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杰
(四川文理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
邊芹在其著作《誰在導演世界》中指出:“針對中國的輿論封鎖和誤導是西方精英階層自覺而有意的行動,且曠日持久,從19世紀就開始了?!盵1]近年來,屢次出現(xiàn)境外記者污蔑中國的現(xiàn)象,如法國女記者郭玉杜撰一系列貶低甚至抹黑中國的新聞,現(xiàn)已被中國政府驅逐出境。這一現(xiàn)象提醒國人:我們?nèi)匀簧钤跊_突、不信任、詆毀與邊緣化的世界里。這正是東方主義話語的歷史遺產(chǎn)。作為一種人為建構的東方主義話語,雖然不是一套完整的話語體系(嚴格意義上講,東方主義話語是一套表達體系),但它一直發(fā)揮著歪曲諷刺、抹黑丑化、誣蔑詆毀及在意識形態(tài)上壓制亞洲諸文明國家的作用。
賽義德認為,東方主義話語是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偏見性思維方式和認知體系,并在其指導下任意虛構“東方文化”,其本質是西方人從文化上對東方人的控制。這種方式建構了一種優(yōu)劣對比的知識譜系,并通過可操作性的話語流向如教育、媒體以及留學生等,向全球輸出擴散,這種話語方式既凸顯了話語流向“人工渠”的精心操控,又強力顯現(xiàn)了“知識權力位置”:強者對弱者的單向永恒性話語操控。它最嚴重的后果是使弱者在缺乏必要的反思中產(chǎn)生“自賤意識”,使崇洋媚外成為一種無意識或潛意識行為。
近年來,東方主義話語通過西方精英知識分子精心打造的“人工渠”,采用“潤物細無聲”的微妙手法已滲透到東方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并在青年中培育了大量具有“自賤意識”的群體。東方主義話語實踐表明,操持東方主義話語的人,不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都以西方為中心建構了一套為西方國家政治服務的關于東方的話語表達。為了遮蔽其強烈的政治意圖,東方主義話語在東方國家往往以學術研究的形式出現(xiàn)。以中國為例,張戎和喬·哈利戴所寫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一書以歷史小說的形式在國際上大肆歪曲、丑化、抹黑毛澤東;美國著名歷史學家羅蘭·斯特龍伯格在其《西方現(xiàn)代思想史》一書中,將中國建設與改革的歷史人為隔斷,并認為“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摒棄了毛主義,走向市場經(jīng)濟道路”[2]。此類不顧歷史事實的表達在海外中國研究中屢見不鮮,其本質在于強調(diào)以西方為中心的價值觀具有普適性,只有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當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與此有緊密聯(lián)系。蘇聯(lián)解體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用一切手段向中國輸出他們的所謂普世價值觀,并尋找其代理人,用各種政治思潮妄圖從內(nèi)部瓦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就是西方和平演變戰(zhàn)略的手段之一?;谶@種判斷,本文試圖探究東方主義話語中的歷史虛無主義邏輯。
東方主義話語歷史悠久。雖然每個時代的東方主義話語有所不同,但其向我們展示的核心內(nèi)容并沒有多大變化,東方仍然作為西方的臆想需求而存在。英國學者齊亞烏丁·薩達爾對此尖銳批評道:“為了證明其論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東方主義者常常不得不呈現(xiàn)與現(xiàn)實完全相反的事項。”[3]近年來,為了順利實施“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崩潰論等。這是東方主義話語當代聲音的具體體現(xiàn)。
東方主義話語的當代聲音主要是指美國在亞洲(重點在中國)通過推行文化霸權來控制、主宰、殖民化東方(主要是中國)的聲音。這種聲音通過學術交流、留學生和大眾傳媒等方式滲透到中國的政治、歷史和文學藝術等各領域,或隱或顯地倡導西方普世價值。
在政治領域,東方主義話語當代聲音的總體特點是:“民主掛嘴上;美國是標準;達賴有道理;臺灣是大旗;日本要救援;中國就反對”。在對待中國改革開放等具體問題上,東方主義話語極力否認改革成就,凸顯改革弊端,制造聳人聽聞的消息,如國有資產(chǎn)流失、貧富差距、人口問題及環(huán)境污染等;即使有溫和論者承認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績,也會將其說成是市場經(jīng)濟的成績。因為在東方主義話語里,市場經(jīng)濟是西方的專利;興起于19世紀的“黃禍論”近年死灰復燃,并發(fā)展為“黃禍意識形態(tài)”;“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威脅論”等觀念近年甚囂塵上。這些癥候共同構建了關于中國的東方主義話語的當代聲音。具體以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例。自1994年美國的萊斯特·布朗發(fā)表《誰來養(yǎng)活中國——來自一個小行星的醒世報告》以來,“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威脅論”開始發(fā)酵,至2009年12月初的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歐美主要國家集體向中國發(fā)難,并拒絕向中國提供氣候變化援助資金。