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賀 濤
大宗商品是國際經濟活動重要的基礎商品。大宗商品交易領域是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戰(zhàn)場。大宗商品價格是國際經濟的晴雨表。隨著中國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為掌握國際競爭的主動權,必須加強對全球大宗商品領域的研究。
1. 大宗商品(Bulk Stock)主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但非零售環(huán)節(jié),用于工農業(yè)生產與消費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
大宗商品主要有四大類,即能源產品、基礎原材料、大宗農產品和貴金屬。能源產品包括原油、煤炭、天然氣等?;A原材料包括有色金屬、黑色金屬、鐵礦石和化工原料等。大宗農產品包括大豆、小麥、玉米、棉花、橡膠和砂糖等。貴金屬包括黃金、白銀等。
2. 大宗商品定價權是指一個國家或一部分企業(yè)在大宗商品價格制定方面擁有的一定的主動權或影響力。大宗商品定價權一般包含三個層次的能力;一是國際貿易談判中影響合同價格的能力;二是在國際定價規(guī)則框架下影響國際基準價格的能力;三是制定或修改國際定價規(guī)則的能力。
3. 大宗商品定價機制是指大宗商品國際貿易交易價格的確定模式。在大宗商品貿易中主要有兩種定價模式,一種是以期貨價格為基礎的定價模式,另一種是由買賣雙方協(xié)商達成的交易價格模式。定價機制與定價權緊密相關,定價權是定價機制的核心,定價權往往是通過制定定價模式或選擇定價模式體現(xiàn)的。
大宗商品既是國際經濟的基礎產品,又是國際政治的博弈武器。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的,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便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便控制了所有人。因此,大宗商品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雙重意義,大宗商品領域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戰(zhàn)場。
1. 從經濟角度看,大宗商品大多是涉及工農業(yè)和人民生活的基礎產品,它的供求狀況及其價格變動會直接影響一個國家乃至全球經濟體系,成為世界經濟的晴雨表。特別是伴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重大變動,形成全球財富的轉移和流動。以石油為例,如果每桶石油價格波動10美元,就會在全球造成約3200億美元的財富轉移,接近全球GDP的0.5%。近幾年石油價格下跌,就造成俄羅斯、委內瑞拉等產油國經濟的嚴重創(chuàng)傷。
2. 從政治角度看,大宗商品歷來是國際政治和外交斗爭的武器。長期以來,大宗商品領域充滿了國際政治博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由美國供應西歐國家石油,控制了西歐國家的石油供應,不僅使美國從石油中大獲其利,也控制了歐洲經濟,使西歐國家在國際問題上一度唯美國馬首是瞻。前蘇聯(lián)在冷戰(zhàn)時期也利用石油外交政策控制東歐經互會國家。由于東歐經互會國家的石油資源短缺,而前蘇聯(lián)富產石油,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東歐國家石油消費的90%由前蘇聯(lián)供給。石油成為前蘇聯(lián)控制東歐國家一種有力的外交武器。
大宗商品作為全球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現(xiàn)階段已形成三個最重要的交易中心,同時經過十多年的并購重組,已形成四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品和資產交易定價集團。三大交易中心和四大交易定價集團,構成了全球大宗商品和資本的交易格局,左右著全球大宗商品的貿易和價格。
1. 紐約、芝加哥和倫敦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在紐約,紐約商業(yè)交易所從1974年推出燃油期貨,以后又推出取暖油期貨。紐約商品交易所于1974年推出黃金期貨。這一系列商品期貨的推出,使紐約成為全球能源和黃金交易中心,對全球能源和黃金價格發(fā)揮重要的影響。
另一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芝加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在建立初期是以農產品期貨為主,隨著農產品期貨體系的逐漸完善,期貨價格影響范圍不斷擴大,不僅成為美國農業(yè)生產和加工的重要參考價格,而且成為國際農產品貿易的權威價格。上世紀70年代,芝加哥市場敏銳捕捉到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的新變化,在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推出了債券、指數(shù)、黃金和白銀期貨交易品種,使芝加哥成為農產品、畜產品、工業(yè)品和金融衍生品的全球交易中心。
