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
在朝陽門銀河SOHO西面,有一條南竹竿胡同,113號曾位于胡同西口。如今的南竹竿胡同幾乎被高樓大廈填滿。1955年,夏衍由上海來到北京,就任文化部副部長一職,組織上分配住房,他挑中了這里。這是北京常見的一座一進三開間普通四合院。夏衍住在北房西邊的房間里,臥室兼書房。當(dāng)1975年,夏衍從秦城監(jiān)獄回家,那一年,他剛好75歲?;氐侥现窀秃募視r,原來獨居的院子,已經(jīng)遷入了七戶人家,加上夏衍家一共八戶,成了名副其實的大雜院。
夏衍家只保留了一排朝南的正房,夏衍就住在原來的客廳里,窄窄的單人床緊挨著客廳西邊的墻。一張吃飯用的四方桌放在屋子中間,一家三代住在一起,活動空間非常局促。
就在夏衍回家當(dāng)天,一件令他及家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發(fā)生了——離家已久的老黃貓博博忽然出現(xiàn)在院子里,喵喵叫著,爬到夏衍腳邊。
博博是夏衍在北京養(yǎng)的第一只貓,被放在草帽里送來的。因為得了皮炎,身上的皮毛一塊一塊地剝落,所以取名諧音“博博”。這只大黃公貓長大后,稱霸一方,子孫遍布南小街一帶。它常常夜里出去玩,天不亮就回家,鉆進夏衍的被窩。冬天時,一身冷氣,鼻子冰涼,被夏衍稱為“冷鼻鉆被”。這只大黃貓很聰明。真是難以置信,為何在九年后的這一天,博博竟然會心有靈犀地知道老主人回來了,掙扎著又來到主人腳邊。然而,回家第二天,博博就死了。似乎長久以來,它一直在等待著見主人最后一面。夏衍囑咐家人稱博博為“義貓”,鄭重地把它埋在院內(nèi)還殘存的葡萄架下。
博博來到南竹竿胡同是困難時期。夏衍參加外事活動較多,會從宴會上帶些好吃的,偷偷地放在煙盒里,回來給博博加餐,結(jié)果經(jīng)常把襯衫染上大片的油跡。博博對老主人的好,一輩子不忘。
此后,夏衍一直愛養(yǎng)黃貓。夏衍曾說,他喜歡的貓的顏色順序是:黃、黑、花、白。博博死后,家里又來了兩只小黃貓,長毛起名“松松”,短毛喚“老鼠”。
夏衍不許家人閹貓,也不許用籠子關(guān)住貓。春天,貓兒發(fā)情,通宵不歸,全家都被夏衍動員出去找貓,等到貓都?xì)w了窩,才合家安寧。他甚至?xí)c貓說話:“你們昨天晚上是開會了嗎?開得那么晚。”“你們是在屋頂上開舞會吧,這么大聲?!?/p>
夏衍回到家不久,拄著雙拐去做貓飯。貓飯是用帶魚煮后,去了骨頭,再配上軟骨、洋白菜等熬成半稠狀。全程用小火慢慢燉,夏衍就不急不慢地等著。有時外面的野貓聞到食物香味溜進院子里來,沈家人也都給喂飯,等混熟了,給貓戴上個防蟲項圈,也就算“入了籍”。
1978年冬,夏衍出席廣東省文聯(lián)成立大會,順便游玩附近風(fēng)景名勝。夏衍忽然對同行的人說:“我想回去,回北京去?!睂Ψ胶茉尞悾骸霸趺磩倎韼滋欤鸵厝??”夏衍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想我的貓。”
夏衍愛貓源于母親的影響。夏衍的母親徐繡笙,出生于名門望族。夏衍三歲那年,父親沈?qū)W詩就患中風(fēng)去世。此后,家庭的重?fù)?dān)就落到母親一個人身上。在夏衍的印象里,母親雖識字不多,但性格堅強,通情達(dá)理,在村里很受尊敬。
母親喜歡看戲和聽書,每逢“水路班子”或者“紹興大班”到鄉(xiāng)下來演出,她一定要兒女們背著條凳先去占好位置,陪她去看戲,而且一直要看到最后一出戲為止。她還很懂戲,草臺班子演戲,觀眾事先不知道演的是什么,只要角色一上場,她就會告訴兒女們:這是《龍虎斗》,這是《五鼠鬧東京》。這可能是夏衍與舞臺藝術(shù)的最初結(jié)緣。
母親還是養(yǎng)蠶的能手,每年都要養(yǎng)一次“頭蠶”和一次“二蠶”,即春蠶和夏蠶。夏衍從五六歲起就是一個輔助勞動力,所以從“撣蟻”一直到蠶寶寶“上山”,這一套養(yǎng)蠶工序,他都知道。后來他改編茅盾的《春蠶》,在明星公司的攝影棚里,夏衍是惟一懂得養(yǎng)蠶的“技術(shù)顧問”。
母親特別愛貓,但當(dāng)時養(yǎng)貓的初衷是為了防鼠,因為老鼠是蠶的大敵。童年夏衍時常與貓嬉戲玩耍,貓也成了他的好伙伴。夏衍之愛貓在文藝圈內(nèi)是有名的。當(dāng)夏衍八十五歲時,華君武畫了他的小像坐在一只大白貓的懷中,黃苗子還題了詩:一個老頭八十五,創(chuàng)作生涯五十五。果然有“紙”萬事足,卻道無貓終身苦。你愛貓來貓愛你,“貓道主義”也可以。不拘黑白拿耗子,人生樂事貓懷里!