自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在叫囂中國環(huán)境污染問題,并要求中國政府簽訂按照西方國家標準制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框架協(xié)議》(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空間以國家為單位計算)。中國政府以對國家發(fā)展負責任的態(tài)度拒絕簽字后,西方國家開始鼓動中國民意向政府施壓,甚至出現(xiàn)了《環(huán)境亡國·中國》(2014年8月,《日本經(jīng)濟新聞》記者撰寫的報道)這樣聳人聽聞的報道,從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妖魔化中國,極力阻止中國的發(fā)展。從現(xiàn)實講,就2015年冬季而言,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部分城市霧霾并不比北京好到哪里去[4]。但在東方主義話語里,北京卻成了霧霾的代名詞。人們一提及北京就會聯(lián)想到霧霾,并成為一種無意識。
在歷史研究領域,美國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史內(nèi)容是較為典型的東方主義話語體現(xiàn)。如由威廉·杜伊科爾、杰克遜·斯皮爾沃格爾所著的現(xiàn)今美國最流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世界歷史》評價朝鮮戰(zhàn)爭時說:“對很多美國人來說,中國干預朝鮮戰(zhàn)爭是想在亞洲推行共產(chǎn)主義的明顯證據(jù),最新資料也顯示,毛澤東當時認為亞洲正在興起一股革命。”“中國無法獲得各種形式的經(jīng)濟和技術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賴于蘇聯(lián)?!盵5]
在文學藝術領域,東方主義話語更是達到了怵目驚心的程度。眾所周知,好萊塢電影是美國推行文化霸權主義的利器。據(jù)李渝鳳對1960—1999年間華人參演的238部美國影片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中只有20部影片因為要表達“華人性”而由華人擔當主角,而在其他90%的影片中華人扮演的都是地位低下的小角色。陳麗芳對20世紀90年代以后部分美國電影中男女華人形象分別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男性華人被賦予的角色要么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保安、服務員、廚師甚至是流浪漢,要么是黑心的違法分子,如持槍者、盜尸者、黑幫分子等;而女性華人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小商販、服務員甚至是妓女。[6]好萊塢電影充斥著強烈的種族主義偏見和東方話語思維,扮演了“妖魔化”中國的急先鋒。盡管近些年來好萊塢電影中的華人形象正在趨向正面,但以美國為中心的價值觀短時間內(nèi)不可能根本改變。
東方主義話語方法論實為由西方中心論生成的西方文化優(yōu)越論邏輯,而“西方中心論與歷史虛無主義其實是一體兩面。西方中心論是西方對待自己的方式,西方發(fā)達國家像愛惜羽毛、愛護眼睛一樣珍視自己的歷史;歷史虛無主義是西方對待他人的方式,是西方為自己的野蠻行為辯護的戰(zhàn)略工具?!盵7]這就是說,持西方中心論就會導致歷史虛無主義。
東方主義話語方法論經(jīng)歷了一個長期的建構過程。從早期所謂西方“旅行者”(絕大多數(shù)人根本沒有到過中國或與任何中國人接觸過)對中國的臆想,到19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獲得大發(fā)展背景下許多西方學者(如黑格爾、孔德、穆勒、馬克斯·韋伯)參與東方主義話語的建構,最終形成了今天中西研究中一個強勁的甚至是無意識的范式:以中西二分法來理解中國和西方。這一范式雖然基于一種中西比較視角,但其敘事的中心是西方。中國只是作為邊緣的“他者”而存在,且依賴西方這個中心。這個范式等級分明:西方在上、在中心,中國在下、在邊緣;西方聯(lián)系著理性、進步,中國聯(lián)系著愚昧、落后。
黑格爾對中國的認識建構了近代以來西方學者東方主義話語的經(jīng)典范式。這個范式可以簡化為三條內(nèi)容:第一,對中國文明的探究應有一套認識論思想體系框架作指導;第二,研究者要基于西方文化優(yōu)越論的批判精神和概念工具對中國材料進行選取運用和研究;第三,盡量以西方理念和標準為尺度。[8]馬克斯·韋伯正是循著這一經(jīng)典范式,從資本主義為何起源于西方入手,刻畫了東方特別是中國一直處于倒退、專制、停滯和奴役狀態(tài),西方則是崇尚理性、自由、勤奮、進取、個人主義等現(xiàn)代價值的擁有者,使現(xiàn)代性成為新的東方主義話語。在韋伯看來,現(xiàn)代性即資本主義性,資本主義起源于西方,所以現(xiàn)代性就是西方性,東方只有從屬于西方才能獲得現(xiàn)代性。由此可見,現(xiàn)代性是從西方資本主義發(fā)展進程中抽象出來的一個具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概念,它暗含了西方文化的優(yōu)越性。后來的西方學者繼承了這一衣缽,又將“起源”直接等同于“最優(yōu)”和“唯一”,并宣揚歷史在資本主義階段終結了。因此,“任何繼承現(xiàn)代歐洲文明傳統(tǒng)的人,都會用一套問題來解決世界歷史的所有問題,因為這樣做既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這些問題將帶來歐洲特有且具有普世價值的文化現(xiàn)象?!盵8]