倫敦是最早的國際金融中心。它的商品交易從1880年倫敦金屬交易所成立起,經過100多年的發(fā)展,現(xiàn)在已超越紐約成為全球交易霸主。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展銅、鋁、鎳、錫、鉛、鋅6種基本金屬期貨期權合約交易。本世紀初又相繼推出塑料期貨合約和聚丙稀及聚乙烯合約交易。歐洲洲際交易所(ICE)又是全球能源領域領先的電子化期貨期權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是一個著名的國際衍生品交易機構,主要從事金融期貨期權交易。倫敦三大交易所交易量已占全球交易量的15%以上。
紐約、芝加哥和倫敦三大商品交易中心,對全球大宗商品的資源配置和定價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紐約、芝加哥和倫敦這三個全球大宗商品和金融交易中心外,最近這些年,新加坡作為亞太地區(qū)的貿易中心也正在崛起,逐漸發(fā)展成為亞洲燃料油,橡膠和鐵礦石的定價中心。
2. 四大資產定價交易集團。
近十多年,全球大宗商品和資本交易呈現(xiàn)集中化和集團化趨勢,通過并購已初步形成四大交易所集團。這四大集團有:
芝加哥交易所集團(CME),擁有全球老牌交易所,通過最近十多年的并購,目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紐約商業(yè)交易所(NYMEX)、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等都成為其成員。交易品種包括農產品、能源產品期貨,股指、外匯期貨,金屬類期貨等。
洲際交易所集團(ICE),是一家全球領軍的金融和商品期貨交易所集團,擁有二十多家交易所,包括紐約股票交易所(NYSE)、泛歐股票交易所(EuronextN.V)、洲際交易所(ICE)、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及美國、加拿大、歐洲境內的期貨交易所。交易品種包括股票、股票期權、債券、外匯、利率、能源、農產品和貴金屬期貨等。
歐洲交易所集團,包括倫敦證券交易所(LSE)、德國證券交易所(GSE)、德國期貨交易所(DTB)、歐洲期貨交易所、意大利交易所(ISE)、歐洲固定收益市場、加拿大蒙特利爾證交所(MSE)等。交易品種包括股票、債券、股指、金融及商品期貨、現(xiàn)貨及衍生品等。
香港交易所集團,包括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HKEX)及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交易品種包括股票、股指期貨、金屬期貨與期權、現(xiàn)貨及衍生品等。
目前全球交易所四足鼎立,許多國家和地區(qū)交易所都有被購并的可能。這種全球市場集中化和集團化趨勢將會進一步發(fā)展,并將會對全球資本和商品定價權及資源配置產生重大影響。
1. 中國大宗商品國際貿易概況。本世紀以來,全球大宗商品貿易規(guī)模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貿易領域的份額不斷擴大,地位不斷上升。據(jù)統(tǒng)計,2015年全球石油產量39億噸,石油貿易量19.77億噸,中國進口3.36億噸,占比17%;全球鐵礦砂產量20億噸,貿易量13.81億噸,中國進口9.52億噸,占產量比47.6%;全球銅產量1928萬噸,中國進口銅368萬噸,占比19.38%;全球鋁產量5789萬噸,中國進口15萬噸,消費約3100 萬噸,占產量比53.5%;全球大豆產量3.31億噸,大豆及豆粕貿易量1.92億噸,中國進口大豆8169萬噸,占貿易量比42.54%;全球玉米產量9.63億噸,貿易量1.2億噸,中國進口230萬噸,消費量2億噸,中國消費占產量比20.76%;全球天然橡膠產量1231萬噸,中國消費量355萬噸,國內產量86萬噸,進口273萬噸,進口占全球產量比22.17%。
2. 中國大宗商品價格話語權缺失。從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生產,貿易和中國進口及消費量看,中國已成為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然而,盡管我們是大宗商品的大國,但不是強國,在全球大宗商品定價領域,我國還缺乏話語權,基本上處于被動接受國際市場價格的狀態(tài)。許多大宗商品定價權掌握在美歐國家手中,比如石油定價在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農產品定價在芝加哥,銅定價在倫敦,橡膠定價在東京,鐵礦定價在向新加坡轉移。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市場處于劣勢地位,致使我國經濟利益流失巨大,嚴重影響中國中下游產品成本,削弱了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比如2010年我國進口鐵礦石6.18億噸,由于在談判中處于不利地位,每噸平均價格上漲了48.51美元,當年比往年多付了300多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980億元,造成經濟利益大量外流,國內鋼鐵成本大幅上升。而2010年全國大中型鋼鐵廠實現(xiàn)的利潤僅為897億元,鐵礦石漲價增加的成本是利潤的2倍多。
