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宏霞
四川省鄰水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四川鄰水 638500
盆底肌,即盆底肌肉,女性盆底的組成是由筋膜和封閉骨盆出口的多層肌肉組成,其中,尿道、直腸也在其中,盆底支持系統(tǒng)由韌帶、筋膜、肌群等組成,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維持子宮、卵巢、等盆腔臟器的正常位置和功能的正常使用。恥骨聯(lián)合下緣在盆地前面,尾骨尖、恥骨降肢、坐骨結節(jié)在后方。淺層膜與肌肉、泌尿生殖膈、肛提筋及筋膜組成盆底。在產婦妊娠、分娩過程中,容易對盆底肌造成傷害[1],由于產婦在懷孕期間,膀胱受到子宮的壓力,肌肉神經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分娩過程中,嬰兒從產道順利娩出,骨盆底肌肉神經又會因為嬰兒受到牽拉,就像橡皮筋,一直處于緊繃狀態(tài),沒有放松,可是,一旦放松橡皮筋就會失去彈性,所以,骨盆底神經會出現(xiàn)松弛現(xiàn)象,嚴重甚至從根部斷開。普遍講,神經受損可慢慢恢復,但是,對于難產的產婦來說,分娩時無論是盆底神經的損壞或是軟產道的傷害,導致骨盆底的肌肉和韌帶對于骨盆的支持力不夠,由此,可導致產婦壓力性尿失禁,這樣的壓力性尿失禁癥狀將一直延續(xù)到中老年,由于收縮力的減退,和身體機能的減弱,甚至進一步惡化對個人形象造成影響,由于尿道松弛,常常會發(fā)生遺尿現(xiàn)象,有異味產生,使產婦產生自卑心理。盆底肌障礙除了壓力性尿失禁的出現(xiàn),對性生活也有一定的影響,且易感染婦科疾病。產婦應及時、盡早的進行盆底肌的康復鍛煉,如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生物反饋治療、提肛運動、條件允許下瑜伽針對性康復訓練。盆底肌障礙對女性生活、社交造成嚴重影響[2],因此,該研究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分娩產婦為研究對象,針對助產士團隊主導模式下產婦盆底肌康復護理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該研究隨機選取于該院進行分娩的8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隨機分組,每組4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初產婦28例,經產婦12例,年齡 22~37 歲,平均年齡(28.3±6.7)歲,孕周 37~41周,平均孕周(39.5±1.5)周,體重 60~75 kg,平均體重(65.5±5.5)kg。 對照組初產婦 32例,經產婦 8例,年齡22~35 歲,平均年齡(27.3±6.5)歲,孕周 38~42 周,平均孕周(39.5±1.7)周,體重 65~76 kg,平均體重(66.5±4.5)kg。兩組產婦在產次、孕周、年齡、體重及文化水平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助產士團隊主導模式:①團隊的組成:由經驗多,年資高的產科專家為團隊的主要領導者,由進行過專業(yè)培訓護士組成助產小組和康復治療小組。②實施:產婦首先應學習盆底肌康復相關知識;助產士團隊負責產婦從頭至尾相關事宜;分娩期間,自然分娩者助產士團隊中應有一人全程陪護,剖宮產責任護士應全程陪同。產后,康復治療小組應對產婦進行盆底肌健康宣教和知道產婦做盆底肌康復訓練—Kegel運動;Kegel運動:又稱提肛運動,每次做提肛運動應保持 2~6 s,隨后放松休息 2~6 s,重復 10~15 次,每天堅持3~8次[3]。助產士團對每天對產婦進行生物電刺激治療,對產婦治療程度進行記錄,綜合Kegel運動和生物電刺激情況對產婦盆底肌康復治療進行分析,根據(jù)產婦的恢復情況為產婦量身定制適合產婦的康復方式,在產婦身體情況允許的情況在,在助產士團隊和專業(yè)瑜伽教練的指導下,產婦可利用瑜伽通過有針對性的項目鍛煉促進盆底肌的康復。
傳統(tǒng)模式:由一名助產士對患者采取盆底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使用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肌鍛煉方法等,促進產婦的盆底肌康復。①生物反饋電刺激:法國VIVALTIS的PHENIX USE通過測定盆底肌和腹肌收縮時的電活動,以肌電圖(EMG)的形式通過圖像反映出來。在產婦盆底肌康復治療過程中,生物反饋電刺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②盆底肌的鍛煉方法:首先,產婦應平躺、雙膝彎曲。其次,產婦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最后,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如果在這一過程中,產婦感到小便急,應進行憋尿。提肛運動這一過程應保持 2~6 s,隨后放松休息 2~6 s,重復 10~15次,每天堅持3~8次。運動的過程中照常呼吸,保持身體其它部份的放松。用手觸摸腹部,如果腹部有緊縮的現(xiàn)象,應考慮運動方法錯誤。
通過兩組產婦盆底肌恢復情況和產婦的滿意度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做出比較。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產婦的滿意度調查,助產士團隊模式下產婦盆底肌康復的觀察組共40例產婦,滿意度為100%,傳統(tǒng)模式下產婦盆底肌康復的對照組共40例產婦,4例不滿意,滿意度為90%。
通過產婦盆底肌的康復情況,助產士團隊模式下產婦盆底肌康復的觀察組共40例產婦,產婦的康復率為100%,傳統(tǒng)模式下產婦盆底肌康復的對照組共40例產婦,6例為完全康復,產婦的康復率為85%。
產婦妊娠、分娩過程由于牽拉等因素對產婦盆底肌造成傷害,出現(xiàn)盆底肌功能障礙,影響女性的個人形象和生活。壓力性尿失禁是盆底肌功能障礙的重要表現(xiàn),常常會因為腹壓增大,例如;咳嗽、打噴嚏、大笑等導致尿液流出,不受控制,對女性的個人形象造成極大影響;也會并發(fā)子宮脫垂、大便失禁等情況且對性生活有一定影響[5]。所以,產婦應熟悉盆底肌康復知識,并盡早進行康復鍛煉。
助產士團隊的建設是產婦康復保障。助產士團隊對于盆底肌康復優(yōu)于傳統(tǒng)單一模式下的盆底肌修復。團隊的建設是對單一助產士自我管理和有效溝通的重要形式,團隊的合作精神是助產士團隊建設的基礎,以及時、快速溝通作為渠道,營造助產士團隊良性互動的合作氣氛。助產士脫離傳統(tǒng)單一模式,團隊作用對助產士而言具有目標導向功能,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使助產士團隊齊心協(xié)力,擰成一股繩,朝著為產婦的康復這一共同目標努力,團隊對于助產士除了目標導向還有激勵功能,在團隊中,助產士可以獲取自信。團隊的凝聚力增加助產士共同的使命感、歸屬感、認同感。傳統(tǒng)單一模式下的助產士每天最重要的是在護士長的領導下和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工作,負責正常產婦接待接產的工作,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難產的接產工作,充分了解分娩前后的情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等,做好計劃生育圍生期保健和婦嬰衛(wèi)生健康教育等工作,而助產士團隊在此基礎上,對助產士常規(guī)工作進行升級,由單一個人到團隊模式就是助產士工作的進步。
通過助產士團隊專業(yè)的指導下,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避免傳統(tǒng)模式的弊端,幫助產婦盆底肌更好更快的修復,增加產婦的信心,幫助產婦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增加產婦自信。綜上所述,產婦生產結束后,應盡早的在專業(yè)的指導下,進行盆底肌的康復。因此,助產士團隊在產婦盆底肌康復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