由黑格爾奠基,并由后繼西方學者發(fā)展的這套東方主義話語方法論,在后現(xiàn)代世界演變?yōu)橐环N以美國為核心的西方權力話語表達機制:站在美國或西方立場上觀察中國,中為美或西用。如基辛格博士的新著《論中國》近年享譽中國,但其仍擺脫不了東方主義話語邏輯。他在序言中說:“終生都在從一個美國人的視角反思如何締造和平”[9]。這即是說,《論中國》依然是站在美國立場、用美國的理論思維和價值尺度來觀察世界特別是中國的,盡管形式上可能有所變化。同時,基辛格博士還明確指出,美國“在世界各地傳播自己的一套價值觀”[9]。
東方主義話語是附著于具有文化霸權話語的現(xiàn)代性傳入中國的。當19世紀中葉西方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震動中國知識階層時,在全球不均衡的力量對比中,中國知識階層在民族危機的焦慮中接受了來自西方的現(xiàn)代性話語,并將其用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和反抗。中國知識階層接受西方現(xiàn)代性的境遇決定了現(xiàn)代性話語始終作為一種強勢性話語縈繞在我們身邊至今。當現(xiàn)代性演變?yōu)楹饬繓|方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發(fā)展的尺度時,東方主義話語的現(xiàn)代性表達就形成了。
在這一進程中,部分中國學者和華裔學者全盤接受了西化理論,并認為其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另一方面,西方別有用心的學者用產(chǎn)生于西方的現(xiàn)代化概念工具和標準處理中國經(jīng)驗材料,且依托經(jīng)濟軍事實力將這一研究成果不斷地輸入中國,在中國培植了一批“崇洋媚外”者。他們也樂于接受西方文化的優(yōu)越性,輕視甚至污蔑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完全使用西方的眼光和思維模式對現(xiàn)實中的中國指手畫腳。當西方中心論不斷被西方學界和政界放大、沉淀,并上升到一種具有科學研究范式的高度時,中國學者在熱衷于使用這種所謂具有科學研究范式的西方理論工具講中國故事時,就會不自覺地被牽進西方認識論或方法論意識形態(tài)話語之中,得出的結論就是西方價值觀具有普適性。正如錢乘旦先生所言:“現(xiàn)在,幾乎每一個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學科,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現(xiàn)代化研究的話語邏輯,受到它的學術影響。有些人不一定贊成現(xiàn)代化研究的路徑與方法,甚至不贊成現(xiàn)代化研究本身;但現(xiàn)代化研究的思維邏輯卻深深隱藏在當代學術話語結構中,沒有人能夠忽視它,更沒有人能夠避開它的影響?!盵10]
東方主義話語中的現(xiàn)代性敘事方式極易被歷史虛無主義者利用。當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宣稱的“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入侵打破了封建主義禁錮,是好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鴉片戰(zhàn)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中國要富強康樂,先得被殖民150年”等觀點,就是這一邏輯結論的具體體現(xiàn)。其錯誤在于把“源于”等同于唯一和正確,而忽視了“條條道路通羅馬的”常識。
為了拓展這一邏輯敘事,他們采用了后現(xiàn)代主義史學的解構方法,以我們黨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和毛澤東同志的晚年錯誤為契入點,用歪曲、顛倒、篡改、捏造歷史事實的辦法,全面否定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否定毛澤東,否定中國革命史上的英雄人物,否定改革開放成就等。正如梁柱老先生所言,歷史虛無主義“從我們開始糾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錯誤,走到了糾正社會主義;從我們糾正毛澤東同志的晚年錯誤,走到了全面否定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從否定我們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走到了否定近代中國革命運動的合理性;從丑化、扭曲中國人的形象,走到了否定我們五千年的文明。”[11]
當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者的這種敘事邏輯認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都違背了西方現(xiàn)代化的要求,中國道路(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選擇自始至終都是錯誤的,其目標在于搞亂中國主流思想,動搖中國立國之本,煽動推翻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終實現(xiàn)資本主義的一統(tǒng)天下。