再比如,2011-2013年,由于國際大豆價格持續(xù)走高,中國大豆加工企業(yè)因高價采購、增加原料成本達1200多億元,造成許多企業(yè)停產和破產。
3. 中國增強國際大宗商品領域的話語權是必然趨勢。21世紀,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角。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既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自身需要,也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共同需要,即是中國得益于世界,也是世界得益于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發(fā)展一方面要求我們用好國內資源,保持持久發(fā)展,另一方面要求我們充分獲取全球資源,為全球經濟作出貢獻。因此,從全球角度配置資源,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中國在全球資源的配置過程中,為了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增強在國際大宗商品領域的話語權,接受國際競爭挑戰(zhàn),是不可回避的問題,也是必然面臨的趨勢。
大宗商品領域是國際經濟利益的交匯處,包含了復雜的國際經濟關系。
大宗商品對國際經濟有著獨一無二的影響力。長期以來,寡頭壟斷成為大宗商品國際交易中的常見現(xiàn)象。國際經濟寡頭從產業(yè)鏈上不斷加強對大宗商品的控制,現(xiàn)已基本上實現(xiàn)了對大宗商品整個產業(yè)鏈的控制。
1. 四大糧商壟斷了世界80%的糧食貿易量。ABCD四大跨國糧商控制了全球80%的糧食貿易,業(yè)務版圖涵蓋到全世界近百個國家,他們不僅控制了糧食貿易,還控制了許多大宗農產品,掌握了加工、倉儲、運輸及金融服務全產業(yè)鏈,成為大宗商品的經濟帝國。所謂ABCD四大糧商,即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美國)公司,Bunge(邦基,現(xiàn)總部在美國紐約)公司,Cargill(嘉吉,總部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公司,和Louis Dreyfus(路易達孚,總部在法國巴黎)公司。
美國嘉吉公司是全球糧食行業(yè)最大的公司,它從儲運起家,現(xiàn)在不僅有全球糧食貿易,而且業(yè)務涵蓋糧食和農產品及食品加工銷售,金融服務,信息通訊,運輸?shù)葟V泛領域。它控制了農產品交易、運輸、倉儲、加工和金融及風險管理每個環(huán)節(jié),形成了完整的供應鏈管理,目前業(yè)務版圖擴展到全球近70個國家。特別是將農業(yè)與金融業(yè)結合,是嘉吉的一大特色。嘉吉旗下的金融機構組成體系,依托這一體系,為農業(yè)、食品、能源和金融等行業(yè)的客戶提供風險管理和金融解決方案,借助于金融服務,把全球眾多客戶掌控在自己手中。
再如,ADM公司,起步于美國偏遠地區(qū)的一家小型企業(yè),現(xiàn)已成為跨國糧食經營巨頭。在糧食領域,它構建了“農場-儲存-運輸-加工-分配-銷售”全產業(yè)鏈,最近十多年,擴展到“食品+飼料+生物燃料+工業(yè)品+全球糧食貿易體系+全球涉農咨詢”,成為全方位的跨國巨頭。而且通過“金融+農業(yè)”戰(zhàn)略,搭建了一個涉及信托、銀行、期貨、投資咨詢的金融體系,既延長了價值鏈,又為其自身業(yè)務發(fā)展提供了信息支撐和資本后盾。
美國的邦基公司通過把自己的化肥推銷給農業(yè)生產者,隨后收購這些農民的農產品,再加工成食品,構建了從田頭到餐桌的產業(yè)體系。邦基公司自稱只做三大產業(yè):肥料、農業(yè)和食品,而就是這三大產業(yè),造就邦基成為跨國糧食巨頭。法國的路易達孚公司,從糧食、油料、飼料、棉花等農產品貿易入手,布局到肉類、食糖、咖啡等各種食品制造,現(xiàn)在還把觸角伸到電力、天然氣、石油及金融領域,構建了一個影響全球糧食和大宗商品的經濟帝國。
2. 新老巨頭主宰全球能源和基本金屬領域。除了老牌的能源巨頭??松梨诠?、雪佛龍公司、康菲石油公司、道達爾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之外,一些新興的跨國貿易巨頭正在崛起。瑞士的嘉能可(Glencore),荷蘭的托克(Trafigura),瑞士的維多(Vitol)等。他們持續(xù)擴大貿易規(guī)模,通過不斷的并購,滲透并控制到物流、生產、金融領域,從而進一步控制全球金屬和能源等大宗商品。