正是母親的堅強、寬厚的性格潛移默化,無形之中主導(dǎo)了夏衍一生的為人、愛好和事業(yè)的走向。
隨著政治氣候轉(zhuǎn)暖,夏衍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尤其是再次主管電影以后,家中出現(xiàn)成摞的劇本,找作者談話,聽錄音磁帶……這些情況凸顯了住房的緊張,夏衍決定另覓新址。
新居仍然是四合院,主要的原因是可以養(yǎng)貓。1979年秋冬,夏衍一家人帶上兩只黃貓搬進了朝陽門北小街46號,一住就是七年。雖稱為四合院,但實際上只是普通的平房小院。夏衍的房間有七八平方米,只能放下一張床,可謂是“斗室”。于是一張木質(zhì)長方形小茶幾便承擔(dān)起了書桌、飯桌的作用。
夏衍1919年走上文學(xué)道路,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0年當(dāng)選左聯(lián)執(zhí)委,1933年開始成為中國進步電影的開拓者、領(lǐng)導(dǎo)者,后又直接在周總理領(lǐng)導(dǎo)下主持大后方文化運動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xué)作品。
中國第一部影片攝于1905年,但電影在中國談得上一個文藝門類,則在1922年至1929年之間。初級階段時的電影,幼稚、粗糙、淺薄。到上世紀(jì)30年代,制片商也意識到,電影如要登新臺階、獲大發(fā)展,必須脫離窠臼。1932年初夏,明星影片公司“三巨頭”之一的周劍云,表達(dá)了想邀請三位新文藝工作者到公司去當(dāng)編劇顧問。當(dāng)時領(lǐng)導(dǎo)“文委”的瞿秋白拍板,決定錢杏邨、鄭伯奇和夏衍,去做明星公司聘請的那三名編劇顧問。這是“黨領(lǐng)導(dǎo)的電影工作的開端”?!爸袊伯a(chǎn)黨人參加電影工作”,就是從1932年算起。為使這項工作更有組織,翌年3月,正式成立黨的電影小組,由文委直轄,夏衍任組長。
左翼人士介入,令中國電影煥然一新。一些全新的進步影片上映,著名的有《母性之光》、《三個摩登女性》、《春蠶》等。左翼“電影人”如鄭君里、金焰、王人美在影壇崛起,舊有的知名影人,史東山、孫瑜等,思想也都向左翼靠攏。左翼的電影批評“占領(lǐng)了幾乎上海所有大報的電影副刊”,電影的話語主導(dǎo)權(quán),已為左翼所掌。
夏衍由翻譯,而戲劇,而電影,而報告文學(xué),而雜文,每個領(lǐng)域都取得驕人的成績。1935年,夏衍試作短篇小說《泡》,這是他第一次用夏衍這個筆名。不過,讓這個名字大噪的卻是戲劇《賽金花》。劇本寫完后署名“夏衍”,專門托人從杭州寄出?!段膶W(xué)》雜志的鄭振鐸、傅東華將其發(fā)表時,都不知道作者就是熟人沈端先。業(yè)余劇人協(xié)會讀到本子后,立即決定上演,緊接著發(fā)生多個演員“爭演”事件。《賽金花》的出色,由此可見一斑。茅盾《談〈賽金花〉》中曾說“我去看的那一晚,是公演的第四或第五夜,上座極盛”。
1986年初秋,夏衍一家搬進了大六部口街14號,夏衍仍住在里院正北方的西屋,除了換了張新床和多了一個老式香樟木畫框、兩個小書架外,一切照舊。而此時的夏衍已經(jīng)到了真正的風(fēng)燭殘年,開始考慮身后之事。
1988年起,他分四次將納蘭性德手卷、94件藏畫,全部的郵品及2800冊書籍分別捐給了上海博物館、浙江博物館和現(xiàn)代文學(xué)館。尤其是1991年,夏衍在上海博物館取走其所藏郵票時,有人問他,還要不要再看看?他一如平常地?fù)u了搖手,又?jǐn)[了擺手。臉上流露出的是了卻后顧之憂的釋然神情。
夏衍在六部口這個家住了整整九年。《人民日報》上曾講過一件往事:夏衍在臨終前數(shù)次昏迷,有天晚上病情惡化,身邊的人焦急地說:“我去叫大夫?!甭牭竭@句話,夏衍卻突然睜開眼,艱難地對那人說:“不是叫,是請?!比缓蠡杳赃^去,再未醒來。這一句,成了夏衍留給世間最后的遺言。
1995年早春,夏衍走完了他漫長的一生,永遠(yuǎn)離開了這片濃縮了自己生活印跡的小院和自己養(yǎng)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