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石頭
一天,壯壯和我在電話里聊起了他明天考試的情況:“爸爸,如果我這次考不好,就罰自己一個星期不看電視,不吃‘麥肯基’。 ”
我明顯感到壯壯有幾分得意,也許還為自己能夠想出這樣辦法感到高興。
“壯壯,這是兩回事兒,考不好爸爸也會帶你去吃‘麥肯基’,也可以看電視?!?/p>
“我也是這么認為的。”稍微愣了一下的壯壯高興地說道,我似乎能感受到他瞇縫著眼睛沖著媽媽笑。
而我卻感到很難過。就因為一個考試,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就要用自己最在乎的東西來懲罰自己。
想著兒子的這些話,我想到了武志紅提到的“好蘋果壞蘋果”理論:
“壞蘋果”和“好蘋果”放在一起,好蘋果很快就會壞掉。如果不能及時制止,一定會出現(xiàn)一個傳染倆,最終一筐蘋果全部壞掉的結果。
將這個結果應用到孩子身上,就是當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A(壞蘋果),父母會不自覺地用B(好蘋果)來限制問題A,然后B也被影響到,最終也變成了一個壞蘋果。
說白了,這就是父母慣用的要挾孩子的手段:一件事情做不好,就用另一件孩子想做的事情作為要挾——寫不完作業(yè)就不準看電視!結果為了看電視,總是草草完成作業(yè),這樣的結果必然又是重寫,結果只能在糾結中、在眼淚中完成作業(yè),最后連看電視的心情也沒有了。
這種教育理念在生活中不斷重復,就如同“壞蘋果”傳染“好蘋果”一樣,不斷持續(xù)下去,整個孩子就會被完全控制,成為一個壞透了的“蘋果”。
最終出現(xiàn)的情況便是這樣的:當孩子遇到一點小小挫折,便無法前行。因為面對很小的問題,他總是很自然地想到更大的挫折,總是無法正視問題本身,而是不自覺地被引向毫無意義的問題背后的巨大恐懼。這樣的人生必然會形成逃避的生活態(tài)度,也必然會造就低“挫折商”的孩子。
這絕不是父母們想看到的結果,可確實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后果。令人嘆息的是,我們反過來又會訓斥自己的孩子:你怎么這么沒勇氣,辦事那么沒自信!
要挾式的教育理念是我們熟悉的,因為它總是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類事情的統(tǒng)一特點是:不能就事論事。把不同的事情混在一起,事情之間發(fā)生了無法抑制的傳染。
它是一種見效最快的方法,孩子很吃這一套。而人又必然是短視的,只要眼前安寧一會,清凈一些,哪管得了那么多。這種方法也是上癮的,如同吸毒,但到最后,必然是效果越來越差,最終就是嚴重的副作用。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父母們總是害怕,一個小小的問題沒有控制好,就會演變?yōu)橐粋€巨大的問題。就如同射箭一樣,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但人生哪會如此簡單。
一切都要慢慢來,正確的事情總是值得的。
重要啟事:
原創(chuàng)是我們的追求,優(yōu)秀作者是我們的渴求。也許我們使用了您的作品,因各種原因一時無法與您取得聯(lián)系,請您撥冗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致以稿酬。
讀者信箱:
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將您關于教育的每一點想法發(fā)送至the_educator@126.com。
讀者QQ群:
12779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