瑞士的嘉能可公司,在短短的幾十年里,通過一次次巨額并購,成為全球第四大礦業(yè)生產集團,第三大銅礦開采商和第四大鎳礦開采商,還是全球最大的煤電貿易企業(yè)和鉻鐵生產商,最大的鋅生產商。它建立了一套有別于傳統(tǒng)大宗商品貿易的盈利模式,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借助于衍生工具獲取高額利潤。它現(xiàn)已超越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著名華爾街投行,成為過去十多年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荷蘭的托克公司,更是一個年輕的大宗商品貿易巨頭,它從1993年創(chuàng)建,目前在全球近60個國家布局,年銷售額達到1300多億美元。它經營非洲、南美洲、中東和亞洲等新型市場的油品中下游業(yè)務,經營美洲、非洲、歐洲和亞洲的金屬、礦產、煤炭的倉儲和物流業(yè)務,還把業(yè)務延伸到銅、鈷、鉛、鋅等采礦領域。
瑞士的維多公司,也是一個新興的全球最大的原油貿易公司。核心業(yè)務從大宗原油、成品油貿易到物流配送,從精煉生產、勘探到發(fā)電、采礦,年銷售額達到3000多億美元,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為業(yè)務遍布全球能源市場的主力,控制著大宗商品的供應鏈。
本世紀以來,大宗商品行業(yè)一直是國際金融資本所青睞的領域。2003年以前,美國的銀行控股公司法是禁止銀行參與非金融領域業(yè)務的,即只能允許交易大宗商品衍生品,不能交易實物。2003年,美聯(lián)儲主席格林斯潘開了此禁。此事緣于花旗銀行。1998年花旗銀行并購了旅行者集團,繼承了旅行者集團旗下法布羅(Phibro)商品交易公司。2003年法布羅從美聯(lián)儲獲準從事商品現(xiàn)貨交易。于是花旗集團成為美國第一家從事商品現(xiàn)貨交易的銀行控股公司。隨之而來的是,國際投行斥資收購交易所,控制倉儲,控制實物現(xiàn)貨,它們打通了金融衍生品市場與現(xiàn)貨市場的通道,從全產業(yè)鏈上控制許多大宗商品價格,牟取大宗商品巨額利潤,將各國變?yōu)橘Y本統(tǒng)治的對象,以金融為武器瓜分國際市場。
1. 控制交易所。2012年,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之前,倫敦金屬交易所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控制在國際金融資本手里,2011年以前最大單一股東是高盛公司。2011年摩根大通斥資2500萬英磅收購了全球曼氏所持有的倫敦金屬交易所4.7%股權,使摩根大通股權增至10.9%,成為倫敦金屬交易所第一大股東。他們通過收購股權來控制交易所。
2. 控制倉儲。為了控制大宗商品實貨,高盛、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行和嘉能可、托克等公司爭相收購倉庫運營商。這些運營商都有倫敦金屬交易所儲存金屬的資格。一度僅這四家公司的倉庫中存儲的金屬相當于倫敦金屬交易所庫存的三分之二。當時倫敦金屬交易所在全球共有719個交割倉庫,其中摩根大通旗下的亨利?巴斯集團控制了77個,高盛旗下的MITS控制了112個。
3. 控制實物現(xiàn)貨。摩根大通多年來沿著銅業(yè)上中下游產業(yè)鏈精心布局,通過設立金融化的現(xiàn)貨銅交易基金(ETF)方式,占領實物高地。高盛和嘉能可等機構還囤積大量金屬現(xiàn)貨。
近年來,高盛、摩根大通、花旗、匯豐等國際金融巨頭,通過各種隱蔽的代理人基金,將大量資金投入到了傳統(tǒng)的鐵礦石開采和流通領域,金融資本基本控制了世界三大鐵礦商,掌握著很大的話語權。從鐵礦石巨頭力拓公司主要股東比例來看,匯豐銀行占14.12%,摩根大通占10.59%,花旗占2.29%。在另一個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公司股份中,匯豐銀行占16.08%,摩根大通占11.62%,花旗占4.81%。國際金融資本巨頭匯豐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銀行、三井財團和澳大利亞投資基金實際掌控了國際三大礦商的大部分投票權,三大礦商控制著全球近80%的鐵礦石海運貿易市場,而鐵礦石主要進口地亞洲為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歐洲為英、法、德、意四個國家,這8個國家和地區(qū)進口量占世界貿易量的80%。國際金融寡頭從生產、定價、交易掌握著鐵礦石全球的供應鏈。
2014年,美國的沃爾克法則實施后,國際金融資本雖然開始收縮和退出大宗商品現(xiàn)貨業(yè)務,但仍致力于衍生品交易和貴金屬等傳統(tǒng)大宗商品業(yè)務。國際金融資本在大宗商品領域影響力仍然巨大。
貨幣因素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越來越大。由于國際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計價,因此,美元匯率波動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美元匯率和大宗商品價格長期看大體呈現(xiàn)出明顯的負相關關系,美元貶值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美元升值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這種狀況在國際期貨市場上反映得尤其明顯。美元匯率波動又與美聯(lián)儲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如前些年受美聯(lián)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美元匯率指數(shù)一路貶值,而同一時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上漲。
