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敬心 廖鑫 倪永 王佳唐 王博 劉永茂
【摘要】目的 探究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運用到給重型創(chuàng)傷型顱腦損傷導致顱內血腫患者予以治療期間的成效。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來本院就診的重型創(chuàng)傷型顱腦損傷導致顱內血腫患者64例并分為兩組,試驗組32例予以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開展治療,對照組32例予以常規(guī)一類的骨瓣開顱手術實施治療,并對比探究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前后的GOS評分狀況、有關炎性因子狀況等。結果 比較表明了,試驗組經過治療以后的GOS評分狀況、有關炎性因子狀況都好于對照組同時P<0.05。結論 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運用到給重型創(chuàng)傷型顱腦損傷導致顱內血腫患者予以治療期間具備比較優(yōu)良的成效,值得醫(yī)學領域的大力推行及應用。
【關鍵詞】重型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所致顱內血腫;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價值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8..02
重型創(chuàng)傷型顱腦損傷由于其疾病狀況過重且過于繁雜、改變速度迅速與患者死亡率極高等特征,長時間以來都是神經外科內較為嚴重的病癥之一。重型創(chuàng)傷型顱腦損傷一般會伴隨顱內血腫,所以,運用科學且合理的治療對策并提升患者的預后,即神經外科內臨床醫(yī)生需要解決的問題[1]。本文就探討并研究了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運用到給重型創(chuàng)傷型顱腦損傷導致顱內血腫患者予以治療期間的成效,同時取得了如下成果。
1 資料與方式
1.1 一般資料
把2014年1月~2017年5月來本院就診的64例重型創(chuàng)傷型顱腦損傷導致顱內血腫患者根據具備差別的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全部患者都借助MRI或是CT檢測明確診治。這之中,試驗組內有患者32例,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4例;患者的年齡為24~66歲,平均年齡為(45±2.35)歲;受傷種類:車禍受傷的患者有11例,高處跌落受傷的患者有9例,敲打受傷的患者有12例;受力部位:枕部受力的患者有12例,顳部同顳頂部受力的患者有14例,額部受力的患者有5例,其余部位受力的患者有1例;試驗組予以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開展治療。對照組內有患者32例,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2例;患者的年齡為26~75歲,平均年齡為(50±3.09)歲;受傷種類:車禍受傷的患者有13例,高處跌落受傷的患者有10例,敲打受傷的患者有9例;受力部位:枕部受力的患者有11例,顳部同顳頂部受力的患者有12例,額部受力的患者有6例,其余部位受力的患者有3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一類的骨瓣開顱手術實施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受傷種類、受力部位、性別以后,發(fā)現不具備顯著的差別(P>0.05)。
1.2 方式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一類的骨瓣開顱手術實施治療:依據頭部CT,找出血腫產生的準確部位,在額顳頂處予以馬蹄狀皮骨瓣,注重相應的直徑要稍微超過血腫直徑,依據手術期間腦水腫的具體狀況決定要閉合硬膜與還納骨瓣與否。
試驗組予以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開展治療:其一認真實施手術以前的準備工作,在氣管插入全麻這一作用內實施手術。手術切口開始在顴弓上耳屏以前大于1 cm的位置,在耳郭上部朝后方延展至頂骨正中線處,沿著正中線朝前到前額處發(fā)際之下。借助帶顳肌骨瓣或是處在游離狀態(tài)內的骨瓣,頂端骨瓣一邊切開正中線矢形竇約為2-3 cm。骨窗下端盡力同顱底靠攏,第一孔處于額骨顴突以后,第二孔處于額結節(jié)之下并盡量同中線相靠近,第三孔處于耳前并盡量同顳底處接近。接著切開硬腦膜,方式即:自顳前端起始切開硬腦膜,依據“T”字狀切開硬腦膜,等硬腦膜切開結束以后,全方位露出頂葉、中顱窩、前顱與顳葉,并切除硬腦膜之下的血腫、腦內血腫等。最后逐步閉合硬腦膜與手術切口。