質言之,歷史虛無主義與東方主義話語共享了西方中心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邏輯。西方立場選擇決定了話語邏輯的建構,決定了“中心—邊緣”結構的闡釋方式,而“歷史事實”在話語中只是充當了“憑借”??傊?,東方主義話語和歷史虛無主義都是站在反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立場上講話的,都是為西方國家政治服務的。
西方中心論在本來意義上是指歐洲中心論,當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后,才逐漸演變?yōu)槲鞣街行恼?。這與東方主義話語主導權的變遷具有一致性。但無論怎樣變化,它們的實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基于唯心史觀的敘事,都是從主觀臆想或政治需要來研究歷史或考察人類社會的。它的極端表現(xiàn)形式是種族優(yōu)越論;溫和表現(xiàn)形式是現(xiàn)代化理論,且是高級表現(xiàn)形式,具有相當?shù)碾[蔽性和迷惑性。近年來,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與此聯(lián)系最為緊密:它采用學術性質的概念設定,將西方與東方安排在不同的歷史時間概念等級之中——西方總是處于中心或上游,東方總是處于邊緣或下游。
為了實現(xiàn)和維護這一中心地位,美國通過眾多手段和媒介讓更多的中國人特別是青年學生接受美國主導的西方中心論,成為美國價值觀的忠實信徒,積極培育和利用網(wǎng)絡大V、“學術代言人”虛無中國的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以實現(xiàn)其西化或分化中國的政治目的。對此,我們既要充分認識到其危害性,更要認識到其邏輯的荒謬性,并對其進行嚴厲批駁。
其一,在認識上,我們要揭批西方中心論將東、西方文明視為靜止不變的事物,故意混淆東、西方發(fā)展進程中的物理時間(共時性)與文化時間(歷時性)的距離;揭露其邏輯前提:二戰(zhàn)以來,美國因其超強的經(jīng)濟軍事等實力成為世界文明中心,為鞏固其國際霸權地位,就利用西方中心論邏輯論證“自己是現(xiàn)代化的正宗”,其他國家只能模仿。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其二,揭橥它的本質具有階級性。東方主義話語或西方中心論的歷史實踐表明,不管它們的形式如何變化,它們的價值取向始終沒變——對內(nèi)維護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其三,剖析其具有迷惑性的話語方式。東方主義話語或西方中心論作為數(shù)百年來西方資產(chǎn)階級推行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話語工具,通常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利益(美國的利益)說成是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利益,將美國的價值觀等同于人類價值觀。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近些年來,從蘇聯(lián)解體和東歐劇變,再到2011年美國式‘民主化’浪潮在西亞、北非引發(fā)‘阿拉伯之春’,諸多事件表明,西方國家正在將西方文明中心論與‘普世價值’理論相結合,進而達到西化、分化的目的?!盵12]在信息化時代,美國又將西方中心論包裝一新極力推廣。如在《微軟書櫥》電子媒體中,“大量涉及的是美國的歷史、社會、文學、以及文化產(chǎn)品,其他的人類歷史、文化、以及文明被視為次要和附屬的,僅對之作極短的勾勒?!盵3]為了有力鉗制東方主義話語中的歷史虛無主義,學界在充分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的同時,應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極力克服無意識地對其邏輯范式的運用。
首先要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過程中克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西化”傾向問題。近年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有明顯的“西化”傾向。如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進行人道主義改造,認為“唯物和唯心的區(qū)分已不是當代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已經(jīng)過時了”,用馬克思主義的某一個過時結論否定整體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將整體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分解為各種層次或視角的馬克思主義,全面否定列寧主義和斯大林主義等。即使在對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研究中,似乎不采用西方的研究范式,不引用幾句西方人的話,就不算是研究成果。更為重要的是,“近年來我國學界對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創(chuàng)新研究和解釋,不僅吸收了大量西方學界的觀點,而且對馬克思主義的固有話語進行了迎合西方話語的改裝。這種勢頭如果聽之任之,最終難免會導致學術領域的‘顏色革命’?!盵13]