美元又是國際大宗商品主要結算貨幣,美國的國家意志又往往通過美元作為大宗貿易的結算貨幣體現(xiàn)。例如,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后,美國與沙特達成一項協(xié)議,根據(jù)這項協(xié)議,沙特將美元用作石油定價的唯一貨幣,同時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很輕易地說服了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接受美元作為唯一的石油交易貨幣。于是形成了現(xiàn)行的“石油美元”體制?!笆兔涝庇媰r機制意味著在原油市場上購買石油時必須使用美元,而美元發(fā)行由美國政府控制。由此,美國就可以通過國內貨幣政策(利率、匯率等)影響、操縱國際油價,由美元支付結算體制掌控國際貿易中的石油定價權。
長期以來,國際金融資本利用美元作為大宗商品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伴隨著美國的貨幣政策,在大宗商品市場興風作浪,形成美元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從而引導資本在大宗商品與美元資產之間轉換,從中攫取巨額利益。
在國際大宗商品領域,圍繞著國家利益和資本利益的競爭,主要體現(xiàn)在對資源掌控和對定價權的主導上。因此,大宗商品定價權之爭,是國際競爭的集中表現(xiàn)。
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之爭,是指國家或大企業(yè)之間爭取對大宗商品價格主動權或影響力的博弈。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之爭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占有較高市場份額和較強市場壟斷地位的行業(yè)龍頭企業(yè)和壟斷資本,通過掌控資源坐享定價權所帶來的壟斷利潤。
第二方面,美歐發(fā)達國家利用金融資本集團掌控的期貨交易所作為定價中心,在國際定價規(guī)則框架下,影響和左右大宗商品的國際基準價格,牟取巨額利益。
第三方面,國際金融資本和國際經濟寡頭利用在全球供應鏈上占據(jù)的有利地位,掌控國際現(xiàn)行定價規(guī)則修改的主導權,通過修改規(guī)則,從制度上作出有利壟斷方的安排。鐵礦石定價機制從長協(xié)改為指數(shù)定價就是典型案例。
因此,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之爭,既是實力博弈,更是規(guī)則博弈。定價權下的定價機制已經演化為一種能夠影響和控制市場行為主體的制度性權力。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是國際經濟復雜關系表現(xiàn),諸多因素影響和決定大宗商品的價格。對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影響和決定因素有:
1. 大宗商品供需關系。從理論上講,供需關系應該是決定大宗商品價格的最主要因素,但是由于大宗商品領域的復雜國際經濟關系,供需關系往往難以成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最重要因素。大宗商品領域經濟寡頭和國際金融資本影響因素的作用往往要大于供需因素。
2. 美元匯率和美國政府的貨幣政策。在美元成為大宗商品計價貨幣和主要結算貨幣的條件下,往往是美國政府的貨幣政策影響美元匯率,美元匯率影響大宗商品價格。
3. 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由于大宗商品國際貿易定價大都以期貨價格為基準價格,而國際期貨市場又受到國際金融資本的控制,因此,大宗商品價格無疑是受期貨市場左右的,期貨價格成為影響大宗商品的基礎價格。
4. 航運價格。航運價格既受到航運市場供求影響,又受到航運指數(shù)期貨價格的影響。航運指數(shù)價格背后,又是國際金融資本在控制期貨價格。
5. 大宗商品企業(yè)的股東。國際大宗商品具有寡頭壟斷性質,這些商品生產企業(yè)和供應鏈上的股東,對價格影響巨大。如控制大豆等農產品的是美歐國家農業(yè)巨頭,控制鐵礦石的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資本,控制石油的是美國和英國資本集團。
6. 大宗商品生產成本。包括大宗商品生產、勘探、開采等設備設施,人工,稅收,銷售和管理成本等等。
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模式是處于變化之中的,在不同定價模式下,生產商、消費者、貿易商以及金融機構等不同群體的話語權也隨之變化,這里以石油、鐵礦石和大豆為例作介紹。
