),為了增加女性在工程中的保留額,專門為空間技能不發(fā)達的學生(尤其是女生)開發(fā)了一門名為《空間可視化》的課程,集中教授基本空間可視化技能,包括等距和正字法繪圖、物體的旋轉和倒影、固體橫截面以及二維到三維的轉換等內容,經過訓練,學生的空間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15]。

其次,創(chuàng)建支持女性留在科學技術領域的環(huán)境。部門文化和環(huán)境對科技領域中女性的去留有很大影響,積極營造良好的部門文化能增加女性職工的歸屬感,從而提高她們的工作滿意度;建立更加透明和公平的競爭機制,使女性與其男性同事有公平合理的職業(yè)發(fā)展平臺;完善幼兒保育措施使女性職工更能安心從事科研工作,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減少科技領域中女性員工的人才流失。多年來,世界上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都在為促進科技領域中的性別平等提供政策支持,其經驗可供中國借鑒。大致說來,有如下幾點:(1)設立女性科研回歸基金。如愛爾蘭的“首席研究員(Principal Investigator)職業(yè)發(fā)展資助”項目,奧地利的“職業(yè)發(fā)展項目”等等,為生育、照顧孩子等原因而中斷職業(yè)生涯的科技女性提供資助,幫助其回歸科研工作。(2)規(guī)定基金項目中女性參與者和獲得者的比例。例如2006年德國研究基金會性別平等工作組的目標是,致力于提高女科學家在所有研究項目和研究委員會中的比例;瑞典研究基金會在2008年的性別平等宣言中規(guī)定,新項目必須提前審查其可能對男女平等產生的影響,保證女性參與,并承諾增加女性受資助的比例。(3)保障決策層的女性比例。例如比利時在公立委員會和基金會中設立女性至少占1/3比例的配比額;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承諾增加委員會特別是領導層的女性比例;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委員會成員遴選規(guī)則中規(guī)定,各地區(qū)委員會的委員性別比例要能體現(xiàn)該地區(qū)的性別比例[3]。

最后,盡力消除刻板印象和隱形偏見,雖然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但社會都有責任努力糾正和抵制對女性的各種成見和偏見。一旦發(fā)現(xiàn)有性別歧視的現(xiàn)象存在,應該及時糾正并能得到有效的阻止。例如美國的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就是一項很好的措施,其意在更有力地抵制并逐漸消除對女性有歧視的成見。該法案的原初目的是幫助女性實現(xiàn)平等獲得各個級別的教育,如今聯(lián)邦政府正致力于將第九條適用于改進女性在科技領域中相對不平等的地位,幫助有志于科技事業(yè)的男性和女性有平等的機會去實現(xiàn)夢想。

注釋:

① “她指數(shù)”是歐盟委員會發(fā)布的關于女性在科學與研究領域的狀況報告,該指數(shù)自2003年首次推出,每3年發(fā)布一次。

參考文獻:

[1] 中國經濟網.科研人員中女性比例不足三分之一[EB/OL].http://gongyi.ce.cn/xwrd/redianxinwen/201403/21/t20140321_1489544.shtml,2014-03-21.

[2] 付毅飛.從“她指數(shù)”看歐盟女科研人員現(xiàn)狀[EB/OL].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21/c99013-21556927.html,2013-05-21.

[3] 陳至立.女性高層次人才成長狀況研究與政策推動[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13.

[4] 林聚任.研究成果的性別分化[J].開放時代,2003,(3):123.

[5] 章梅芳,劉兵.我國科技發(fā)展中性別問題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7.

[6] Paul Irwing,Richard Lynn.SexDifferencesinMeansandVariabilityontheProgressiveMatricesinUniversityStudents:AMeta-analysis[J].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2005,(96):507-508.

[7] Janet S.Hyde,Sara M.Lindberg,et al.GenderSimiLaritiesCharacterizeMathPerformance[J]. Science, 2008,(321):494-495.

[8] Catherine Hill, Christianne,Corbett Andresse St. Rose.WhySoFew?Womenin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Mathematics[R].Washington, DC: AAUW,2010.

[9] Sean Cavanagh.StereotypeofMathematicalInferiontyStillPlaguesGifls[N]. Education Week,2008-08-27.

[10] Sarah-Jane Leslie, Andrei Cimpian,et al.Expectations of Brilliance Underlie Gender Distri-butions Across academic Disciplines[J]. Science,2015,(347):.

[11] Andrew M. Penner.GenderInequalityinScience:HowShouldaBetterGenderBalanceBeAchieved?[J]. Science,2015,(347):234.

[12] 劉兵,曹南燕. 女性主義與科學史[J]. 自然辯證法通訊,1995,(4):48.

[13] Correll, S. J.GenderandtheCareerChoiceProcess:TheRoleofBiasedSelf-assessment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1,106(6):1691-1730.

[14] 覃明興. 女性在科學中的相對缺席現(xiàn)象探析[J]. 甘肅社會科學,2006,(4):131.

[15] Sheryl Sorby, Beverly Baartmans.TheDevelopmentandAssessmentofaCourseforEn-hancingthe3-DSpatialVisualizationSkillsofFirstYearEngineeringStudent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0,89(3):301-307.

猜你喜歡
科技領域科學數(shù)學
Why there is few women succeeding in STEM科技領域:陽盛陰衰之探尋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Why there is few women succeeding in STEM
科學
我為什么怕數(shù)學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數(shù)學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科學拔牙
我國納米科技領域論文數(shù)和專利量世界第一
錯在哪里
衰落的科學
雕塑(1999年2期)1999-06-28 05:01:42
依安县| 牙克石市| 阆中市| 长武县| 焦作市| 大名县| 公安县| 得荣县| 盐山县| 邵东县| 广平县| 长丰县| 宁都县| 宣威市| 南宫市| 都安| 林芝县| 云浮市| 丰都县| 黑龙江省| 阳城县| 内丘县| 仲巴县| 大悟县| 廊坊市| 资中县| 镇江市| 盈江县| 凤山县| 东至县| 聂拉木县| 双鸭山市| 垫江县| 阿合奇县| 桂东县| 凯里市| 太原市| 山西省| 高碑店市| 定兴县| 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