其次,要始終堅持對西方“普世價值”的警醒和批判。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指出:“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lián)合國的崇高目標?!敝螅瑖鴥?nèi)認同西方“普世價值”的學者欣喜地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都說有一個“全人類的共同價值”,還有什么理由反對“普世價值”呢?問題的關鍵在于:“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不等于西方“普世價值”。宣揚西方“普世價值”的普適性實質上是推銷西方的“民主國家體制”,是搞文化滲透和和平演變,這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醒。當然,我們非常認同“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最后,要回歸并堅守中國研究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長期以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不足。“有些研究者只是簡單地把西方的東西拿來,有些研究者則運用‘西方的理論+中國的材料’的模式,滿足于以中國的材料證實西方的理論,還有些研究者完全以西方的問題作為自己的問題……顯然,自主性研究的缺失是與對西學的不恰當態(tài)度密切相關的?!盵14]這就是說,我們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化”傾向很嚴重,距離“立足中國經(jīng)驗,講好中國故事”的要求還很遠,甚至擔任西方在中國的“代言人”和“傳話筒”。如:近年來在中國模式研究問題上,國內(nèi)一些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為了迎合西方模式,認為中國的特殊性使中國沒有資格談模式,西方的普遍性決定了世界只有一個西方現(xiàn)代化的模式。這種論調(diào)極大地挫傷了中國學人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要重拾中國人文社科研究的自主性,就要堅守“四個自信”。一方面,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西方中心論邏輯式微是不可逆轉的事實,盡管其對推動資本主義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歷史作用;另一方面,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歷史命運、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fā)展道路,且這條道路的成功已產(chǎn)生了重要國際影響,這從事實上證偽了西方現(xiàn)代化道路的普適性?;谶@兩點,中國學者應有用中國思維、中國智慧解決中國問題的信心和決心。
[參考文獻]
[1]邊芹.誰在導演世界[M].北京:中央編譯局出版社,2016.
[2]羅蘭·斯特龍伯格.西方現(xiàn)代思想史[M].劉北城,趙國新,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3]齊亞烏丁·薩達爾.東方主義[M].馬雪峰,蘇敏,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4]周小平.不要因為霧霾 而葬送了明天的一切![EB/OL].(2015-12-10)[2017-11-10].http://military.china.com/critical3/27/20151210/20913185.html.
[5]管克江.歷史教科書中的朝鮮戰(zhàn)爭之美國篇[J].文史參考,2010(12).
[6]顧曉樂,王松.“東方主義”視角下的“他者”鏡像——解讀當代美國影視作品中的華人形象[J].文藝評論,2013(9).
[7]劉仰.西方中心論與歷史虛無主義一體兩面[J].求是,2014(14).
[8]顧明棟.漢學主義:東方主義與后殖民主義的替代理論[M].張強,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9]亨利·基辛格.論中國·序[M].胡利平,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0]錢乘旦.“現(xiàn)代化研究”遠未過時——序《世界現(xiàn)代化歷程》[J].歷史教學問題,2011(1).
[11]梁柱專訪:解構歷史虛無主義,保持歷史清醒[EB/OL].(2015-09-07)[2017-11-10].http://www.qstheory.cn/freely/2015-09/07/c_1116484457_2.htm.
[12]李艷艷,朱繼東.認識西方文明中心論的誤區(qū)[EB/OL].(2012-09-28)[2017-11-10].http://www.wenming.cn/djw/ll/llsy/201209/t20120928_872919.shtml.
[13]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訪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侯惠勤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15(8).
[14]周熾成.中國人文社科研究自主性的慧覺與承繼:以費孝通和趙汀陽為例[J].江海學刊,2011(6).