1. 原油定價模式的演變。原油定價模式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經歷了四個階段的變化。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原油產業(yè)鏈被西方跨國石油公司控制,“石油七姐妹”(??松?、英荷殼牌、雪佛龍、德士古、英國石油、美孚石油和海灣石油七個公司)控制了世界石油勘探、開采、運輸、提煉和貿易全過程。這些跨國公司利用壟斷力量決定石油價格,它們通過壓低產油國價格,由此獲得巨額利潤。
第二階段,20世紀60-70年代。60年代初由伊朗、伊拉克、沙特和委內瑞拉等國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以提高自身議價話語權,對抗西方石油公司。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后,同西方跨國石油公司進行斗爭,陸續(xù)收回了西方集團控制的石油資源及壟斷權利,制定公布OPEC“官價”,此價格成為當時國際原油的定價基礎。
到1971年,石油輸出國組織與西方石油公司簽訂《德黑蘭協(xié)議》和《的黎波里協(xié)議》,標志著西方跨國石油公司單方面決定原油價格時代結束。
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隨著石油輸出組織產量增長,“官價”體系影響力下降,1986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放棄以自產原油為基準的“官價”,開始以世界七種原油的平均價格為參考價。該組織成員國再根據(jù)本國原油的質量和運費調整價格。
第四階段,20世紀90年代。隨著石油長期合同和遠期交易規(guī)模的擴大,占比提高,原油價格開始逐步與遠期市場價格掛鉤,于是原油期貨價格逐漸成為原油定價基準價格,并在此基礎上加上一定的升貼水,作為定價模式確立起來。形成了目前的原油定價模式。
2. 鐵礦石的定價模式的演變。鐵礦石定價模式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演變。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之前,國際鐵礦石市場的交易規(guī)模相對較小,交易主要以現(xiàn)貨貿易為主,價格上采用現(xiàn)貨價格交易方式。
第二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全球鐵礦石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鐵礦石供需變得日趨緊張,供需雙方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紛紛增強了談判力量,鐵礦石談判機制逐步確定下來,到20世紀80年代形成了年度定價長協(xié)機制。長協(xié)機制是主要供需雙方經過協(xié)商確定下一個財政年度的鐵礦石價格,雙方執(zhí)行。其他供應商和需求商對這一價格進行確認并跟隨。
第三階段,2010年起,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等主要鐵礦石供應商先后宣布放棄長協(xié)機制,年度定價長協(xié)機制開始瓦解,國際鐵礦石定價轉而實行季度定價機制。季度定價機制改變了一年一度的鐵礦石談判模式,采用指數(shù)定價方式,即每一季度的價格確定以上一個季度鐵礦石價格指數(shù)作為基礎。這一定價方式使國際鐵礦石價格波動變得更加頻繁。
3. 大豆定價模式的演變。20世紀60年代以前,國際大豆貿易大多采用一口價定價模式。在一口價模式下,買賣雙方在簽訂合同時即確定價格。這種定價模式操作簡單,交易價格相對明確。但缺點是買賣雙方確定價格后,都面臨較大的風險,賣方面臨市場價格上漲的風險,買方面臨市場價格下跌的風險,特別是海運貿易,運輸時間長,價格的不確定性很大。
20世紀60年代以后,國際大豆貿易開始實行以基差定價為主的定價模式。為了鎖定買賣雙方的價格風險,隨著大豆貿易量的擴大和期貨市場的發(fā)展,生產商和貿易商采用基差定價模式?;疃▋r模式是指買賣雙方以“期貨價格+基差”,作為雙方交貨的交易價格。一般賣出方報基差價格,買賣雙方確認,買入方在貨物交收前在期貨市場選擇期貨價格。
基差定價模式現(xiàn)在已成為包括大豆、小麥、玉米等在內的大宗農產品國際貿易定價方式。
國際上目前對大宗商品主要有兩種定價模式。一種是以期貨價格為基礎的定價方式,另一種是主要由供需雙方協(xié)商的定價方式。
1. 以期貨價格為基礎的定價模式。這種模式下,大宗商品交易雙方以“期貨價格+基差”確定交易價格,交易的最終價格包括期貨價格和基差,其中占比較大的基礎價格即期貨價格由公開市場形成,相對透明度較高,占比較小的基差協(xié)商形成。在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還在期貨市場做相應的對沖交易,來鎖定成本和利潤,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價格風險。在大宗商品貿易的實際業(yè)務中,一般期貨價格由買方點價選擇,基差由賣方報價,在形式上買賣雙方都擁有一定的定價話語權。
目前,原油、銅、大豆、小麥、玉米等大宗商品普遍采用以期貨價格為基礎的定價方式。國際原油定價一般采用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洲際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銅精礦和陰極銅通常用倫敦金屬交易所或紐約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價格,大豆等農產口一般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期貨價格為基礎價。
