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坤 劉振偉
【摘 要】隨著網絡環(huán)境的改善、信息化的普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局限于時間與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自主學習。其次,因學習內容的增多,課前自主學習顯得越來越重要,是否高質量的完成課前學習將直接影響到課堂學習效率,而學生的學習情況因人而異,如何設計一種針對課前自主學習的個性化教學設計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信息化;WEB開發(fā)基礎;個性化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1-009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1.045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the learning mode of students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no longer limited to the limitations of time and place, and they can learn independently at any time and place. Secondly, due to the increase of learning content, pre-class independent learn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hether to complete pre-class learning with high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classroom learning efficiency, while the learning situation of students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Therefore, how to design a personalized teaching design scheme for pre-class independent learning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Informatization;WEB Development Foundation;Individualized teaching design
0 引言
隨著信息化的進一步普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資料的形式進一步豐富,課前的自主學習也變得越來越重要[1]。學習資料由原來的紙質資料向電子資料轉變,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再依賴教師。下面以《WEB開發(fā)基礎》為例,針對以往的課前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并總結如下。
(1)學習材料形式較單一,多以教材為主。未根據知識點的特點,設計不同形式的自學材料。
(2)材料之間沒有明確的先后關系,不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學生在學習時不知應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3)材料沒有對應的考核機制,學習后不知道自己掌握的怎么樣,時間一長,學習動力減弱。
(4)學習路線比較固定,沒有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靈活的安排課前學習內容。課前自學的效果不明顯,很難確定自己的薄弱點。
(5)教師上課時對學生課前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不夠深入。即使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也很難保證學習效果,無法進一步指導教學[2]。
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了個性化課前教學設計方案。
1 個性化課前教學設計
以《WEB開發(fā)基礎》第二次課的課前知識表單為例,說明教師如何進行個性化課前教學設計。
步驟一、收集并制作各類課前學習資料。
首先依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課前自學內容。將這些內容劃分為相對獨立的知識點,將這些知識點以視頻、課前課件、動畫、音頻、文本等方式展示出來,以測試題的方式進行實時考核[3]。制作視頻時,時長不宜超過10分鐘,主題突出,內容操作熟練。課前課件頁數不宜過長,內容簡單扼要,可以用簡單易懂的案例進行說明。動畫則可以非常形象與生動的向學生演示抽象的內容。測試題目要有詳細的說明,除答案外,若題目涉及兩個知識點及以上,則應在題目說明中一一列出,方便學生找到相應資料。
表單學習需要準備的課前資料有:課前課件2-1、2-2、2-3,視頻2-1、2-2,動畫2-1,文本2-1,拓展資料2-1,測試2-1、2-2、2-3。
步驟二、確定知識點并為每個知識點設計學習路線。
知識點1:常見表單元素及其屬性的用法。課前課件2-1:列出常見表單元素及其屬性。通過簡單案例說明使用方法。視頻2-1:演示常見表單元素及其屬性的使用方法。測試2-1:通過填空題、判斷題、操作題考核知識點。
知識點2:表單提交的方式,每種方式的優(yōu)缺點。課前課件2-2:表單常用提交方式,各種方式適用的情況。動畫2-1:表單內容提交的過程。文本2-1:如何設計并實現符合客戶要求的表單。拓展資料2-1:HTTP協議詳解。測試2-2:通過判斷題、簡答題、討論題考核知識點。
拓展知識點3:表單驗證的方法。課前課件2-3:列出幾種常見客戶端簡單表單驗證的案例。視頻2-2:演示客戶端簡單表單驗證的方法。測試2-3:操作題。
步驟三、發(fā)布課前學習資料。
可以利用學校提供的各類平臺來進行資料發(fā)布,如山東理工大學網絡教學平臺。將各類資料以知識點為單元及時發(fā)放給學生。
步驟四、查看網絡教學平臺中學生課前自學完成的情況,確定課堂授課知識點。
如果某知識點正確率在80%以下,則課堂上應進行不同程度的講解。
2 學生課前自學與效果
有了課前教學設計,學生就可以依照設計進行自學。學習過程如下所示。
步驟一、登錄網絡教學平臺,了解本次課的學習目標,課前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步驟二、進行知識點測評,根據測試結果決定是否學習相關內容。
步驟三、如果某個知識點測試題的正確率在80%以下,則需根據題目說明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相關材料的課前學習。
步驟四、得出課前自學評價結果,了解知識點的自學情況。
其中步驟一、二、四,每位學生的模式是相同的,步驟三每位學生的學習路線是因人而異的,不再千篇一律。若某個知識點在開課前就已掌握,則不需要花費時間來進行課前學習,也不再為到底哪個知識點是自己的弱項而苦惱。每位同學可以根據評測的情況確定不同的課前學習方案,實現了個性化學習。
3 結論
通過個性化的課前學習教學設計,能夠將課前自學內容劃分的更加細致,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增強,不再漫無目的、毫無重點,有目的的聽課和學習。通過課前學習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路線,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對教師來說,通過及時的課前學習反饋能夠指導教師進行課堂內容設計。了解哪些是大部分學生的弱項,哪些是不用講解的知識點。
【參考文獻】
[1]秦強.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大學生學習特征及策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36):17-19.
[2]何克抗.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新階段的觀念更新與理論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2):3-10.
[3]陳玲,劉淑芬,袁苗,張麗菲.促進在線學習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17(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