1.3 成效評測
有關炎性指數監(jiān)測方式:在早晨空腹狀況下抽取4 ml肘靜脈血,離心、分開血清,把其放在溫度是-80℃的環(huán)境內儲存。血清內有關炎性因子(IL-8、IL-10、IL-6、TNF-α)狀況都借助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實施監(jiān)測探究,嚴謹依據說明書實施操作。
GOS評分方式:5分即患者回歸到正常狀況,有輕型缺陷;4分即患者有輕型殘疾,但是可以自行生活;3分即患者有重型殘疾,給其平時的生活與工作帶來極大影響;2分即患者處在植物狀況內,但是依舊存活;1分即患者死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檢驗;計數用百分數(%),例數(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經過治療前后兩組的有關炎性因子狀況
兩組經過治療以前的有關炎性因子狀況加以比較發(fā)現不具備統(tǒng)計學的意義且P>0.05;兩組經過治療以后的有關炎性因子狀況加以比較發(fā)現具備統(tǒng)計學的意義且P<0.05;見表1。
2.2 對比經過治療前后兩組的GOS評分狀況
兩組經過治療以前的GOS評分狀況加以比較發(fā)現不具備統(tǒng)計學的意義且P>0.05;兩組經過治療以后的GOS評分狀況加以比較發(fā)現具備統(tǒng)計學的意義且P<0.05;見表2。
3 討 論
重型創(chuàng)傷型顱腦損傷導致顱內血腫以后身體會讓炎性因子產生高水準體現,而身體炎性因子維持極高水準就會明顯提升身體代謝能力,炎性應激型程度上升,進而使得多個臟器功能障礙,最后促使患者發(fā)生死亡。于各類炎性因子內,重型創(chuàng)傷型顱腦損傷導致顱內血腫以后IL-8同IL-6水準會顯著上升,其在身體的所有炎性應激反應內加入了多個炎性因子的激活與介導這樣的炎性因子間的融合作用,進而極大地增加了腦部組織的炎性應激型受損。IL-10即抗炎因子之一,身體內IL-10水準同IL-6/8水準是一種負相關狀況,其對神經具備較優(yōu)的維護作用。TNF-α即由神經體系星形細胞、神經細胞與小膠質細胞等構成的炎性因子之一[2]。一般TNF-α的體現狀況不高,對保持神經組織的良好生長與訊息傳送都意義重大。在顱腦外傷與炎性等應激狀況內,TNF-α的形成總量明顯上升,出現的TNF-α會使得白細胞出現匯集反應與腦部血管功能發(fā)生混亂等,進而提升了腦水腫的嚴重程度。
常規(guī)一類的骨瓣開顱手術能夠對額顳處實施骨瓣降壓,骨窗直徑同血腫直徑尺寸差別不大,因為骨窗面積不大,無法全方位露出額極、額葉、顳葉底部等位置,同時,也不能把顱底窩同中顱底窩全方位露出。近年來,我國已經逐步把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運用到臨床內,收獲了較優(yōu)的成效。盡管這一手術也會對部分部位造成很大的損傷,比如頭皮、顱骨等位置,但是不會給腦部組織帶來直接型的損壞,或是其帶來的損壞程度不大,能夠極大地減少部分與整個腦部壓力水準與繼發(fā)型腦水腫的發(fā)生率,最大限度地維護受累的腦部組織。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有很多的優(yōu)勢:骨窗較大,能夠全方位露出額顳葉、額極等部位,能夠很好地發(fā)揮止血的作用,極大地減弱遲發(fā)型血癥發(fā)生的概率,可以抬升顳葉,促使顳葉溝迅速復位;可以全方位分開側裂池與顱底處各池,把血性腦脊液全部排出,極大地舒緩血管痙攣。
總而言之,標準大骨瓣開顱手術運用到給重型創(chuàng)傷型顱腦損傷導致顱內血腫患者予以治療期間具備比較優(yōu)良的成效,同時也具備臨床方面的運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 恒,秦治剛,梁華新.等.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大骨瓣減壓術后遲發(fā)性顱內血腫對預后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 42(2):362-365.
[2] 宋增亮,李世清,曹利華.等.重型顱腦損傷標準大骨瓣開顱術患者圍術期炎性應激及代謝狀態(tài)的變化[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7):28-30.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