2. 協(xié)商定價模式。大宗商品協(xié)商定價模式中,具體操作形式主要有:一口價定價、均價定價和長協(xié)定價。
一口價定價是指買賣雙方在交易前就確定價格。這種方式優(yōu)點是定價方便簡單,價格明確,缺點是從確定價格到交貨這一時段中,由于價格處于被動狀態(tài),交易雙方都面臨價格風險。
均價定價是指買賣雙方以事先約定好的一定時間內該商品現(xiàn)貨價格的平均值為基準確定雙方交易的最終價格。該方法優(yōu)點在于可降低價格波動幅度,一定程度上緩解風險。缺點是現(xiàn)貨價格采樣困難,若采樣不當,對最終價格影響較大。習慣上,人們把2010年以后鐵礦石貿易采用的指數(shù)定價也歸到這一類里面。
長協(xié)定價是指買賣雙方簽訂長期合同,約定價格在一定時期內固定不變。該方式的優(yōu)點是價格穩(wěn)定,有利于長期貿易合作,但缺點是當現(xiàn)貨市場價格反向變化幅度大時,一方需承擔額外風險。
長期以來,兩種定價模式由于受到國際經濟寡頭和國際金融資本的滲透和主導,實質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話語權掌握在美歐國家及其資本集團手里,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和企業(yè)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
中國是現(xiàn)階段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但大宗商品定價權基本掌握在美歐國家手里。由于我國在大宗商品定價領域規(guī)則能力、話語權能力缺失,談判能力不強,只能被動地接受國際價格和國際規(guī)則,造成經濟利益的大量流失。
以鐵礦石定價機制為例,可以明顯看到我國參與制定國際規(guī)則能力的缺失。20世紀80年代以來,鐵礦石實行年度定價長協(xié)機制。一般情況下,現(xiàn)貨貿易價格高于長協(xié)價格,本世紀以來,由于現(xiàn)貨貿易量不斷擴大,國際鐵礦石巨頭開始擺脫年度定價長協(xié)機制。2010年,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先后宣布放棄長協(xié)機制,實行季度定價機制,并采用普氏等指數(shù)定價模式。但由于目前普氏指數(shù)定價模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對我國鐵礦石進口價格造成很大的威脅。面對這一狀況,我國鋼鐵企業(yè)只能被動地接受這一規(guī)則的變化。
1. 普氏指數(shù)透明度低。普氏指數(shù)的形成過程為該公司在倫敦、新加坡等地的分析師通過電話和即時通訊工具,與市場參與者交流關于交易、詢價和報價信息,在每個工作日結束時(對于亞洲市場,為北京時間18時30分),普氏的分析師將在該時間之前收集的信息進行評估,從而形成當天的指數(shù)價格。然而,普氏并不向外界公布其指數(shù)的具體核算方式。
2. 普氏指數(shù)更多反映的是礦商報價。目前國際通行的鐵礦石指數(shù)除了普氏之外,還有環(huán)球鋼訊(SBB)的TSI指數(shù)和金屬導報的MBIO指數(shù)。而普氏指數(shù)對應的鐵礦石報價在三種指數(shù)中最高,其原因是在普氏的計算體系中,礦商報價的份額最高,所以普氏指數(shù)定價更多反映的是礦商利益。
3. 普氏指數(shù)存在被操縱的可能性。普氏每天都在尋找最高的買方詢價和最低的賣方報價來評估當天的指數(shù)價格,而不關注報價能否真正成交。即使市場收市前有成交,但如果在成交之后至18:30前出現(xiàn)更有競爭力的詢價或報價,則此價格同樣將成為普氏評估當天估價的主要依據(jù)。在這種情況下,以沒有達成交易的價格作為評估價格來確定鐵礦石的季度價格,存在不科學和不合理的狀況,極易被操縱。
因此,中國鋼協(xié)等單位曾公開對普氏價格指數(shù)表示異議。然而,由于包括鐵礦石價格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定價的話語權和定價規(guī)則制定不在中國人手里,我國企業(yè)往往屈從于這些國際定價規(guī)則,只得接受這些模式。
以大豆為例,2003年-2004年,我國大豆進口和壓榨企業(yè)遭受巨大損失,可以充分說明我國在大宗商品國際市場缺乏價格和信息的話語能力。2003年8月美國農業(yè)部宣布由于天氣原因,當年度大豆種植量將有效大幅減少。與此同時,掌握大豆國際市場價格的國際金融資本炒家利用該信息,采用期貨交易工具,推動大豆價格持續(xù)上漲。此時,受到媒體大力宣傳的影響,中國的大豆壓榨企業(yè)由于恐慌心理,到2004年3月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搶買了800多萬噸高價位大豆。然而沒過多久,美國農業(yè)部又調高大豆產量預測數(shù)據(jù),國際金融資本緊跟著反手做空,國際大豆市場價格突然直線下跌。由此造成國內壓榨企業(yè)巨額虧損,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工廠停產和瀕臨倒閉。這時,國際糧食巨頭邦基等公司又到中國收購了一批停產和瀕臨倒閉的壓榨工廠。這場由美國農業(yè)部主導,國際金融資本和糧食寡頭參與的信息戰(zhàn)和價格戰(zhàn),使中國企業(yè)輸?shù)靡粩⊥康亍?/p>
目前,我國很多行業(yè)存在企業(yè)多、規(guī)模小,實力弱的問題,在大宗商品的經營領域產業(yè)集中度低,產能分散等問題更是對定價話語權產生不利影響。以鋼鐵行業(yè)為例,2008年我國有鋼鐵企業(yè)1000多家,近幾年通過兼并重組和去產能工作,企業(yè)數(shù)量有所減少,但仍有幾百家企業(yè)。2014年鋼鐵企業(yè)前10位產量占全行業(yè)35.66%,前3位鋼鐵企業(yè)產量占全行業(yè)15%。而日本前3位鋼廠市場份額是67%,韓國前3位市場份額是89%。前些年我國鐵礦石進口長協(xié)年度談判由全國鋼鐵協(xié)會出面,但幾十家中小鋼鐵廠常常會繞開鋼鐵協(xié)會,自己去與國外鐵礦公司談判,以致我國鋼鐵企業(yè)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造成國家整體利益的損失。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中國的發(fā)展,既要更大限度地利用國內資源,又要更加積極地利用國際資源。大宗商品是國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推動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為世界經濟作出貢獻,需要我們積極對策,增強在國際大宗商品領域的話語權。
加入大宗商品領域的國際競爭,是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推動中國發(fā)展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必須從全球視野和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自覺行動,有所作為。按照國家戰(zhàn)略和國際競爭的需要,布局國際資源產業(yè),打造全球產業(yè)鏈,建設面向國際的商品市場,建設適應國際競爭的人才隊伍,使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更好地融合。
中國是一個消費大國和制造大國,未來中國還是一個資本輸出大國。為了使中國更好地融入經濟全球化,我國需要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利用中國豐富的人力資源、制造技術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中國的發(fā)展,造福于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谶@樣的目標和能力,我國要加快對全球資源利用的布局,有效利用全球資源,從全球角度配置中國的資源,實現(xiàn)中國發(fā)展與世界發(fā)展的結合。
增強我國企業(yè)的國內和國際競爭力,一方面要通過兼并重組,提高國內行業(yè)集中度,改變許多行業(yè)存在的企業(yè)多、小、散、弱局面,增強抗衡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培育打造一批中國本土的跨國公司和產業(yè)巨頭,通過整合產業(yè)鏈,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全球經營能力。
結合國內自貿區(qū)建設,逐步開放國內的期貨市場,推出一批面向國際化的期貨等衍生品品種,形成系列,為大宗商品交易提供基礎價格,為套期保值提供對沖工具。同時,大力采用對大宗商品的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積極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把中國期貨市場建成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中心,提高中國在國際大宗商品領域的話語能力。
抓住中國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發(fā)展的機遇,組建中國交易所集團,將現(xiàn)有的證券、期貨和股權交易所優(yōu)化重組,形成全球第五大交易所集團,并積極參與國外交易所的并購重組,爭取全球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定價話語權,使中國成為真正的全球資產定價中心。
長期以來,國際經貿規(guī)則都是美歐經濟大國制定的,我們國家只能被動接受這些規(guī)則,致使中國在國際經貿等領域話語權低下。當今世界,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要主動參與到國際經貿規(guī)則的制定之中,通過參與規(guī)則制定,保護國家和中國企業(yè)的利益,保護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避免在規(guī)則中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